APP下载

蒲公英与肠道菌群的关系

2018-11-24朱滢嘉

人人健康 2018年10期
关键词:肠道菌群蒲公英关系

朱滢嘉

【摘要】蒲公英为传统清热解毒类中药之一,其药用历史悠久,出自于《新修本草》,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各科疾病。本文将对蒲公英与肠道菌群之间的关系进行简要阐述,以期为蒲公英在肠道疾病的治疗中所起的作用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蒲公英;肠道菌群;关系

肠道菌群是人体肠道内的正常微生物,可以合成如B族维生素、维生素K等人体所需的维生素;同时还可以利用蛋白质残渣合成天门冬氨酸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同时还可促进矿物元素的吸收及参与糖类蛋白质的代谢过程。肠道菌群起着平衡人体健康的作用,影响着人体的体重及消化能力,且控制人体对癌症治疗药物的反应,一旦缺少或失衡,会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因此保持肠道菌群平衡至关重要。蒲公英是一种“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在胃肠道作用、保肝利胆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本文将阐述蒲公英与肠道菌群之间的关系,分析其在胃肠道方面的作用。

1肠道菌群的重要性

肠道微生物是人体中一个庞大的正常微生物群落,以细菌为最主要的成员,且细菌的种类繁多,极其复杂。在常规情况下,一个胃肠道菌群生态体系具有包括生物屏障作用、营养代谢作用、免疫作用等在内的多种重要的生理作用。当各种因素引起胃肠道细菌群落出现病理性组合时,致使胃肠道微生态失调,从而导致疾病发生。

2蒲公英简述

蒲公英为菊科植物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碱地蒲公英Taraxacum borealisinense Kitam.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味苦、甘,性寒。归肝、胃经。功效为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临床上主要用于疔疮肿毒,乳痈,瘰疬,目赤,咽痛,肺痈,肠痈,湿热黄疸,热淋涩痛等症,具极高药用价值。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蒲公英有广泛的生物活性,主要集中于广谱抑菌、抗肿瘤、对胃肠道作用、保肝利胆、免疫、抗氧化等方面。

3蒲公英与肠道菌群的关系

3.1蒲公英良好的抑菌作用

蒲公英具有广谱抑菌活性,已有研究证实蒲公英水提物抑制大肠杆菌(E.coli)活性作用更强,通过纯水、正己烷及乙酸乙酯3种不同极性溶液对蒲公英粉末进行提取,显示蒲公英水煎液最小抑菌浓度(MIC)为1.95毫克/毫升,而正己烷和乙酸乙酯提取部位则对E.coli没有明显的抑菌活性,蒲公英多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孢芽杆菌、E.coli和沙门氏菌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枯草孢芽杆菌的抑菌作用尤为明显。蒲公英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清热解毒类中药,其粗提物对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孢芽杆菌)的抑制效果明显优于对革兰氏阴性菌(E.coli、肺炎克雷伯菌及肠炎沙门菌)的抑菌效果,且抑菌效果与作用浓度呈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其作用类似于板蓝根、金银花、菊花、连翘及川黄连等中药。因此在肠道菌群中蒲公英对有害细菌加以抑制,防止其滋生,起到平衡菌群的作用。

3.2蒲公英的抗肿瘤作用

蒲公英兼具消肿散结之功效,其富含多糖类、三萜类、甾醇类、黄酮类及有机酸成分,可有效抑制肿瘤生长,现代研究显示其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Ovadje等发现蒲公英根提取物可以显著促进白血病(CMMI)细胞和人T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的凋亡和自噬,这种作用浓度與作用时间呈现正比例的关系。Chatterjee等从A375细胞中提取出人黑色素瘤细胞,使用3种不同剂量的蒲公英提取物(1、2.5、5mg/ml)进行实验测试,观察其对黑色素瘤细胞活力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蒲公英体提取物对细胞活性具有削弱性,且这种削弱性呈现出剂量及时间的依赖性,但是对正常的细胞不存在细胞毒性。

蒲公英具有的良好抑菌作用及其显著的抗肿瘤作用,在平衡常规肠道菌群、调节患有肿瘤机体的肠道菌群中具有重要意义,其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期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猜你喜欢

肠道菌群蒲公英关系
蒲公英
高铅血症儿童肠道菌群构成变化研究
气相色谱法快速分析人唾液中7种短链脂肪酸
可以吃的蒲公英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