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古文艺思潮影响下的杨慎书学观
2018-11-23刘元良
刘元良
【摘要】 明中期兴起一股文艺复古思潮,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文学、书法等方面全面走向复古,受这种思潮的影响,杨慎主张书法向晋人书法学习,要求书法有风韵、婉媚、古雅的格调。
【关键词】 杨慎;书法;风韵;婉媚;古雅
[中图分类号]J29 [文献标识码]A
杨慎是明中期一位著名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书法家,其书法理论主要收录于《墨池琐记》及《书品》当中。作为明中期的一个书法家,他的书学思想很明显地带有这个时代的印迹。明中期,正是复古主义思潮盛行的时期,以李梦阳为代表的“前七子,在诗学理论方面,提倡“诗必盛唐”“作诗必须学杜”,倡导向古人学习。在书学理论方面,李梦阳的主张和他的文学主张一样,也提倡向古人学习。在李梦阳看来,学习古人的书法要学习其用笔之法,首先要学习其用笔的精微之处,做到“窥其精”,至于能不能形成自己的风格,则另当别论。作为“前七子”的领袖,李梦阳的这种复古思想对当时书法界的影响是深远的。发展到后来,在文学上,不但杜甫的诗成为模仿的对象,“前七子”的诗也成为别人模仿的对象。在书法方面,本朝的书法家也成为书法家模仿的对象,以致于书法效仿的对象局限在狭小的范围内,极大地限制了书法的发展。
受复古主义文艺思潮的影响,杨慎的书学观走向了以效法魏晋书法为主的道路。在书法发展历史上,从魏晋时代以来,效法魏晋书法风格的书法家不计其数,从唐李世民和虞世南到元代的赵孟頫,再到明代的杨慎、何良俊等人,魏晋书法成为书法家们心中抹不去的情结。杨慎崇晋的书学观带有自己的特点。
一、推崇魏晋书法风韵
明人书法延续元人的书法,理论大多标举魏晋风格,无论是陶宗仪的《书史会要》还是谢缙的《春雨杂述》都是沿袭元人的风尚,强调书法要学习魏晋,学有师承,尤其要学习魏晋书法的风格。明中期又是复古主义思潮盛行的时期,再加上元人书风的延续,导致了明中期书法普遍崇古的风尚。杨慎在《墨池琐录》中,强调书法要有魏晋书风中的风韵:
法书惟风韵难及,唐人书多粗糙,晋人书虽非名流之家,亦自奕奕有一种风流蕴籍在,缘当时人物以清简相尚,虚旷为怀,修容发语,以韵相胜,落笔散藻,自然可观,可以精神解领,不可以语言相觅也。[1]36
“风韵”就是书法中流露出的风流韵致之气,因晋人崇尚自然、清简玄淡,标榜虚旷消散的风度,故晋人的书法以韵取胜,自然可观。宗白华说:“魏晋的玄学使晋人得到空前绝后的精神解放,晋人的书法是这自由精神人格最具体最适当的艺术表现。这抽象的音乐似的艺术才能表现出晋人空灵的玄学精神和个性主义的自我价值。”[2]213魏晋人自由洒脱的风度促成了魏晋书法的风韵,成为后人倾慕的对象。杨慎标榜魏晋风韵的书风是有其历史和现实原因的,与文学的复古主义相对应,“在书法方面,我们看到从吴宽、沈周即向宋代苏轼、黄山谷学习,至文祝对宋代写意的书风都加以肯定,这就打破了程、朱理学鄙视苏、黄、米的戒律。到祝允明,更反对学古便是奴书的观点,力主追根源,将宋人之根源与晋唐紧紧勾连,以复古倡导‘察其祖宗本貌”[3]397。与祝允明的书法尊崇晋唐书法的主张略有不同,杨慎明确反对唐人的书法。他在《墨池琐录》一文中说:
书法之坏自颜真卿始,自颜而下终晚唐,无晋韵矣,至五代李后主始病之,谓颜真卿有楷法而无佳处,正如扠手并脚田舍翁耳。李之论一出,至米元章评之曰:颜书笔头如蒸饼,大丑恶,可厭。又曰:颜行书可观,真便如俗品,米之言虽近风,不为无理,然能言而行不逮,至赵子昂一洗颜、柳之病,直以晋人为师,右军之后一人而已。[1]75
