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2018-11-23本刊编辑部

经济与管理 2018年4期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实体经济研讨会

本刊编辑部

摘 要:推动金融市场一体化,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要借助监管沙盒发展金融科技;布局不良资产处置,盘活实体落后产能;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必须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位一体”新发展理念,围绕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选择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领域的具体对象,同时发挥金融在“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中的作用。

关键词:金融市场一体化;京津冀协同发展;实体经济;研讨会;摘编

中图分类号:F127;F8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8)04-0014-06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组长韩正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讨论有关文件,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韩正表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任务、关键环节和重中之重,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离不开金融业的大力支持。如何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近期民建北京市委金融委员会、民建天津市委财政金融委员会、民建河北省委经济金融委员会在石家庄联合主办,并由河北经贸大学金融学院承办“新时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研讨会”,邀请京津冀三地金融专家献计支招。现将部分专家发言整理发表。

推动金融市场一体化 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陶晓峰

(一)京津冀区域金融发展状况

1. 金融发展水平差异化明显。2016年末,北京市拥有4468家银行機构,仅占京津冀三地所有银行营业网点机构数的23.8%,资产总额却占65.1%,规模优势显著。河北省拥有11 108家银行业金融机构,位于区域领先地位,占比达59.2%,从业人数占比超过49.2%,但资产总额占比却只有20.6%,天津市各项指标均无明显优势,营业网点机构数量占比仅16.9%,从业人数、资产总额在区域中分别约占18.5%、14.3%的比重,均低于北京市和河北省。2016年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的金融业增加值占京津冀地区的比重分别为55.5%、22.5%、22%,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6.9%、2.8%、2.7%。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的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7.1%、9.7%、5.3%。

2. 金融对经济的渗透和支持能力差异化明显。北京市2016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3 446亿元,在全国各省市中排名第三,比天津市和河北省两地合计还多3 525亿元,天津市、河北省分别为3 594亿元和6 327亿元,分列第十七和第十。北京市融资方式最为丰富,人民币贷款占融资规模的比重仅为40.1%,分别低于津、冀两地32.3个和42.1个百分点,而债券融资的比重则达到38.9%,分别高于两地12.1个和24.6个百分点。在北京市的带动下,京津冀三地新增债券融资在社会融资规模中的比重为22.4%,北京市除人民币贷款和债券融资外,委托贷款、信托贷款、股票融资也都成为企业融资的有效手段,而津、冀两地人民币贷款+债券融资分别占到社会融资总量的95%以上,实体经济融资渠道相对单一。

2016年北京社会融资规模与地区生产总量之比为54%,远高于天津市的20.1%、河北省的19.9%,说明北京的金融市场化程度最高,金融对河北省经济的渗透和支持为三地最低。

3. 信贷资源规模和价格差异化明显。从三地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余额来看,有88家央企云集的首都北京,2016年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高达13.8万亿元,是天津市、河北省资金量合计的1.6倍,仅次于广东省,居全国第二,天津市、河北省存款余额分列全国第十八和第八。从贷款余额来看,北京市2016年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6.4万亿元,接近天津市、河北省两地贷款总量,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贷款余额分列全国第五、第十四和第八。从三地的存贷比来看,北京市的46%的存贷比是三地中最低的,河北省的67%的存贷比较全国平均水平低5个百分点,天津市的96%的存贷比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4个百分点。另外,北京市的银行贷款不良率为0.6%,低于1.7%的全国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天津市、河北省的贷款不良率较全国平均水平分别高0.1个、0.5个百分点。从资金价格水平看,北京市的所有期限加权平均利率最低、天津市次之、河北省最高,所有期限加权平均后,北京市的贷款利率分别比天津市、河北省低25个和194个基点。

4. 证券和保险业发展水平差异化明显。从证券业发展看,北京市的证券业机构数量在区域内极为突出,北京有18家证券公司、31家基金公司、19家期货公司。总部在北京的上市公司北京的数量分别是天津市和河北省的6.2倍和5.4倍,债券筹资额分别为天津市、河北省的29.9倍和82.3倍。从保险业发展情况看,北京的保费收入依旧显示出强劲的优势,北京市的保险深度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3.2个百分点,河北省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当,天津市的发展水平和地位有待提升。

