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思维对油画创作的影响
2018-11-23陈情
陈情
摘 要:经验思维的产生,是人类对未知现象试错过程的总结,主体和客体达到合一,深入到研究客体的核心。艺术家作为主体在艺术创作中所运用的经验思维,是长期不断制作和匹配的实践经验总结。对于油画创作来说,思维方式和经验的总结直接引导着油画创作的方向和诞生,研究经验思维和经验思维对油画创作的影响及运用,有助于我们创作出更好的高品质有思想的作品。
关键词:经验;经验思维;油画创作
一、经验思维的概念及意义
思维方式是人类文化现象背后对人类行为起到支配作用的一种稳定方式。经验,其实是在主体遇见新事物传入大脑时,大脑从记忆库中提取原有存储的事物信息,与新事物进行比较,对新事物进行一定的侦查,进而作出一定的判断的一种思维方式。
“眼见为实”,只有亲身经历的事物,才具有可信度。思维起始于实践和观察,经验思维方式的形成主要是侧重于对事物的整体、外部联系和现象的认识。“经验”之于艺术,是一种同具体艺术对象和艺术创作过程有着直接联系的自下而上的直觉性思维。它是通过深入艺术内部及具体艺术过程,对艺术的规律和本质进行经验性的感悟和表述。它是带有艺术的悟性和逼真感的认知范式。
经验是理性认识发展的基础,经验方式与理性方式绝对不可以截然分开。理性总要以一定的经验为基础,经验也是在一定理性的指导下进行的。对某个具体事物的认识而言,经验所涵摄的往往主要是表面现象。尽管事物的现象是认识活动不可逾越的起点,是整个认识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和前提,但事物的本质作为认识活动更为重要的对象和内容,却并非直接呈现在表面现象之中的,而是必须运用理性思维“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把握。
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辩证的看待经验的作用,能够更好的指引我们接下来的学习。
二、经验思维对创作者的影响
(一)创作者的刻板印象
我国心理学研究者王沛的定义刻板印象是“一种涉及知觉者的关于某个人类群体的知识、观念与预期的认知结构”。刻板印象首先是一种人们头脑中关于世界的先在图景,是人们对社会某一类群体或事物认知的概括性知识结构,它在社会互动中规范着人们的价值判断和行为反应,并有可能产生认知上的偏差,从而形成偏见和歧视。
作为观看者的油画创作者,拥有着不易改变的刻板印象。最初灌输到我们头脑里的绘画词语所对应的固定形象,使我们对世界的认识能拥有简单的辨识,我们成长和生活的环境决定着我们的这种心理定势,让创作者打上了拥有着自己个性的烙印。在油画创作进行时,刻板印象一方面得于经验的累积会让创作顺利的进行,而同时另一方面又会由于固定认知的心理定势让创作处于瓶颈期,难以超越自己从前的作品。“任何一种无目的、随意的方式都是可以解读的,世界上还没有不可以解读的图像。这一点很重要,它打开了解读图像的各种可能,重要的不是图像本身,而是我们用什么角度或方法解读图像。”艺术史的发展证明,作为画家,不断的打破刻板印象的影响,打破自己的心理定势,深入生活和自然当中,才能创作为人类能进行深度思考与情感共鸣的作品。
(二)油画创作中的图式选择
贡布里希告诉我们,“绘画者通过对以往绘画的学习和了解,从中观察,观察业已形成的规范,图式总是先于匹配,绘画创作的过程,是制作与匹配的过程,绘画可能就是一种对图式的积累,选择,甚至挪移的过程。”
在艺术家进行油画创作的时,受经验思维的影响,我们会倾向于自己惯常看到的,传统方式所接受的思想熏陶的图式选择。在艺术家还未形成或者已经形成自己风格的时期中,我们对图式的看法,或者又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进而影响自己的想要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方式。艺术欣赏从来就是艺术家在进行油画创作时自己就充当欣赏者的角色,这时,艺术家就需要打破刻板印象,有自己明确的艺术追求,不随大流创作,多思考多创作,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过程中,找到能够表达自我的方式去进行深入创作。
岳敏君的“笑脸系列”无疑是图式选择最成功的一个例子,这成为了他的一种符号代表,但同时我认为,这又是他的一种“失败”。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擺脱自己已经形成的体系是非常难的,因为一个人的创造性是有限的,很难真正地突破自我、突破社会,形成全新的思维模式。符号一旦被定义,进入人们的潜意识,成为刻板印象,那么就很难被改变。作为艺术家的岳敏君来说,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因为他很难进行超越,很难超越自己,很难进行再创新。
这是个图像信息爆炸的时代,当我们拥有了自己的图式语言,能够在艺术圈站稳之后,我们也不要被名利所带来的利益所蒙蔽的双眼。艺术家应该是独立于社会主流之外,用一双充满怀疑和警惕还有睿哲的眼光去观察社会,用独特的语言表达社会的小部分人群。
三、经验思维对油画创作的影响及运用
(一)经验思维在主题性油画创作中的运用