杨慎认为,书法的变坏,是从颜真卿开始的,最主要的原因是颜真卿的书法缺少韵味,而且面貌丑陋,如田头扠腰并脚的庄稼老汉,非常难看,颜真卿带了个坏头。杨慎认为,书法到了元代赵孟頫那个时期,才有所改观,赵孟頫的书法以晋人为师,带有晋人书法所具有的韵味,一洗颜、柳之病。
二、标举婉媚的书法风味
书法风格是随时代变化的,每个时代的审美倾向都是不同的,魏晋书法的主流风格是风韵,但发展到唐代以后,书法又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尤其是颜真卿则有开具新风的作风,其楷书丰腴雄浑,行书恣肆开张,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但杨慎却批评颜真卿的书法缺少魏晋书法的婉媚,他说:
唐史称颜真卿笔力遒婉,又称柳公权结体劲媚,有见之言哉!今人竭力仿者但得其遒而失其婉,徒学其劲而忘其媚。米元章所以有笔头如蒸病之诮也。[1]228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杨慎对颜、柳二人书法的评价是褒中带贬的,他一方面赞扬了颜真卿柳公权有遒劲,但同时又指出二人书法中缺少婉媚。卫铄在《笔阵图》一文中说:“善于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一一从其消息而用之。”[4]22卫铄提出书法有筋书和肉书之分,所谓的筋书就是善笔力之书,肉书就是多肉微骨之书。遒和劲意义相近,在杨慎看来,颜真卿和柳公权的书法有遒劲之风格,属于筋书之类,婉媚则属于秀美丰腴型的书法风格,颜真卿书法遒劲有余,而婉媚不足。杨慎认为后人学习颜、柳书法往往只是学到了二人遒劲的成分,但很少有人学到他们婉媚的地方。杨慎论书以婉媚书风为标准,他在评论张旭怀素的书法时说:
张旭妙于肥,藏真妙于瘦,然以予论之,瘦易而肥难,扬雄子云曰:“女有色,亦有色”。试以色论,诗曰“硕人其欣”,左传云“美而艳”,艳,长大也。汉书载昭君“丰容靓饰”,唐史载杨妃“肌体丰艳”,东坡诗“书生老眼省见稀,画图但怪周昉肥”。知此可以论字矣。[1]74
杨慎认为张旭的字属于肥腴型的,怀素的字属于瘦劲型的,二者之间,瘦劲型比肥腴更容易把握。杨慎还以历代美女喻书,称道美艳丰腴的书风。在评论宋代苏轼等人的书法时他说:“苏子美似古人笔劲,蔡君谟似古人笔圆,劲易而圆难也。美而病者王著,劲而瘦者周越,著高于越多也。”[1]85他认为,在苏轼和蔡襄二人之间,苏轼书法以劲见长,蔡襄以圆见长,但蔡襄书法明显高于苏轼。王著书法美艳,周越书法瘦劲,王著书法要高于周越。从中可见,杨慎偏爱婉媚圆润型的书法风格。当然杨慎也不是一味反对瘦劲的书法,他提倡丰肥与清秀相结合,做到丰腴与瘦劲相结合。他说:
东坡云君谟小字,愈小愈妙,曼卿大字愈大愈奇,李西台字出群拔萃。肥而不剩肉,如世间美女丰肥而神气清秀者也。不然,则是世说所谓肉鸭而已,其后林和靖学之,清劲处尤妙,此盖类其为人,东坡诗所谓“诗如东野不言寒,书似西台差少肉”,可与和靖传神。[1]86
在杨慎看来,书法就如世间的美女一样,要做到丰肥而且神气清秀,如果书法只有丰腴没有清瘦,那么就像人们所说的肉鸭一样,缺少清秀之美。他还以林和靖的书法为例,指出林的书法虽也有丰肥之美,但是他书法清劲处也非常精妙。
三、倡导雅趣的书法风尚
