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权改革的法治基础

2018-11-22苏常禄

商业经济 2018年10期
关键词:产权保护产权法治

苏常禄

[摘 要] 法治对产权改革具有重要的作用。法治既能够约束政府行为,减少政府对经济的任意干预;法制又能约束经济人的机会主义行为。通过法制的这两个经济作用来研究法治对产权的影响,并通过法治对产权界定、产权保护产生作用的机理,得出法治是产权界定、产权保护以及产权交易的坚强后盾以及坚实基础。健全的法治能够促进产权改革顺利进行,为产权改革奠定坚实的法治基础,从而实现产权法治化。

[关键词] 产权;法治;产权保护;产权界定

[中图分类号] G7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8)10-0103-02

Abstract: The rule of law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perty rights reform. The rule of law can restrain the government's behavior to reduce the government's arbitrary intervention in the economy. It can also restrain the opportunistic behavior of an economic man. Through the two economic functions of the rule of law, the impact of the rule of law on property rights is studied. The mechanism of the role played by the rule of law on the definition of property rights and property rights protection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ule of law is the strong backing and a solid foundation to the definition of property rights, property rights protection and property rights trading. A sound rule of law can promot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property rights reform,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property rights reform, and thus realize the rule of law in property rights.

Key words: property rights, rule of law, property protection, definition of property rights

一、引言

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纵观改革开放的历史,其实就是产权改革(权力改革)的历史。正是产权和权力的改革激发了中国人民发展经济的巨大热情,导致这四十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但是中国的产权改革还没有完全到位,产权界定还不是非常清晰,产权保护还不是非常完善,产权交易还不是非常顺畅。所以产权改革的红利还没有完全释放出来。

2016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后文简称《意见》),对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推进产权保护法治化有关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并提出五项原则对产权进行保护:坚持全面保护、平等保护、依法保护、标本兼治、共同参与。《意见》还提出要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这无疑是产权改革最为重要的纲领性文件。

目前研究法治作用于产权的论文并不多,而在2016年《意见》出台之后,很多报纸和新闻媒体大量传播法治对产权的作用。但是这些媒体显而易见地没有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论分析,没有分析法治作用于产权的背后机理,只是对《意见》进行大量的详细解读。通过对法治作用于产权的机理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并指出法治其实是产权制度进一步改革的基础。

二、产权与法治的经济作用

产权被广为接受的定义是:产权不是指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是指由于物的存在及关于它们的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间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产权安排确定了每个人相应于物时的行为规范,每个人都必须遵守他与其他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或承担不遵守这种关系的成本。

法治主张“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治就是在法及其司法体制健全的情况下,在完全地服从于和体现了社会的整体利益与群体意志的前提条件下,能最大限度而充分地发挥个人的意志与行为的自由的一种社会状态。法治主张依法治国。法治不但能够约束个人,也能够约束政府。

钱颖一(2003,2017)认为法治具有两个经济作用:第一个作用是约束政府,约束的是政府对经济活动的任意干预;第二个作用是约束经济人的行为,其中包括产权界定和保护,合同和法律的执行,公平裁判和维护市场竞争。政府受到约束的情况下,政府对经济人的承诺变得更加可信,经济人不会担心政府的政策多变。从而可以放心大胆地投资生产,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法治的第二个作用是约束经济人的行为,这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政府依照法律对经济人进行约束,从而发挥其支持和增进产权制度的作用。法治的第一个作用的完好發挥保证政府在经济交易中成为公正的第三方。法治的第二个作用的发挥其实就是依靠政府的强制力来约束(或者说是惩罚)经济人的机会主义行为,确保经济人能够相互尊重对方的产权,不做出损害其他人产权的行为。法治的这两个经济作用之间存在有机的联系。第一个作用是第二个作用的前提。政府的行为受到法治的约束而与经济保持一定的距离,政府才可能成为公正的第三方去支持和保护产权制度的实施。

三、产权界定与法治

产权界定是经济主体对财产的占有方式、程度和范围所作的确定,或者说就是确定产权的归属主体。如果产权界定不清晰或不被界定,产权就会失去归属主体,进入共有状态,从而降低组织的效率(刘凤芹,陆文玥,2017)。清晰的产权界定是市场经济的前提,没有产权的社会是一个效率低下、资源配置无效的社会,清晰产权才能够保证经济高效率运转。产权其实界定的是由于某物的存在而在人们之间就某些行为权力进行划分。当产权界定后,其实就是界定了一组人们之间的行为规则,某人可以做某事,其他人则不能做该事情。

刘伟、李风圣(2015)认为产权界定通常有三种途径,一是通过市场交易进行界定;二是通过企业之间进行交易,如企业兼并等行为;三是由政府进行界定。由于现代产权的日益复杂性,政府在产权界定过程中发挥重大的作用。所以在产权界定过程中对经济人和政府进行有效的约束是十分必要的。