(二)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经济一体化程度低;金融发展程度不平衡;金融竞争大于金融合作,区域间金融互相开放的程度不够,对待域内域外金融机构态度不同,对金融发展的重视程度存在差异;金融资源配置存在壁垒;金融市场一体化程度不够;扶贫任务艰巨等。

(三)路径探析和政策建议

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京津冀三地要实现错位发展,金融政策改革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深刻把握产业发展与金融创新的互动发展规律,努力支持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

1. 推进金融市场一体化改革。建立符合“大市场”要求的区域金融竞争、合作规则,实行评级、分类、准入一体化机制,建立授信额度统一管理机制和异地信贷业务管理机制,有效促进三地金融业务一体化。

2. 建立京津冀金融服务一体化平台。一是搭建京津冀信用信息交流共享平台。二是建立京津冀银团信贷合作平台。三是建立公开、透明、统一的票据交易平台。四是创新金融管理和服务机制,引导和支持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在京津冀地区拓展经营网络。五是协调三地金融管理部门统一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促进互联互通,加快区域支付清算、异地存储、信用担保等业务同城化发展,降低跨行政区域交易成本。搭建京津冀以廊坊为节点的同城清算体系,实现区域内跨行资金支付电子化实时清算。推动京津冀城市一卡通系统对接,实现三地一卡通用。推动建立“京津冀金融产业园区”。

3. 协同做好产业转移的金融支持工作。由人民银行等监管部门牵头组织,金融机构主动介入,政府机构全面配合,在实现跨区域合作的过程中,形成多方联动,避免项目落地后因各方支持不到位影响项目进展。北京、天津的高端金融资源应与河北的产业融资需求有效对接,利用京津的金融政策优势,发挥其辐射和带动作用,整体提升河北省金融发展的层次,使金融业能够更好地支撑产业转移。

4. 改善金融生态环境。要建设区域征信服务大平台,为企业及金融机构提供全方位的数据信息,更好地为京津冀协同服务。加强监管,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建立平台,加强风险管控。推动相关部门建立京津冀三地客户信息查询及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加强区域协调合作,三地分行要加强沟通,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定期交流区域客户和项目信息,全面掌握跨区域客户情况,加强互相支持。

雄安新区要借助监管沙盒发展金融科技

马 立

雄安新区可以大胆试行监管沙盒,大力发展金融科技,打造国际金融科技中心。

(一)金融科技是高端高新產业

按照金融稳定理事会(FSB)的定义,金融科技(FinTech)是指科技驱动金融的模式、业务、流程和产品创新,是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科技应用于银行、证券、保险、基金、期货、信托、资产管理、消费金融、征信服务等金融领域,演化出新的商业模式、业务流程和产品服务。金融科技是金融与科技融合衍生出的高端高新产业。

近年来,在金融改革、科技进步、客户变化等因素综合影响下,中国金融科技快速发展,在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具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

(二)监管沙盒是制度创新

监管沙盒(Regulatory Sandbox)是英国政府于2015年3月提出的制度创新。按照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的定义,监管沙盒是一个安全空间,金融科技企业在其中可以测试其创新的金融模式、业务、流程和产品。

监管沙盒的特点:一是监管沙盒有助于减少金融创新产品面世的时间和成本。监管沙盒根据创新方案的实际需求适当调整监管规则,给创新提供了明确、宽松的环境,避免创新产品因监管审批而延迟面世。二是监管沙盒有利于金融科技初创企业的融资。英国经验表明,监管的不确定性将使初创企业的估值降低15%。监管沙盒部分消除了投资者对金融科技创新方案的合规疑虑,有利于提高初创企业的估值。三是金融科技企业在监管沙盒内获得监管机构和消费者的反馈,为创新的完善和推广积累市场经验。四是监管机构利用监管沙盒,充分了解创新方案的金融本质、风险特征和操作手法等,为制定相关政策措施积累经验。监管沙盒还让不同监管机构提前沟通,降低监管协调成本。

