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社区建设实务研究

2018-11-23赵大海

卷宗 2018年31期
关键词:蓬莱社工公益

赵大海

摘 要:在“互联网+公益“的新时代背景下,笔者在学习和实践中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方法介入家乡白云区蓬莱村建设,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为依托,尝试“互联网+公益”融合本土农村社会工作新模式。本文重点研究社会工作基于地区发展模式下的新路径,从而帮助村民突破困境,充分发掘本土文化,整合社区资源,推动适用于服务本地的公共空间建设,积极参与乡村治理活动,焕起村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重塑村民携手共筑美好家园的信心,增强社区群体归属感,共建美好和谐新农村,为更好地开展社会工作服务奠定社区建设之根基。

关键词:地区发展模式;农村社会工作;社区建设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现今,贵州省大力发展大数据、大扶贫、大生态的三大战略成为一大亮点,贵州省社会工作取得大发展。但是农村社会工作尚处于探索阶段,大多数社会组织很大程度上难以入驻社区,城乡之间社区建设差距较大,村民幸福感较低、自治意识不足、使得农村社区发展受限。

基于农村社区资源布局、地理文化现状,专业化社会工作参与社区建设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协助村民发现社区困境,共同解决社区问题是本文重点探索研究的重要课题,以贵阳市蓬莱村的实践案例,通过分析其成功的因素和不足之处,探索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社区新模式,有利于发挥其在社区服务和治理领域经验和优势,推动“互联网+公益时代”农村社会工作服务联盟真正实践-共享、共创、共精彩。

1.2 相关文献综述

1.2.1 社会工作在农村社区建设的角色

社会工作在介入农村社区建设的过程中,明确自身扮演的角色尤为重要,主要是参与者与策划者的角色,帮助社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协助各个组织建立紧密的互助与协调关系。在社区、市场,国家三者之间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平衡整个社会系统的合理运行。其次,农村社会工作者要重视社会关系的恢复与建立,引用社区教育,加强社区系统的对外开放交往能力,推动社区形成凝聚力,联结自组织与其他组织,是实现社区建设目标的基础条件。[1]

1.2.2 我国农村社会工作介入模式研究

与城市相比,农村专业化理论与实务发展相对不足,在我国农村社会工作介入模式影响较大的是云南绿寨模式、湖南湘西模式、江西万载模式,其中云南绿寨模式以政府主导,社会工作者引领,农民参与为特征,适合广大发达农村地区的良性运行。湖南湘西模式是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社会工作系以专业实习的方式运作,服务十年左右。江西万载模式由于政府介入力强,创造出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主导推动,部门密切配合,整合现有资源,社工义工联动,公众广泛参与,广大群众受益的模式。[2]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农村社会工作

农村社会工作是在农村地域的工作领域,专业社会工作者和实际社会工作者相互合作,以村庄为载体,主要目的是重构政府与农民的信任及农民自尊心、自信、权利为根本宗旨,通过个案、小组,社区等社会工作方法进行介入,开展有利于村庄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我国农村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的问题,农村发展与时代的适应性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社会工作在解决农村各种问题发挥着重大作用。

1.3.2 互联网+公益

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公益的概念逐渐公益行业得以尝试并运用。互联网公益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科学技术,因而现代社会组织公益项目从设计、申报、立项、实施到管理,体现出科技在公益发展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其次互联网公益最重要的方式在于互联网+公益创新筹款模式,突破传统人力凑集资金的限度,互联网公益平台需要线上线下相互联动,具有成本低,门槛低,互助力强,效率高等特征,进而扩大公益项目传播力及影响力。

1.4 理论基础

1.4.1 地区发展模式

地区发展模式是美国学者罗曼斯1979年提出的社區工作三大模式之一,该模式是在一定的地域内鼓励居民以自助或者互助的方式去解决社区问题,工作的重点是提高居民的民主参与意识与挖掘、培养当地人才,鼓励居民自主的关心本社区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行动。在该模式下,社会工作者需要发动并鼓励居民思考问题的根源,了解自身需求,从而引发改变现状的意愿、动机、信息及希望。

本文研究具有代表性,主要是探索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农村社区如何通过社会工作的介入,链接政府及社会资源多方参与,实现社区内根据自身特点进行社区建设。在此研究中,重视村民自主性和互动性,村民共享共建。地区发展模式为该研究提供了主要的理论支撑来源。

1.4.2 社会策划模式

社会策划模式是指在理性方法指导下,依靠专家的意见和知识,在准确把握社会服务机构的宗旨、使命、政策、资源的架构下确定社区工作目标,遵循社会工作价值观,从多个预选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佳工作方案,结合社区需求,动员和分配资源。该模式主要的实施策略是分析环境与形式,建立目标与达成目标,列出、比较并选择可行性的方案。在该模式下有利于保证服务质量与高效率的完成社区工作。本文的研究以营造村民和谐共进的新气象,助力社区建设。因而社会策划模式对于该实务具有借鉴意义。