在中国古典美学中,“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名词,又有“淡雅”“古雅”“雅韵”“闲雅”“风雅”等延伸之义。何谓“雅”?《毛诗序》言:“雅者,正也。”雅就是纯正的意思,后来引申为合乎规范、美好等义,古典美学中,“雅”的风格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成为艺术评判的一个重要的标准。古人论书,也把“雅”放到极高的位置,项穆《书法雅言》中说:
古今论书,独推两晋,然晋人风气,疏宕不羁。右军多优,体裁独妙,书不入晋,固非上流;法不宗王,詎称逸品?六代以历初唐,萧、羊以逮智永,尚知趋向,一体成家。奈自怀素,降及大年,变乱古雅之度,竟为诡厉之形。[4]512
在项穆看来,雅和古是并处的,雅是从古风中得来的,两晋书法是古雅书风的代表。学习书法如果从晋人入手,就入不了上流。项穆认为,怀素不从晋人书法中学习,就没有古雅之风味,书法因而变得诡厉丑陋。与杨慎几乎同时期的文征明同样主张学习钟、王之书,他在赞美祝允明书法时说:
祝京兆书法,出自钟、王,遒媚宕逸,翩有凤翥之态,近代书家,罕见其俦。若此书《洛神赋》,力造钟法。波画森严,结构缜密,所谓幽深无际,古雅有余,超出寻常之外。(跋祝京兆洛神赋)
文征明之所以称赞祝允明的书法,他认为祝允明的书法直追钟、王之法,书风遒媚洒脱,翩翩有致,有古雅之气,超过寻常书家。杨慎书学观和项、文二人几乎完全一致 ,他在《墨池琐录》一文中说:
袁昂曰:钟繇之书,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可谓幽深无际,古雅有余,秦汉以来,一人而已。右军字似左传,大令字似庄周。山谷为此言,亦犹东坡以杜子美比司马迁,以江瑶柱比荔枝也。墓田丙舍,其钟元常之懿乎?暑寒阮生,其右军之奥乎!李阳冰庶子泉铭、怡亭刻石、二世之诏,无是过也。[1]61
杨慎援引袁昂的书评,称赞钟繇书法古雅幽深,姿态优美秦汉以来无人能比,同时他还赞美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说他们的书法幽深奥妙,后人没有超过他的。杨慎把钟繇、二王的书法推到至高无上的位置,没有看到时代对书法家们提出的要求,以致于抹杀了后来书法家的探索和追求的功绩,也是不科学的。明代中期书法家们纷纷尊崇晋人书法,这不是偶然的。晋人书法高格古雅的基调,自由奔放的书写方式,成为后来书法家们学习的榜样,而明初台阁体书法刻板、规整,丧失了晋人书法古朴典雅之凤,也没有个人趣味的展现,失去了书法抒发性情的作用,所以杨慎在其书论中,除了要求书法有古雅气息之外,还要求书法有“异趣”和“意趣”,他赞美钟繇书法“点画之间多有异趣”,批评“徐浩书固多精熟,无有意趣”,说其书:“殆如倚市之倡,涂抹青红,反令人赠金皱眉也。”[1]88“异趣”是指异样的趣味,“意趣”是指有意味的趣味,它们是书法家书风独树一帜的重要标志,体现出书法家独特的性情和个性,远非死板规整的馆阁体书法所能比的。
结 语
在明中期复古主义文艺思潮的影响下,杨慎主张书法家们象晋人学习,吸取晋人风韵、婉媚、雅趣等的格调,其书法主张也并没有超越当时的书法领军人物文征明、王世贞等人。而且他的书学观还有偏颇之处,他没有看到书法发展的规律和时代审美的需求,这也是其时代的局限。
参考文献:
[1]倪宗新.杨升庵书论[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10.
[2]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3]黄惇.中国书法史·元明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4]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