监管沙盒使金融科技企业可以在真实场景中测试其创新方案,不用担心创新与监管发生矛盾时,遭遇监管障碍。监管机构在保护消费者权益和严防风险外溢的前提下,通过主动合理地放宽监管规定,减少金融科技企业创新的规则障碍,鼓励更多的创新方案积极主动地由想法变成现实,实现金融科技创新与有效管控风险的双赢局面。

(三)雄安新区打造国际金融科技中心

《2017年全球金融科技公司百强》报告显示,中国金融科技企业蚂蚁金服、众安保险和趣店包揽了前三甲,印证了中国金融科技在全球的发展速度和成长潜力。2017年入选前十的中国公司还包括陆金所(第六名)、京东金融(第九名),全球前十强半数来自中国,凸显出中国金融科技产业迅猛崛起。金融科技是高端高新产业,符合雄安新区的发展规划。

中国已经具备实施监管沙盒的基础条件,一是现有监管机制并不排斥监管沙盒;二是互联网金融监管规则以及与之配套的第三方支付、P2P监管规则都已经出台,为实施监管沙盒积累了有益经验。

因此,在雄安新区试点金融科技监管沙盒,可以加速金融科技发展,促进金融科技企业向雄安新区集聚,打造国际金融科技中心。

1. 设立工作小组,统筹试点工作。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已经成立,作为国务院统筹协调金融稳定和改革发展重大问题的议事协调机构,可以在国务院金融委办公室下设雄安新区试点金融科技监管沙盒工作小组,明确工作职责,确立工作机制,负责监管沙盒的顶层设计、实施管理和改进完善。

2. 推出监管沙盒,逐步健全法制。现有金融监管法规是以传统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为适用对象制定的,对金融科技存在适用上的不匹配。应该大胆试点,逐步完善,坚定不移地将改革推向深入,借鉴限制性授权、监管豁免、免强制执行函等措施,对金融科技创新,先发展后规范,逐步构建完整的监管沙盒。

3. 开展投资者教育培训,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

4. 扩大有效供给,服务实体经济。推动金融科技产业聚焦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与结构调整产生的有效金融需求,促进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业务与场景的广泛结合、技术与流程的有机整合,有效增加金融服务供给规模、效率和质量,提高金融科技供给对实体经济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5. 发展金融科技,实现金融普惠。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实现普惠金融方面,中国依然面临服务不均衡、成本高、效率低、商业可持续性不足等问题。金融科技在降低金融交易成本、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扩大金融服务辐射半径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为实现普惠金融提供了一条可行路径。《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鼓励各国依托先进数字技术促进普惠金融发展,金融科技是一个数字普惠金融的新模式,将会赢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6. 遵循金融规律,提升风控能力。金融科技本质还是金融,没有改变金融的功能属性和风险属性。引导金融科技企业充分认识在信息化背景下金融业务风险与技术风险可能产生的叠加效应和扩散效应,遵循金融基本规律,形成正确的创新导向,建立有效的内控制度和风险管理系统等软硬件条件,使金融科技创新可能带来的风险处于可管、可控、可承受范围内。

布局不良资产处置 盘活实体落后产能

申景奇

(一)创新安排融资路径,促进一级二级市场联动和投融联动

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券商资管可以通过大力发展资产证券化业务(ABS)和資本市场业务,促进一级二级市场联动和投融联动,为企业提供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方案等方面引导企业募集资金脱虚向实,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如果将公司债、企业债和企业ABS视为企业主要融资工具,2017年前8个月企业ABS发行额在其中占比30.5%,仅次于公司债,成为第二大融资方式。

企业ABS是在交易所上市的标准化产品,非标业务监管为ABS带来新机遇。资产端,非标受阻后企业融资需求会向标准融资工具转移;资金端,ABS为银行理财资金提供了标准化投资资产。监管层已经出台政策鼓励ABS基础资产扩容:鼓励发展住房租赁、绿色环保产业和PPP的资产证券化市场。