1.5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1.5.1 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主要以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的方法。广泛收集国内外相关资料,将他们对社区建设的观点、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并发现,然后运用到实践中。本文将对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社区建设相关文献进行阅读筛选,重点了解社区建设的主要模式、相关政策等方面内容。

以此结合笔者的实践,兼顾任务目标与过程目标,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更加注重社区自我增能,有效提升社区建设效能。

1.5.2 田野调查法

田野调查法又叫做实地调查或者现场调查,深入到研究现象的背景之中,通过参与观察或者询问等,得到一手资料,获取研究现象信息。本文的实地调查是笔者以专业社会工作的角色,对贵阳市蓬莱村社区建设情况进行统计调查,并通过专业实践活动对参与者进行观察,记录。

2 案例背景及困境

2.1 案例背景

为了更加深入了解案例现实状况,作为社会工作专业人士,笔者以“深入乡土基层,体悟知行合一”为行动价值,在实习期间针对家乡人口、地理、历史、文化资源等背景进行调研与综合实证分析,其主要目的从两方面考量。一是从自然地理背景分析当地整体布局的优势与劣势,找到建设服务型社区的突破口,使得社区服务硬件设施具有人地相宜的功能,帮助村民探索社区公共空间如何有效开发利用,链接社会资源,建设新型社区。二是从人文资源背景,归根朔源,寻找当地历史文化源头,厘清个人与社区,家庭与社区的关系,从而借助社会工作力量,激发村民参与家乡建设的热情,创新社区工作模式,焕发社区人人共建共享的新气象。

2.1.1 自然地理

蓬莱村下辖3个村民组,大坝组,蓬莱组,平山组,全村共有1600人左右,布依族占全村总人口的63%,老人与青少年约占33.1%。蓬莱村是一个布依族村寨,原始植被颇多,是白云区乡村旅游开发村落之一,距市区仅半小时车程,全村面积5.5平方公里。村占地面积4.6平方公里,有3个自然村寨3村民组,平均海拔1300米,年平均气温:120C。土地面积6036亩,其中田402亩、土388.5亩,林地4710亩,森林覆盖率78%.村内森林资源丰丰富,气候宜人。

2.1.2 人文资源

蓬莱村属于省级生态村,当地神农文化、布依族民俗、中医药国学文化历史悠久,拥有蓬莱仙界国家4A级景区和云雾山,贵州省现代农业展示园,全国文明家庭退休村支书刘深灵创办的蓬莱书院、中国电商谷坐落于此,具有天独厚资源优势。当地蓬莱地戏杨家将、石龙苗族抢鼓棒、落刀舞草龙、红锦金钱棍、布依族六月六等民俗文化历史悠久,最早追溯于明洪武年间。

2.2 案例出现的困境

2.2.1 社区建设机制不全

社区建设机制在运行社区管理,进行社区组织,开展社区服务的方面尚缺乏完整体系。目前该村长期处于半行政化的模式,缺乏沟通工作机制,没有健全的与村民沟通的有效方法和渠道,长此以往,将不利于调整社区关系,解决社区事务。缺乏社区引进专业力量共建社区机制,由于社区自主性不高,专业性不强,导致社区在整合资源,多方协助上的工作上处于弱势地位,缺乏社区服务队伍。

2.2.2 社区建设开发不足

首先是社区文化教育建设开发不足。该村蓬莱书院自开办以来功能单一,除了阅览书籍,传播知识以外较多处于闲置状态,书院各项功能尚未得到有效开发,应该大力开发教育、文化传播功能为一体,面向农村青少年、妇女、老年人开展社区国学文化弘扬之社会教育。本土民族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利用。打造拥有一定本土特色、乡土文化含量高,游客参与性强,满足个体化体验及多元需求、民风淳朴的多样化的社区文化教育阵地。

其次,社区服务基地开发不足。社区是一个居住的环境载体,蓬莱村村民组空房闲置约800平方米,由于社区建设缺乏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社区村民没有社区建设意识,导致社区服务质量下降,服务村民的公共社区服务空间缺乏。

3 介入过程及社会效果

3.1 接案与建立专业关系

本着助人自助的社会工作理念,笔者以社工身份进驻社区,观察,访问。访问对象是曾连任四届村党支部书记刘深灵先生,访谈过程中,社工了解到在任村党支部书记期间,刘先生积极开展基层工作建设,想尽办法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多次获得优秀党支部书记、优秀党员称号。并且他家五代人都是教书出身,他们自筹经费办了一个“蓬莱书院”,乡邻们可以免费到书院浏览借阅,这个书院已经被村民当做“精神充电宝”。为了解决社区问题,有效帮助村民走出困境,采用社会工作方法,蓬莱书院为活动地点,社工以社区问题与村民进行交流,取得共鸣,使得村民意识到社区发展的重要性,因而建立稳固的专业关系。