主题性油画创作指的是一个时期内,对社会变革和发展中那些影响人生社会的重要事件所进行总结的有针对性的油画创作。一幅油画作品真正的价值就在于其所展现和表达出的时代意义,这是油画创作的灵魂。油画如果没有创作主题,主题不能展现时代意义,油画作品的品味和层次也就不能充分发挥出来。
从文艺复兴到现当代抽象油画的兴起,每一个时期,都具有其主题创作性油画的诞生。主题油画的创作从注重内容到注重形式的运用,经验思维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两面的。成熟的画家,善于利用构图手段来完成艺术形式的表达和艺术内涵的表现。对于传统的主题性创作油画来说,经验思维发挥了优秀传承的作用,画家们无需过多技法和形式上的创新,在一步一步的学习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让技巧的熟练如鱼得水。文艺复兴的稳定三角式构图奠定了绘画的一种基本图式,对主题的表达无疑是最契合的,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油画作品的高品质。
以新古典时期的安格尔为代表,安格尔用精湛的线和形,塑造着美的魅力。他注重从自然中吸取美感,以严谨的态度处理画面,虽然画面在思想内容上显得苍白无力,缺乏积极意义,但是在艺术表现上却颇有独到之处。他吸收了文艺复兴时期前辈大师的写实的技巧,使自己的素描技巧发挥到炉火纯青的境地。成熟的素描功底使他在后期的油画创作中能够深刻把握造型语言,能够对于画面黑白灰巧妙处理,古典油画技巧和没有笔触的运用又能够含蓄地展现细腻柔和的人物的性格。他善于把握古典艺术的造型美,把这种古典美融化在自然之中。这一种简炼而单纯的风格,始终以温克尔曼的“静穆的伟大,崇高的单纯”作为自己的原则。在具体技巧上,“务求线条干净和造型平整”。因而差不多每一幅画都力求做到构图严谨、色彩单纯、形象典雅,这些特点尤其突出地体现在他的一系列表现人体美的绘画作品中,如《泉》《大宫女》《土耳其浴室》等。
对于油画来说,主题与形式的辩证统一关系尤为重要。对光的运用如火如荼的大师伦勃朗而言,画面中内容和形式无疑达到了高度统一。以著名的画作《夜巡》为例,画面中人物的位置组合,人物之间的动态连接,和一束神奇的光影照过来而呈现的趣味性的画面,加上伦勃朗独特的油画技法,这幅作品展现出一种独特魅力的吸引。多年的绘画练习和经验的积累,使伦勃朗的油画技法熟练且成熟,但他画面中不断打破自己常规的油画技法运用和画面内容呈现出来的形式构图创新,才是伦勃朗作为一代大师的真正原因。
(二)经验思维在写生性油画创作中的运用
油画的写生与油画创作相比较,写生更多的是一种即兴感觉的释放。大多数人认为油画的写生不算创作,油画创作是上文所提及的主题性创作那样子。随着科技的进步发展,我们技术手段的不断成熟,照片确实作为一种比较快捷方便的辅助手段给我们进行创作和思考。但是油画的写生,作为一种直接感受事物的主观意识的存在,不能够与之相比较。
当画家处于写生状态时,他即会调动他所有的感官意识与以往的所有审美经验,对想要表达的事物产生一种高度兴奋的理性状态。他会抑制不住冲动想要立马动笔,但同时以往的写生经验告诉他,不要冲动,要先思考再动笔!于是他会在准备颜料的同时,思考画面的构图、色彩,他会在脑海里搜寻与此事物相关的所有文字和图片信息,他会大致考虑合适表达此事物的手法技巧……在脑海里上演了一场头脑风暴而后才会开始动笔作画。由此可得理性的创作是对审美经验的一种提高,经验和理性相辅相成。
做为专注于写生的具象表现主義画家——卢西安·弗洛伊德,他坚持写生和坚持自我的性格,成就了他作品的与众不同和震撼人心。处于二战时的紧张、恐惧、不安和迷茫,都化为了内在的经验成果不断体现在他写生时观察方法上,他善于适度夸张,短需几月长达多年的一幅肖像写生,让他对人性的透彻观察和理解达到了极高的境界,浓重笔触的运用和沉稳色彩的表达,还有那果断肯定的边线处理,都让弗洛伊德的画面呈现他自己的油画语言特色,这无疑是多年的经验的不断试错所有的成果。而他略带病态的思维方式和难以亲近的性格,也体现在他的画中。画如其人,见画识人。
在弗洛伊德的影响下,中国油画家也习其观察方法和作画手法,出现了一大批的优秀写生油画家,如刘小东、陈丹青、忻东旺等,我们导师曲湘建对于油画风景写生的熟练也让我非常心之向往,飞扬的笔触和稳重的色彩加上画面富有诗意的情感表达,使油画的韵味十足。
四、结语
总的来说,对于油画的创作而言,经验思维作为一种观看世界的思维方式之一,我们要取其长避其短,不为刻板印象所束缚的同时,发挥经验总结结果所带来的优势。多观察多思考,多写生多看书,对社会生活大自然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手法上,不断打破陈规观念和完善自己的技巧,创作出更有品质有思想深度的油画作品。
参考文献:
[1][英]E·H·贡布里希.艺术与错觉[M].杨成凯,范景中等.译.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2.
[2][法]米·杜夫海纳.审美经验现象学[M].韩树站.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
[3][美]约翰·杜威.艺术即经验[M].高建平.译.北京:商务出版社,2010.
[4][美]约翰·杜威.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姜文闵.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