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阅读行为的高校图书馆阅览空间诉求

2018-11-23王彦白小鹏

卷宗 2018年31期

王彦 白小鹏

摘 要:通过对高校图书馆阅读行为的详细评判对深度阅读行为进行行为学的分析与解析。从而得出深度阅读行为与阅览空间相关联的重要节点。此研究可以帮助和促进高校图书馆阅览空间对于深度阅读行为的支持;探究如何引导大学生的深度阅读行为;最终提出深度阅读行为的高校图书馆阅览空间诉求。

关键词:深度阅读行为;阅览空间;行为诉求

1 研究背景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中的信息共享与交流的中心,不但记载着学生们的学习生活也同时记录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推动着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建设[1]。大学生象征了国家的未来与希望,他们如何阅读、阅读什么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2]。

然而在当今的阅读环境下,大众的阅读习惯逐渐在改变,“浅表阅读”渐渐成为了人们主要的阅读方式。阅读范围虽然有所拓展,但在浅表阅读过程中,读者的大脑参与程度并不高,倘若习惯于浅表阅读,便会影响读者的知识吸收能力,从而影响到知识的组织构建,阻碍知识的吸收与创造[3]。因此,在大学生浅表阅读盛行的今天,高校图书馆应肩负起引导大学生从“浅表阅读”转向“深度阅读”的历史重任[4]。

2 深度阅读行为的特征与需求

在行为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可以将高校图书馆读者深度阅读行为的行为特征还原为:在自身阅读能力与学习目标契合的前提下,高校图书馆阅览空间内读者在群体氛围高度一致的深度阅读过程中获得有效的知识实时回馈和阅读过程控制,从而使读者对阅读过程表现出浓厚的自我兴趣并推动其更加全神贯注地投入到下一阶段的阅读过程中,最终形成一种深度阅读体验[5]。

1)空间上的保障:深度阅读行为的发生首先需要阅览空间的保障。图书馆阅览空间是承载阅读行为的空间场所,是阅读行为发生的载体[7]。在高校图书馆的设计中,读者行为应被我们放在首要考虑的位置,为读者的行为提供支持的行为空间,使功能与读者的行为相契合,引导深度阅读行为,给读者创造更积极的深度阅读环境[6]。

2)时间上的延续:处于深度阅读的读者,会感觉时间比平时过得快,因为读者此时的注意力完全集中、自我意识丧失都会促使他们失去对时间的正确估计和判断能力,另一方面,读者又会对时间的流逝非常敏感。但是在深度阅读行为中,读者将注意力都集中在明确的阅读目标上,阅读目标越明确,读者能够集中精力的时间将会越长,从而有助于产生深度阅读[7]。

3)行为上的延续:时间上的延续保障了行为上的延续。当读者在深度阅读中,行为上会表现出控制感,这种控制感体现在读者能够积极主动的控制阅读进程,他们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阅读过程中[5]。

4)思想上的延续:行为上的延续保证了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思想逻辑的延续与递进。读者凭借自己的知识图景和生产、科研等实践经验来顺应或通化文献信息的具体内容或提炼抽象思想、观点,建立起有条理的逻辑和新知识,这也是深度阅读的“由散到聚,化异为己”的过程。

3 深度阅读行为对阅览空间的诉求

通过对深度阅读行为的行为特征分析,笔者总结了深度阅读行为对阅览空间的诉求。

3.1 可明确被感知的空间氛围

行为学中的环境知觉,简单可以归纳为环境中所呈现的内容对人的行为的刺激作用。环境知觉所包含的内容主要是个人主体的思维、情感波动、归纳和分析的内容[8]。在整个室内空间中,如果整个环境是一个恒定的过程,人对环境的熟识度会越来越强,从而形成可被明顯感知的空间氛围。

在这种空间氛围的影响下,不同读者行为之间会产生相互影响和相互转化。在高校图书馆中,由于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深度阅读行为可能演变成浅表阅读行为或休闲交流行为,浅表阅读行为也可能诱发休闲交流行为。通过研究,作者还发现这种读者行为之间的转换关系随着读者对阅读空间的干扰而增加,发生转换的概率也越高。因此,想要塑造深度阅读行为发生概率较高的阅览空间,尽量减少对读者的干扰,是塑造深度阅读行为的重要因素。

3.2 具备适当压力的空间氛围

环境压力与个人行为的发生有很大关系。黑德认为,归属理论中识别归因的标准实践是观察一个人的行为,然后排除环境的力量。换句话说,当环境压力越小时,人的行为越具有归属性,就越接近个人行为;相反,当环境压力较大时,人的行为更接近社会行为[9]。

高校图书馆的阅览空间的环境压力将形成一个规律的特征,对环境中具有相同性质的行为产生令人鼓舞的影响,对相异的行为会产生约束的作用。例如,在深度阅读行为空间中,读者会感受到强烈的阅读气氛,从而产生从众心理,并发生深度阅读行为。同样,在这样的环境压力下,如果需要娱乐,读者通常会选择离开座位,或者在需要交流时压低交流声音,缩短交时间。这种规律特征,就是受到了具有适当压力空间氛围的影响。

3.3 空间氛围对深度阅读行为的支持

人在进行一系列活动之前要对整个空间环境进行视觉上的观察、向大脑回馈信息、分析并进行做出回应活动。人经过对整个空间内容进行感知与认知的过程之后,其所回馈回来的信息,影响着人的空间行为。人在整个空间的行为活动方式,与整个空间的空间形态、空间属性、物理环境、家具布置等一系列因素有一定的联系。所以,在阅览空间设计中,其各个空间要素都应支持深度阅读行为的发生,阅览空间的空间形态、空间属性、物理环境、家具布置都应保障塑造这种空间氛围,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诱导着人的行为,使空间氛围与读者的行为能力相契合。

4 总结

1)阅览空间应具备可被明显感知的空间氛围。在对阅览空间物理属性的研究中可以发现:其空间的形态、家具的布置都会归结到对读者的关注和感知上,形成特定的空间氛围,进而影响读者的环境知觉,而在环境知觉的影响下,读者的行为会相互影响甚至转化。

2)阅览空间内应具备适当压力的空间氛围。在这种空间氛围的影响下,环境压力会对读者的行为进行排斥或吸引,使读者进入阅览空间,不自觉的受到暗示与影响,进行深度阅读或者影响读者由浅表阅读行为向深度阅读行为进行转化。

3)空间氛围应对深度阅读行为进行支持。且阅览空间的空间形态、空间属性、物理环境、家具布置都应保障塑造这种空间氛围,使空间氛围与读者行为能力相契合。

参考文献

[1]陈小可.信息化背景下未来图书馆建筑设计趋势探究[D].天津大学,2012.

[2]陈园.图书馆要坚守“深度阅读”阵地[J].公共图书馆,2010(04):75-78.

[3]马捷,蒲泓宇,葛岩,等.图式理论视域下的深阅读与知识吸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7(11):27-31.

[4]李凡捷,李桂华.“深阅读”之争议与再思考[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7(06):16-25.

[5]朱明.高校图书馆用户阅读过程中的沉浸体验研究——构成维度及其作用机制[J].图书馆,2017(01):67-71.

[6]李桂华.深阅读:概念构建与路径探索[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7(06):50-62.

[7]方禹人.行为空间界限与其建筑空间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

[8]孙莞.基于个人行为的建筑空间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

[9]付宁.社会行为与建筑空间的关联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