灵活运用多种手段,可以提高资产证券化的适应性。资产证券化产品增加信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但包括质押、抵押,还包括差额补足(未来收回的现金不足预期时,企业自身、大股东或者第三方机构承诺拿出资金向投资者支付差额的部分)、分层优先清偿(基础资产会划分优先级、劣后级,对于购买优先级产品的投资者,即使资产包收回的现金来自于劣后级的基础资产,该部分现金也优先支付给优先级的投资者)、超额现金流覆盖(选取的基础资产包未来形成的现金流超过应当支付给投资者的现金流,即使有一部分收不回现金也不会影响投资者的利益,从而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另外,通过律师与会计师检查相关基础资产的合同、发票以及对收款权利的认定,可以大幅降低投资者未来无法收回现金的风险,这也是消除融资者与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一个重要手段。

(二)将守住金融风险底线落到实处

只有资本市场发展了,才能将资源有效配置到实体,而资本市场发展离不开具有风险定价能力的专业机构、丰富的风险管理工具,良好的市场流动性和多样化的融资方式,这为证券公司提供了新的业务机会。2018年对于证券行业的监管天平,有望在“强化监管”和“创新发展”上更加均衡。

当前的金融风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宏观层面的金融高杠杆率和流动性风险;微观层面的金融机构信用风险;跨市场跨业态跨区域的影子银行和违法犯罪风险。

为防控金融风险,需要我们一方面推进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改革开放(如引导金融机构脱虚向实、提高直接融资比例、以开放倒逼改革),另一方面完善金融管理制度(如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加强监管的统筹协调)。

作为券商资管机构,应该积极配合、坚决执行国家金融稳定委员会和金融监管机构、交易所制定的监管规则及指导意见,确保各项业务平稳开展,积极维护证券市场稳定。在内部制度建设上,坚持风控前置,坚守合规底线,从制度角度扎好篱笆,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运用数量化模型和技术手段,从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角度制定专业化的风险管理方案。针对风险较高、有悖于宏观调控方向的资金池业务、高杠杆业务要坚决清理,不留后患。发展长效激励约束机制,避免短期激励下的道德风险。

(三)布局不良资产处置,盘活实体落后产能

目前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仍然处在上升周期中,而且随着供给侧改革的进行,僵尸企业和落后产能持续淘汰,未来银行不良率将继续提升。从资金成本端来看,伴随着不良资产证券化等业务的开展,不良资产管理行业会进一步拓展融资渠道,降低资金成本。

从目前情况来看,市场上具有投资不良资产专业能力的机构包括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以及私募基金还有一些筹划建设的地方性的资产管理公司。因此,作为金融机构,如果有机会以比较低的价格获得较好的资产,随着经济好转,资产升值的空间也较大,经过收购、经营管理、处置后获得可观收益的机会较大,因此具有较好的业务前景。

在地方政府通过增加投资保持GDP增速表现政绩的过程中,地方融资平台成为地方政府负债扩张的主要实体。2021年是城投债到期最高峰,总额将达到近1.2万亿元。另外,在近几年信托广泛通过政信合作的模式参与地方融资平台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资金信托,信托融资在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中的占比仅次于银行贷款和债券达到8.0%,总额达到1.4万亿元。这些信托大部分期限在2~3年,收益率甚至高于城投债,能达到8%~10%,预计到2018年将有2 000亿元基础产业资金信托到期。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基调下,地方政府未来的偿债能力将迎来考验,体现在银行贷款、城投债、信托上的不良资产规模将在地方政府债务压力的推动下出现增长。

从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具体实践看,最简单的方式就是买断,银行将不良资产打包后,批量转让给资产管理公司。根据资产包的规模,资产管理公司可以采取一次性买断或分期买断的方式。分期买断的方式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减轻资产管理公司的资金压力。第二种模式是合作处置。现阶段可以联合同行业优质企业,对不良资产进行重组,最终实现利益共享。第三种模式是反委托处置。资产管理公司买断银行的不良资产包后,将资产的收益权卖给信托计划或券商资管计划,资产的所有权仍归属于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同时资产管理公司继续负责不良资产的处置。第四种模式是不良资产证券化。资产管理公司从银行买断不良资产包后,通过测算现金流,采取折价的方式,以信托计划作为SPV,然后发行重整资产支持证券,向投资者出售。至于不良资产后期的管理,仍然可以委托资产管理公司进行管理。

