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应用
2018-11-23吴康
吴康
摘 要:随着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课堂上出现了很多新鲜的教育方法,其中最显著的就是情境教学法。在教小学生品味古诗的时候,就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这样能带动学生进入诗的意境,从而达到提高学习质量的目的。那么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课堂上该怎样从情境出发?接下来主要从情境教学的定义、影响和方法来展开讨论。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应用
1 定义
制造情境即为达到目的,利用某些声音、事物、话语等来打造一个完整而又真实的场景,往往这个场景可以促进人内心情感的发展,加强人们对情感的理解。而情境教学法即指在课堂上,教师用具体的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关课本知识的场景,从而带动学生融入课本世界,提高教学质量。
2 情境教学法的影响
将情境教学法运用到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课堂上,可以加强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所谓的情境教学法,是借助某些具体的东西来营造一个理想场景,再融入音乐,起到烘托作用,从而使虚拟场景具有真实性,带动学生步入诗的意境,给学生以真切的感受,最后达到提高学生理解能力与感受能力的目的。在进行古诗内容教学时积极运用情境教学法,注重营造情境,能够加强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3 运用情境教学的方法
3.1 注重意境
意境是古诗的一个部分。所谓意境,即指现实与虚拟相结合、具体的事物与抽象的诗人情感相融合,从而营造出一个明确、真切、富含意蕴的情景。因此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课堂中,注重体会诗中的意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内容。蕴涵在古诗中的意境往往和诗中的词语是密不可分的,所以,要想准确把握意境,就要对古诗中的词语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就好比李白的作品《早發白帝城》,营造的是一种具有浓浓的神话传奇色彩的意境,乍一看以为是描写景色,但其实是在抒发内心情感,这首诗朗诵起来有愉悦之感,意在表现作者的欣喜之情。在小学古诗教学课堂中,若能准确把握好意境,就能使学生成功进入诗的世界。
3.2 再次体现意境
古诗都是有音韵美的,因此,每首诗歌在朗诵时都会有响亮激越、荡气回肠之感。根据这一点,教师在教学生学习古诗时,应该让学生多朗诵,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音韵感,从而将意境还原到生活中,使朗诵者和听众都如临其境,以此来提高教学效率。如诗人白居易,他的古诗注重押韵,朗诵起来往往是抑扬顿挫的,每一句的结尾都蕴藏着心思,平仄有条不紊,让人在诗中体会到音乐的节奏感,在诗中找到一片恬静、美好的天地。再举一个例子,如古诗《示儿》,这首诗大都以第四声开头,营造的是一种极其孤寂、凄凉、忧愁的意境。学生在学习这首诗时,需要带着感情多次朗诵,如果在反复的摸索中,学生能将这首诗的惆怅、凄凉体现出来,逐渐形成一种哀婉、真切的意境,想必学生也就是真正的认识到了这首诗。
3.3 创造形象
古诗还能营造出一种形象美。所以在进行古诗教学时,需要带动学生进行想象,将字面上的形象升华成脑海中活生生的形象,在这样一个变换的过程中,使学生融入诗歌中。如著名诗歌《望洞庭》,整首诗的视角是远眺,将洞庭湖的景象完全收入眼中,可以说是一览无余,利用最具典型性的湖光山色,稍加笔墨,运用修辞手法和思维的跳跃,最后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画。学生在学习这首古诗时,能够根据诗中的景象,衍生出一个具体的形象,再由情境的渲染,学生就能在这个形象中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3.4 形景相融
古诗中还有一大特点就是景语。诗人将情感藏于古诗中,通常会用景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而形象、意境、音乐则是古诗的三美。因此,教师应该从多方面来营造一个良好的情境,为景语的表现提供一个平台,从而情语也就应运而生,也就能拉近读者和诗人的距离。著名诗人杜牧有一首诗写的是秋季之景,让读者仿佛置身于秋天山林中。诗中出现了多种意象,如白云、小路、红叶、房屋等等,这些意象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场景。诗歌的三美属形象美最为惊奇。老师在课堂上可以借助电子多媒体来进行教学,把诗中描绘的景象呈现在多媒体屏幕中,再加以适当的音乐渲染,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4 总结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课堂上采用情境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和鉴赏能力,从而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想要真正做到这些,就需要准确把握意境,带着意境去朗诵古诗,再次体现意境去体会古诗的内容,实现形景相融对古诗进行鉴赏,这样可以提高学习古诗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永新.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的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15(4).
[2]冯淑连.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24).
[3]华绪忠.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实践分析[J].教育现代化-知网,20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