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来源

2018-11-23刘丽丽

卷宗 2018年32期
关键词:中华文化中华中华民族

刘丽丽

摘 要: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是我们对于自身思想文化、价值体系的深切认同和肯定。在当今世界文明的交流碰撞中,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崇高的价值追求,蕴含着顽强的奋斗精神,包涵着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诸多智慧。这是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特有贡献,也是我们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依据所在。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文化自信

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是我们对于自身思想文化、价值体系的深切认同和肯定。在当今世界文明的交流碰撞中,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属于政治范畴,而文化自信则属于精神范畴。文化作为国家和民族附体的灵魂,既是它的精神显示,又是它的价值表现。文化不仅凝结着过往历史的思想结晶,而且透现着预期未来的取向范本。

1 优秀深厚的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历史根基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创造了灿若星河的人类文明,留下了丰厚的优秀传统文化。其中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这既是培植文化自信的沃土,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活水源泉。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建设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崇高的价值追求,蕴含着顽强的奋斗精神,包涵着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诸多智慧。这是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特有贡献,也是我们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依据所在。中华文化必定要走向世界,优秀深厚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在对外交流中的重要精神资源,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所在。

2 当代中国发展的巨大成就是文化自信的最大本源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响,我们靠的不是穷兵黩武,不是对外扩张,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纵观历史,中华文化一直以开放、包容的态度,怀柔远人,和合邻邦,并以自身文化传统向外辐射,形成了以华夏文明为核心的中华文明圈,还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与世界沟通和交流文明成果。

当代中国发展的巨大成就构成支撑文化自信的“铁的证据”。软实力的背后是硬实力,文化的背后是经济,没有硬实力的崛起和经济上的成功,何以支撑起一个民族的文化自信。

中国道路的成功也是中国文化和价值观的成功。在短短几十年中,我们开辟了中国道路,创造了中国奇迹,这充分说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一种有生命力的文化,是一种体现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方向的文化。所以,我们要珍视中华优秀文化,对传统文化致以礼敬,以之为自豪,并对中华文化生命力和文化发展前景有坚定执着的信念。坚定文化自信,还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深度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和有时代价值的内容,充分展示优秀傳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轨迹、鲜明特色,准确把握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价值理念,让人民群众树立文化自信,自觉成为弘扬和传播中华文化的主体。把中国人民蓬勃向上的风貌展示出来,全面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3 怎样完成中华传统文化价值在当代的提炼

如果说文化自信只是传承祖先留下的东西,那是不可能的。真正好的文化是文而化之。祖先留下的东西,有些是需要拣选、提炼的,让它能够活在当下,能够引领中国人融入国际化。化育人心的文化才能叫做文而化之。只有了解自己的文化,才能建立文化自信,在文化虚无的前提下,不可能有文化自信。

我们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中,发掘解决当代人类发展困境和国际秩序难题的理论资源。可以说,这一国际地缘政治的调整,正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时代契机。

今天的中国文化以一种心平气和的姿态走向世界,既不征服,也不去说服,我们所求的是有效沟通之后的融合,让世界建立一种文明的新生态。所以,心平气和,也许是一种最好的文化态度,它比剑拔弩张要更接近于自信。中国人有东方的儒雅与从容,所以我们不恐惧。但是,我们也不狂妄自大,把中华文化的当代价值提炼出来,以滋养现代人的内心,再有效沟通传播出去,重筑一个世界文明,中国的---就是世界的。

4 结语

文化自信不是一个口号,也不是我们背下来的四大发明,文化自信是真正的民生,中也,和谐也。我们之所以叫中国,其核心都是回归中华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依据所在。

参考文献

[1]章伟文.人民论坛:传统文化是涵养文化自信的源泉,2017年08月25日.

[2]陈曙光.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根源,2016年09月22日.

猜你喜欢

中华文化中华中华民族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路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