金融应该支持什么样的实体经济

王延杰

实体经济应该是指可以增加人类的使用价值,提高整个社会福利水平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生产、销售及提供相关服务的经济活动。实体经济发展是增加人类福祉的前提,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基础。金融是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和适应实体经济发展需要而产生的,服务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是金融产生的根本原因。在现代社会经济条件下,作为资金价值循环链上的金融,雖然被赋予了“经济运行血液”的功能,却依然离不开持续新陈代谢的实体经济,只有实体经济强健肌体,才能实现金融“血液”流通顺畅,才能保障不出现“血栓”和“溢血”现象。

(一)金融应该支持什么样的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只有持续性新陈代谢,才能强健实体经济肌体,获得持续健康发展。金融只有支持新陈代谢功能的实体经济,才能实现实体经济与金融的良性互动发展。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必须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位一体”新发展理念,围绕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选择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领域的具体对象,同时发挥金融在“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中的作用。具体来讲,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应重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支持清理僵尸企业和淘汰落后产能。发挥金融资源流向的倒逼功能,停止对僵尸企业、落后产能的金融支持,控制和退出对高耗能、高污染、产能严重过剩的“两高一剩”产业的金融支持。

二是支持企业压缩库存和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区分不同行业,制定企业库存占用资金比例的具体标准,控制和压缩对库存积压严重,占用资金过多的企业的金融支持,倒逼企业压缩库存,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三是支持企业降杠杆,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区分不同行业和领域,制定企业资产负债率警戒线标准,控制和压缩金融机构对资产负债率较高企业的贷款支持,鼓励和支持企业转向股权融资。

四是支持企业降成本,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在控制和压缩企业资产负债率的基础上,通过规范互联网金融服务,提高金融服务效率,降低企业财务成本,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五是加大金融对节能环保和创新项目的支持力度。加快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着重将信贷业务向绿色产业倾斜,加快科技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鼓励支持信贷业务向创新项目和创新产业倾斜。

六是完善金融监管,引导金融资源流向。重点是加强房地产金融监管,规范住户消费贷款行为,控制住户居民杠杆率过快上涨势头。加强银行、证券、保险综合监管,规范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金融行为,遏制资金流向上的“脱实向虚”现象,倒逼资金流向有发展前景的实体经济领域。

(二)必须发挥制度、政策、管理多层功能

金融制度是规范金融行为的准则体系,发挥着对金融行为的激励和约束功能。从根本上讲,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作用,关键要靠创新体制机制和完善各项制度内容。目前我国在金融监管体制上已经形成了金融委协调一行三会的格局,在监管机制上形成了专业监管与综合监管互动机制,在完善各项制度方面,先后出台了《互联网金融监管指导意见》和《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随着其实施条例等内容的继续完善,有利于发挥遏制资金“脱实向虚”的制度导向功能。

金融政策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而采用各种组合式工具,调节社会资金总量、结构和流通方向,进而影响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和措施的总和,具有明确的导向功能、特定时效性和具体可操作性。在金融制度创新任务尚未完成的条件下,金融政策能够发挥弥补制度缺陷的功能。就我国实践上看,在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制定和贯彻执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政策,能够发挥相应的调控作用。

再好的金融制度和金融政策,如果离开了有效的管理,也难以发挥制度约束功能和政策调控功能。因而在理顺金融监管体制机制的前提下,必须明确金融监管目标和监管责任,实施一体化、全覆盖的金融监管,更好地维护金融秩序,规范金融行为,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作用。

(此文由本刊高钟庭根据与会专家大会发言稿整理并经专家审阅)

责任编辑:高钟庭

猜你喜欢

京津冀协同发展实体经济研讨会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福建举行
魏群夫散文创作研讨会纪要
研讨会莫变“演讨会”
电商发展过快的成因及对经济的影响
虚拟资本理论发展探究
浅谈我国实体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实体经济在金融支撑下的重要意义
走向新世纪雕塑创作与教学研讨会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