法治对产权界定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法治能够约束政府及其官员。当产权归属出现复杂的情况时,经济人之间可能不能达成很好的协议来明确产权的界定。这时政府就是一个较为可行的第三方来强制界定产权。政府能够界定产权是因为政府拥有垄断的强制性权力。当然政府也可能在界定产权的时候侵吞经济人的产权,这就需要法治来约束政府,规范其官员的行为。受到法律约束的政府才有可能成为公平公正的第三方,才能够更好的界定产权。

其次,法治能够约束经济人在产权界定时的行为。当有资源处于公共领域未被很好界定的时候,经济人可能一哄而上,争夺资源据为己有,而這种激烈的竞争往往导致该资源的租金被消散了,导致公共牧地的悲剧出现。当经济人之间产权界定不清的时候可能导致一些经济人的机会主义行为。这些现象都需要法治来约束经济人的投机行为,减少不良行为的出现。唯有如此才能更好的保护资源的原有价值不被浪费掉,也不耗费经济人的其他资源来争夺该资源。从而实现资源价值的最大化,增加社会福利。

四、产权保护与法治

产权保护是指为了实现产权主体的利益,产权主体或者第三方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和资源来维护产权不被侵犯。这些努力和资源就是需要付出的成本。有时成本甚至比较高昂,但是只要付出的成本小于没有产权保护所遭受的损失就是值得的。市场经济离不开产权保护,产权保护会影响人们资源配置的积极性、创造财富的积极性和生产要素的流动性,从而决定一个社会发展经济的动力,并最终决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人们的福利水平(胡家勇,2014)。

法治的两个经济作用可以很好的保护产权。法治的第一个作用是约束政府,约束的是政府对经济活动的任意干预。通过立法等行为可以约束政府本身及其官员对经济人产权的损害。为什么一定要约束政府?首先,政府的权力天然地大于经济人和其他经济组织的权力,政府拥有很多垄断的权力,比如掌握国家暴力机关、国家财政机关以及司法部门等。这些居高临下的权力很容易威胁到处于弱势的经济人的权利。其次,正因为政府具有上述权力,政府对经济人产权的影响倾向是很难自我抑制的,比如随意罚没经济人的产权等行为。这就需要健全的法治约束政府的不良行为。

法治的第二个作用是约束经济人的行为,其中包括产权界定和保护,合同和法律的执行,公平裁判和维护市场竞争。法治的这个作用其实是在调节经济人之间的行为,通过法治增加经济人损害其他人产权的成本,降低经济人损害其他人产权的意图和努力。要发挥法治第二个作用就要求政府依照法律保护经济人的产权,对经济人的机会主义行为给予严厉的惩罚。这个目标不是很容易达到的,要求政府在保护产权的过程中充当公正、公平的第三方角色。

五、结论

综上,通过从法治的角度研究产权得以运行的基础,对法治作用于产权制度的机理进行细致剖析,并分析了法治对产权界定、产权保护的影响。法治的第一个作用是约束政府。由于政府受到法治的约束,政府能够更好地界定产权、保护产权、促进产权交易,能够更好地实现产权的价值。法治的第二个作用是约束经济人的行为。通过法治约束经济人的机会主义行为,有利于减少处于公共领域的产权的租金消散,为进一步界定产权创造有利条件;法治对经济人的约束可以更好地保护产权,有利于产权的保值增值,有利于经济人产生稳定的预期,努力增加生产投资,从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法治对经济人机会主义行为的约束有利于产权顺利交易,顺利的产权流转交易是实现产权价值最大化的前提条件。由此可见,法治是产权界定、产权保护以及产权交易的坚强后盾以及坚实基础。

产权与法治的影响具有相互性。不但法治能够影响产权制度,而且反过来产权也能影响法治的进程。特别是在转轨经济国家,随着市场经济的进程和私有产权的出现,人们迫切需要加快国家的法治建设进程。产权制度变革也在促进法治建设。虽然我国已经较好地完成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重要产权问题没有解决,这需要加快法治建设进程,为产权制度变革保驾护航,为产权改革的深化打下坚实的法治基础,从而实现产权法治化。

[参考文献]

[1]胡家勇.论完善产权保护制度[J].经济学动态,2014(5).

[2]刘凤芹,陆文玥.产权保护与经济增长[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3]刘伟、李风圣.产权通论(重印版)[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5.

[4]钱颖一.现代经济学与中国经济[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

[5]钱颖一.现代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改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3.

[责任编辑:潘洪志]

猜你喜欢

产权保护产权法治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加快完善产权保护制度
西方经济学产权理论
中央为何如此重视产权保护
我国首次出台产权保护顶层设计
我国首次出台产权保护顶层设计
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