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后絮语
2018-11-23东方浩
东方浩
这一期《野草》杂志的诗歌版面,全部给了绍兴本地诗人,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事情,但我们以为这是应该的、是必须的!着力发现、培育和推介绍兴本地的作家、诗人,是《野草》杂志当仁不让的任务!尽管由于版面所限,这期只是刊发了8位作者的诗歌,但这一个小辑却足以能够反映当今绍兴诗歌的实力和未来的指向,四个70后、二个80后、二个90后,八位作者组成的梯队可以说是当下绍兴诗歌群体中含金量最高的组合。当然,这只是一种代表,在绍兴还有更加庞大的作者队伍,正是有了众多诗人的努力坚持与写作,才形成初具影响的绍兴诗群,才使绍兴这座文化名城薪火传承、继续充满诗意。
桑子被中国诗坛认识与认可,源起于诗刊社的第29届青春诗会:时间2013年9月,地点绍兴。青春诗会向来被誉为中国诗坛的“黄埔军校”,推出了一大批卓具影响的诗人。是年,绍兴诗人桑子作为被选中的15位入选者之一,在家门口出席了这一届盛会。自青春诗会后,桑子的诗歌开始被众多的刊物接受、获得一些重要的奖项,并受到足够的关注、评论。而她,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创作热情,以惊人的成果展现自己的文学才华,在重要的文学期刊大量发表组诗并出版了多部小说、诗歌集子。桑子的写作善于借助西方语境中的一些元素来构筑自己的诗歌世界,比如骑士、教堂、主教、神、神庙、城堡、隐士等意象会不时的出现,营造了一种比较浓的异域色彩,但骨子里却依然是东方式的思维。无论是关于死亡的思考与追问:“这里出生的人是幸福的/死去的人也是幸福的”“火的怀抱中,死亡并不是死亡……在火焰中死去是一切死亡中最不孤独的宇宙之死”;无论是对孤独的打量与描摹:“夜是孤独的,白色的月亮落到树上”“我花园里的花只在夜里生长/它们像我一样孤独”“炼金术是单身汉的科学/是孤独男人的沉思物”;还是关于命运的认知:“每个人受制于小小的命运/但无限的永恒就在我们身旁”;还是对故乡的迷恋:“故乡很小,在野薄荷的清凉中”——我们都能够体味到文字后面的那种东方哲学与人生态度。桑子一直葆有着对“神秘世界的关心”“保持距离来观察”,由此发现“屋外的世界变得极不真实又无限可能”、发现“黑夜是最开阔的洼地”“蔚蓝之后更是无垠的蔚蓝”,甚至能够知道“星期四的偏头痛让世界缩小”,桑子就是这样用敏感的心灵触须探求与构建了自己的诗歌天地,她是一个“孤单的人坐在火堆前想入非非”,“用耀眼的鉆石和蓝宝石的火星,打开玄武岩之门”。
利子的诗充满了乡愁与疼痛,一颗细腻的心把全部的爱、注视与关怀,都寄托在故乡的月色、风声与草木之上、寄托在父亲、表妹和老房子之上。在利子眼里,一片弯月“恰好弯到忧伤的弧度”“她的小身子/肋骨清瘦”;在利子心中,对故乡“用身体爱/用身体里的心肝肺爱/甚至,用口中的牙齿和舌尖爱”;对于逝去的亲人,利子有着切身的痛感:“你离去后/谁来关心下一个节气/你离去后/谁来关心土地上的粮食”,村庄的上空太阳苍白、指尖的疼痛夜夜传来,人世间的风吹来吹去,却无法吹醒沉睡在泥土深处的亲人。读利子的诗,不仅看到了一座村庄正向内收紧,更感受到自己的心脏也在一阵阵收紧。
何玉宝的组诗《天天面对》,颇具社会批评意义,他把一个社会人的悲哀落寞、尴尬无奈和希冀不甘的生存状态都在诗中进行了揭示,把一个诗人面对社会种种现象的思索和看法,用诗歌作了深具良知的表达。这一组诗歌虽然都是短小之作,大多10来行,但读起来还是很有沉重感。尤其是《拉大幕者》,这是一种多么尖锐的揭露,貌似滑稽的一跃而起的行动,“帮助他们/掩藏幕后的布局与伪装”,看似舞台演出,其实就是人生大舞台、社会大舞台。而《门》这一首,表达的是一个现代人不管在现实生活中如何承受着种种不堪、不顺、不喜,但灵魂里面还是深藏着某一种光芒和希望,尽管它只是在暗夜、在雨中、在梦里,这应该就是不灭的火种吧,对生命、生存和未来的火种。诗歌就是要传递诗人内心里温暖的良知和觉悟。
