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R技术在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2018-11-23余慧
余慧
迄今为止,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引起的中毒事件屡屡发生,也一直是困扰世界各地的食品安全问题之一,这不仅与致病性微生物本身的特性有关,同时更与致病性微生物的检测方法相关。传统的致病性微生物检验步骤是前/增菌培养、分离纯化培养、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鉴定及血清学鉴定,这个过程手续繁琐、需时较长、不能满足人们要求。此时,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技术以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和时效高等特点凸显其优势,为各种有针对性致病微生物快速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持。本文将从近年来PCR技术在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来展开论述。
国内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检测技术现状
目前,国内大部分标准采用的是传统方法,它是提供高重复性、国内外公认的方法,也是用于解决纠纷的标准方法,但其缺点也显而易见,近年来,商检行业标准率先采用PCR技术应用到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中来,例如《SN/T1870- 2016出口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法 实时荧光PCR法》采用的是实时荧光PCR技术;《GB4789.6- 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检验》的国家强制性标准中首次明确应用到了PCR技术。这些标准的实施给外界释放出一个信号——PCR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在食源性致病菌中得到应用,也是未来食品微生物检测发展的主要趋势。
PCR技术在食源性致病微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PCR技术。(1)PCR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应用。PCR技术即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是一种在体外快速扩增特定基因或DNA序列的方法。PCR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与应用,现已成为生命科学领域最常用的PCR技术之一。PCR的最大特点是能将微量的DNA大幅增加,针对性强,配备预先设定特定程序的PCR仪,操作简单,快捷、准确性高。蔡亦红等通过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优化PCR扩增条件,建立了快速、稳定的检测福氏志贺菌的PCR方法,能够快速的实现对食品中的志贺菌的诊断和监控。
(2)多重PCR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应用。随着PCR技术的成熟运用,基于PCR技术的新方法不断创新并应用到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检测中。多重PCR技术是在同一PCR反应体系里加上多对引物,同时扩增出多个核酸片段的PCR反应,其反应原理、试剂和操作过程与常规PCR技术相同。多重PCR技术可实现多种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同步检测或鉴定,大幅度提高检出率,比单一PCR技术更具高效性和经济性。徐晓可等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热核酸酶基因(nuc)、纤维蛋白原结合蛋白基因(ClfA)为靶基因,设计筛选2对引物,建立并优化了检测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多重PCR体系。
(3)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应用。荧光定量PCR是1996 年由美国Applied Biosystems 公司推出的一种新定量试验技术,指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染料或具有荧光标记的特异性的探针,利用荧光信号积累实时监测整个反应过程,最后通过标准曲线对产物进行定量分析。与常规PCR技术相比,可以在单一反应体系中检测多个致病性微生物数量,它具有特异性更强、能有效解决PCR污染问题、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马凯等利用特异性的引物与探针对食品中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3种食源性致病菌进行三重荧光定量PCR检测,分别能检测出这三种致病菌在食品中的含量。
(4)RT- PCR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应用。RT- PCR即反转录PCR,是将RNA的反转录(RT)和cDNA的聚合酶链式扩增反应(PCR)相结合的技术。张驰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 PCR),以细菌的RNA为检测靶标,利用RNA与细菌存活状态及数量的相关性,建立了普通逆转录PCR检测方法和实时荧光逆转录PCR检测方法, 能有效地将沙门氏菌与其他亲缘关系较近的肠杆菌科细菌区分开来。
展望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预防控制和监测,建立更高效、灵敏的微生物检测技术是保证食品安全的未来发展需求。目前,PCR技术广泛应用于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鉴定,随着各项技术的成熟,更多的研究更傾向于将基础技术、跨学科技术相结合应用,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MPCRDHPLC技术、PCR- DGGE指纹分析技术、PCRELISA酶联免疫技术等的综合应用,克服外源DNA污染、假阳性等缺陷,这些技术有望成为未来食源性致病性微生物检测的主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