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东南部地区旅游扶贫路径探索
2018-11-23唐晓丹徐昌贵徐东北
唐晓丹,徐昌贵,徐东北
(通化师范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吉林通化134000)
1999年英国国际发展局在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的报告中最早提出了PPT的概念,PPT指有利于贫困地区人口发展的旅游,强调贫困人口能够从旅游中获得利益,包括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利益[1]。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乡村精准扶贫,大力缩小城乡差距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其中,作为乡村精准扶贫的重要有效手段,旅游扶贫得到了政府的重视,企业的参与和社区居民的配合,在吉林省东南部经济发展弱势地区取得初步成效,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改善了当地基础设施环境,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
1 吉林省东南部地区旅游扶贫开发的可行性分析
1.1 旅游资源丰富
吉林省东南部地区包括通化、白山、延吉三市的大部分地区,该地区拥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尤其是在经济落后的贫困地区,无论是自然旅游资源还是人文旅游资源的数量、种类及保护的完好程度都要更有优势,如通化市地区的高句丽遗址人文旅游资源,白山市地区的农业科技旅游资源,延吉市地区的长白山区域自然旅游资源及朝鲜族民俗旅游资源等,如果能将习近平总书记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念融入该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整合中,势必会留得住绿水青山,守得住金山银山。
1.2 政策环境推动
2011年“乡村旅游开发扶贫”被首次纳入我国政府发展报告《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2],这意味着旅游扶贫被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手段被提高到了国家战略的地位之上。2018年颁布的《吉林省旅发委2018年精准扶贫工作计划》中明确指出,要改善村貌,美化环境,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引导,开展培训,助推乡村旅游发展等内容。从中可以看出,国家及地方政府都将发展乡村旅游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二者的有机结合就推动了旅游扶贫的向荣发展,这为吉林省东南部地区旅游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肥沃的政策土壤。
1.3 市场潜力巨大
2011年以来,中国通过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带动了1000万以上的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占脱贫人口的比重超过了10%,另据农业部门统计,2017年,中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超过28亿人次,收入超过7400亿元,从业人数900万人,带动700万户农民经济上受益[3]。2018年十一黄金周吉林省的旅游总收入为111.39亿元,其中东南部地区的乡村旅游也受益颇丰,尤其是近几年的“乡村旅游热”更是为吉林省东南部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如此繁荣的旅游市场,如此潜力巨大的消费者群体,势必会为吉林省东南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
2 吉林省东南部地区开展旅游扶贫的路径
2.1 强化政府管理
政府在旅游扶贫发展中加强管理,明确角色地位,每个旅游扶贫的发展时期,政府扮演的角色也需不断地调整变化。如旅游扶贫发展前期,政府应该扮演的是“拓荒者”,为旅游扶贫做好精准识别和精准帮扶工作。对贫困乡、贫困村、贫困户的实际情况进行精准定位,结合当地现有旅游资源,制定科学的帮扶计划;在旅游扶贫发展中期,政府应该扮演好“服务者”的角色,为旅游扶贫地区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发展环境;在旅游扶贫发展后期,政府应该扮演好“监督者”的角色,在政策法规方面保障乡村旅游扶贫能够在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中可持续发展[4]。
2.2 促进产业融合
旅游业是综合性极强的产业,各产业之间的关联性、渗透性决定了旅游扶贫的发展离不开产业融合。在吉林省东南部地区可以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进行有机融合,融合的过程中降低第一产业的比重,加大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在旅游扶贫过程中转变地区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差距。如通化市柳河县是省内重要的水稻产区,在发展乡村旅游扶贫的过程中,可将水稻的周边产品作为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式开发,吸引游客到柳河县进行体验参与式的深度游,既不妨碍当地农业生产,又促进了第三产业旅游业的兴盛,二者之间的有效结合共同为实现该地区的脱贫致富产生了积极的效应。
2.3 保护生态环境
近几年里乡村旅游扶贫项目在吉林省东南部地区遍地开花,短时间内的迅速发展势必就会带来相应的环境问题。旅游扶贫的目的是因地制宜地开发整合当地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使资源在旅游发展中得到更好的保护,而不是破坏,所以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一定摒弃粗放式的发展思路,不要让环境在扶贫后出现“返贫”现象,而要坚持“边开发,边保护”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2.4 深挖文化底蕴
吉林省东南部地区的乡村旅游产品单一化问题严重,主要以农家乐、采摘园、花海等形式存在,文化底蕴浅薄,没有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仿佛是没有灵魂的,当然也是无法吸引游客,满足游客的精神需求。在发展旅游扶贫过程中要深度挖掘当地的传统民俗文化,同时也是对传统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如延吉地区的朝鲜族民俗文化就可以通过深度的挖掘融入游客体验的每个细节,如利用当地民居改造成特色民宿,使游客在住宿期间从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了解朝鲜族传统建筑,以及相应的生活及生产方式,从而了解朝鲜族的文化。
2.5 引导居民参与
吉林省东南部的旅游扶贫大部分是在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农村地区进行。越是贫困地区的居民的思想越是保守固执,很难接受区别于传统生产方式的旅游业的进入和发展,如果当地居民拒绝参与,或是参与度低,参与能力有限的话,会严重阻碍旅游扶贫的顺利进行。如何动员居民积极参与到旅游扶贫中来是个难题。要坚持扶贫先扶“智”的原则,积极引导居民接受政府及企业的进入和帮扶,完善分配制度,使居民能够真正从乡村旅游的发展中获得利益,获得当地居民的认可、接受和配合,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同时通过乡村旅游的发展还会促进当地居民素质的全面提升,从而实现该地区居民物质与精神方面的“双脱贫”。
2.6 吸引人才回巢反哺
吉林省东南部地区的人才流失现象较为严重,这严重制约了该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无论是政府的优惠政策,还是企业的高薪待遇,或是人才的自身觉悟,都该努力将人才吸引回巢,反哺家乡的旅游扶贫建设,从而为吉林省东南部地区的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优秀的人才储备力量,实现旅游扶贫的自身“造血功能”,而不是一味依赖外界暂时的“输血救济”,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长远长足发展。
3 结语
乡村旅游的发展是实现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主要有效手段,但是在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业还是为政府、企业及旅游从业者提出了很多的挑战,吉林省东南部地区在积极发展旅游扶贫过程中要有效利用优势,巧妙弥补劣势,促使该地区的乡村旅游向荣发展,从而实现贫困地区人口的脱贫致富,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