望秦说,“一生总要做点傻事,才不辜负/懵懂时光”,如果听从有些人的说法,写诗是傻子干的事情,那么望秦这里的傻事是否是同一种指向呢?那我倒是希望望秦能够一直做下去!望秦是绍兴八零后诗人中的佼佼者,他的诗歌写作一直保持着良好状态,也拥有比较自觉的写作态度与纯粹的诗歌质地,与全国其他地区的年轻诗人相比并不弱,但目前似乎还没有引起诗坛的注意。这一组《从暮色里出发》,弥漫着高原气息,白塔,石阶,喇嘛,颤抖的灵魂,燃起的火焰,时光带回的信笺……诸如此类,与他此前的诗歌有比较明显的区别,但在抒情、语言上是一如既往的“空灵,深邃”,“从一个旋律走向另一个/并不觉得突兀,仿若人生就该如此”。这是望秦行走西部的收获,这样一种远走异域他乡的经历,无疑是极大地丰富了望秦的写作库存。“从暮色里出发,彼此交换着路途/带着新鲜的荆棘和陌生的路口”,新鲜与陌生,是一个诗写者须终身追求的目标,“当生活经过了火焰/当火焰经过了夜的发酵”,“一切值得铭记的事物”都会找到一个诗歌的座标。“隐约的心跳,渐渐扩展成琴瑟之声/等待知音”,我想说的是,望秦的诗歌肯定能够等到高山流水,“人间浩大,每个冬夜/都该有个地址在等待赴约的人”。
萤火虫在动物世界中是属于迷你型的,轻盈、小巧而楚楚动人,然而,边建松的《萤火虫》却是重量级的,近60行的篇幅,在诗歌写作中也算是大制作了,洋洋洒洒把一小点萤火之光赋予了不同凡响的深刻含蕴,弱小的生命也有强大的力量,微弱的光芒也有向前的命运,“萤火虫安然飞过。整个世界/是清风微摇,是巨响缄默”,答案是肯定的:在自然界是清风,在心灵世界则是巨响。在诗人看来,萤火虫是萤火虫,萤火虫也不是萤火虫,它跟抽穗的稻田、失恋的少年、穷苦的女孩,甚至《诗经》般的歌谣,缠绕在一起,“萤火虫的远方在哪里”,其实是诗人在思考与自问;萤火虫的无所依靠与日渐稀少,又何尝不是诗人自己“找不到内心的依靠”的写照?游子与家、偶遇的萤火虫与埋入黄土地的父母,这之间的清晰与复杂是否能够依凭微弱的萤火之光,一一加以厘清呢?思辨也是能够升华诗意的。
浅韵凝是新近出现在绍兴诗坛的一位陌生人,来自四川的80后作者。她的诗歌具有浓郁的中国古典色彩,静静的、柔美的,典雅的、纯粹的。情绪、语言与意象,都是中国风,让人感觉到这是一个生活在当下的古代女子,就像在繁华的城市街头悄悄行走的那些唐装少女。浅韵凝的诗歌也是短小之作,仿佛是元时小令,七八行、十来行,就完成了一个小世界的构筑,就一下子“在一堆星星里,找出溪水和桃花的眼睛”。读浅韵凝的诗歌,觉得她仿佛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自有一番小天地的诗人,她躲在木格子轩窗下,给“给打盹的江南/给心仪的黄昏,给落在台阶上柔软的白月光”写信。在她的笔下,“湿润的事物渐渐苏醒过来”“高挑的垂柳坐在春风里”,还有“水暖先知的鸭子,腰围又肥了几寸”;当然,她也“写让人脸红的小情诗”、写“超市,米线店,典当铺连接着环城南路”——稍稍露出了她生活的现代气息。这是一个有自己写作个性的诗歌新人,值得关注。希望绍兴这座城市能够留住这样的诗人!
俞湘萍与杨阳,都是90后作者,与浅韵凝一样都是第一次在《野草》出场亮相。来自诸暨的俞湘萍还在绍兴文理学院学习,杨阳则是今年刚刚毕业于温州大学回到了老家柯桥。这两位年轻作者给人印象深刻的是具有一般年轻人少有的敏锐、成熟和感悟。在俞湘萍看来,“月季的泪,是生命缥缈的希望/每每抚过,都像是/触到了自己的伤痕”“小小的生命/心事重重,将命运抛进迷茫的水泊”,生命的沉重、生活的多艰似乎早早的就进入年轻的瞳仁,像是一笔过早承受在手中的馈赠,但终究是年轻人,自有年轻人光明一面:“我要为自由无比雀跃地远航”“为来年的蝉鸣透支新生”。而杨阳的诗歌中,流露着俏皮与诙谐,读起来使人忍不住发笑,如黄色的伞居然会在太阳底下抛媚眼、一个萝卜一个茄子“这两个蠢货/居然在比谁跑得快”,还有《热浪》里小女生的请假、《怀念》中对远方朋友的关心“天冷添衣/饭多七口”等等,都是特别出诗意的地方。无论是俞湘萍的学院式语境、还是杨阳口语化表达,其实都是能够写作好作品的。
桑子的诗里有这样一句——“每一枚种子都被爱过”,那么这样的一些种子在若干时间之后,必须发芽、生长,不管最后是草,还是树木、森林!
【责任编辑 黄利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