3.2 预估与方案设计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体现“国民教育”、“社会实践”为始终,结合贵阳市白云区牛场乡蓬莱村历史文化、人文地理、风土人情等情况,旨在展开以立足农村社区、服务青少年为切入点的“乡村公益试验”。方案拟计划从三个方向展开社区服务。

直接服务之心灵疏导:是关于情感、信念、心态、心灵的服务活动,也是一个让参加者超越其自我的心灵旅程,通过内在心灵活动的改变工作效能、团队凝聚力、婚姻家庭、亲子关系、人际关系。

社区国学之公益教育:运用SWOT分析方法系统全面深入调查研究,以互联网为技术载体,主要由社工在社区面向青少年、妇女和老人开展国学共学的公益服务,如:黄帝内经与养身、《伤寒论》与生命教育、传统教训之审视与思辨的乡村共识。

村庄归属感之唤醒行动:协助村民绘制社区资源图、村庄发展树,旨在从民间基层的社区参与工作方法,焕发村民参与乡村建设的热情,实现知晓村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共识并展开相应行动

该方案分为三期,重视村民服务需求,搭建村民服务中心,激发村民参与热情,贴近群众,具有心理疏导、情绪抚慰、功能修复、社会融入的专业功能,促进幸福和谐新农村建设。

3.3 实施过程

3.3.1 项目申报工作

以“大數据开启筑城公益新时代”为契机,社会组织通过“社会和云”平台实现项目方案申报、腾讯公益众筹、评价反馈等环节“线上”全流程,切实提高项目组织实施科学性,持续性,切实提高政府资金运行的有效性,切实提高公益服务项目公众参与性和时效性。项目由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联合劝募中心认领,入选梧桐成长计划,其突出广泛宣传,多方参与仁爱蓬莱公益体验营的作用,从而关怀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3.3.2 项目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优化社区功能布局。针对社区资源问题的界定,协助村民探索本土化资源布局,运用社工理念,社区策划模式推动一流社区服务载体建成,以推动全市村民组群众服务中心建设为锲机,协助蓬莱村贯彻落实《筑群工委【2017】14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做好村民组群众服务中心建设、管理和使用工作,围绕社区开发,开发社区内容群众共议、过程群众共建、成果群众共享功能。以乡村治理、乡村建设为目标,发挥群众服务中心服务群众自下而上的作用,提高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第二阶段:扩宽社区服务领域。以政府购买社会服务项目为载体,以互联网+公益融合农村社会工作模式,拟开展”仁爱蓬莱“Internet思公益体验营项目,前往贵阳市蓬莱村开展服务,合计12次活动,分三期完成。在此期间,义田社工借助贵阳学院专业教学资源,优化项目设计,面向社区开展服务150人次,服务1000余人。该项目紧扣公益品牌“筑城公益汇”,发挥公益事业在农村领域作用,焕发乡村治理新氛围,为社区建设注入新鲜活力。

4 社會工作介入农村社区建设可行性路径

4.1 社区本身角度

社区是居住的环境载体,社区应尝试社区工作的方法引导村民实现自我需求的实现路径,20年左右最终实现本土人自我治理社区,仅够买专业社工服务。社区实现“有困难、找社工;有想法,找社工;有梦想、找社工”的村庄社会治理新服务的氛围。

4.2 社会组织角度

社会组织以民办非营利机构为代表,在社区建设的角色需要明确定位,尊重机构宗旨,预防和解决当前社区发展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创新社区管理和公共服务方式,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应该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在“互联网+”的时代中借助外力,与本地高校、慈善机构合作,强化社会资源整合的力度,扩展多元主体参与社区建设,配备相应的社区资源,改善社区资源布局。

4.3 社会工作者角度

社会工作者是社区服务的直接提供者,在运用个案、小组、社区的工作方法服务引导过程中,践行知行合一的精神,进驻社区,组织社区活动,明确服务对象和成长土地的关系,家庭关系的存在脉络,逐步协助服务对象实现参与村庄公共服务、实现国学在地转化、寻找乡村特色的自我参与行动,协助社工机构建立有效的介入机制。

5 结语

社工是社区治理的重要桥梁,从社区视角考虑问题,进而制定解决问题的策略,采用定时、定点开展和引入社工、志愿者合作服务的方式,重视社区的参与性,带动社区村民参与进来,实现乡村社区的建设与本土社会工作人才实务发展。本文重点以服务贵阳市牛场乡蓬莱村在地村民为主、辐射促进贵阳市乃至全国的农村社区工作发展,为促进新兴社区建设提高可行性借鉴经验和方法。

参考文献

[1]钱宁,田金娜.农村社区建设中的自组织与社会工作的介入[J].山东社会科学,2011(10):34.

[2]邵海英,郭霞,卓金秀.中国农村社会工作研究现状与展望[J].商业经济,2015(03):29.

猜你喜欢

蓬莱社工公益
青春社工
蓬莱迎曦
烟台 身在蓬莱就是仙
公益
公益
公益
公益
蓬莱凝翠
岱山五云缥缈隔蓬莱
社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