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年传承,独具匠心

2018-11-22梁巨涛黄慧君

神州民俗 2018年11期
关键词:张氏茶壶潮州

梁巨涛 黄慧君

潮州朱泥壶历史悠久,积淀深厚,演化有续,是潮州陶瓷一奇葩,从清代中期,朱泥壶便独具一格,广泛生产和应用,并代代相传,形成了三大老字号。张氏“裕德堂”招牌,从1930年树立至今,已历经百年沧桑岁月。但,张氏做壶的历史,可追溯到更早以前,而这段延续百年的故事的开始,则起源于一只被打破的孟臣壶。

缘起一把“孟臣壶”

作为“裕德堂”第四代传人,张瑞端回首家族一路走过的风风雨雨,感慨万分。谁都没想到,张氏一族开始踏上制作手拉壶之路,源起于张瑞端曾祖张登镜先生打破的一只心爱的孟臣壶。

张氏一族原是以商业发家,开设汕头水果行,承办新加坡祥泰隆批局、福兴隆批局;香港声兴批局、汕头悦己批局,事业蒸蒸日上。张瑞端曾祖父张登镜先生爱把玩茶壶,曾得一把孟臣壶,爱不释手,视若珍宝,但却意外摔破。这让爱壶如命的张登镜先生心痛不已,唯有请制壶师傅仿制一把。“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虽痛失爱壶,却也成为了张氏一族开启做壶之路的契机。

看着制壶师傅娴熟的制壶手艺,一个想法在张登镜先生心中萌芽:喜欢茶壶,倒不如自己做。加之对于做生意的人而言,礼尚往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如果以自己亲手做出的茶壶作为礼品赠送给别人,岂非更有意义。于是,张登镜先生拜师学艺,闲时做壶,做出的茶壶便作为礼品送人。

张氏做壶从张登镜先生为起点,手艺传承到张瑞端的祖父和三叔父,再传给到张瑞端的两位伯父,现到张瑞端一辈已是第四代了。

振兴家业

张瑞端做手拉壶的手艺是从他的一位伯父手中传承过来的。他的这位伯父,早年间移居新加坡。一次返乡探亲的机会,他发现家里老房子存放的着的“裕德堂”牌匾。当其时,便说“一定要把这门手艺传承下来!”

90年从部队退伍以后,张瑞端来到了宜兴,考察学习制壶手艺。在宜兴工作的这段日子里,张瑞端看到了茶壶市场的商业前景,于是乎重振家业的想法在他头脑中应运而生。在旧时,家族做手拉壶并非为了盈利,只是出于爱好,为了赠礼。到了张瑞端这一代,张瑞端决定要把做出来的产品推向市场,便创立了人生中的第一家新“裕德堂”手拉壶工作室,做一些套壶产品。

两年后,张瑞端还是选择回到潮州,回归本土,回归到手拉壶的发源地。刚开始,张瑞端做壶,只是把壶作为一种商业产品。在后来的日子里,经过和团队的探讨,大家一致认为走这样的路子,是错误的,手拉壶必须得融入文化元素,得把每件手拉壶从普通的泡茶工具变为一件艺术品,才会实现手拉壶的价值。

现在张氏所做手拉壶,既考虑其实用价值,也在手拉壶中注入文化内涵,使每一件手拉壶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从而一跃成为一件赏心悦目的艺术精品。

于壶中注入文化内涵

对于普罗大众而言,茶壶,或许只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件普通泡茶工具,但在张瑞端以及喜好把玩、欣赏手拉壶的人而言,手拉壶,更应是一件精致的、蕴含无穷底蕴的艺术作品。为了使手拉壶成为一种艺术作品,张氏手拉壶既注重形式上的美,所做手拉壶温润、质朴、细腻、线条顺畅、精密;又内涵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以有限的点、线、面,容纳无限的精、气、神。张春雷大师曾高度评价张瑞端所制手拉壶得南朝宋画家宗炳在《山水画序》中所说的“用心得神”的境界:“通过视觉和心理反应,产生精神感悟。透过艺术作品的合理组织,以求精神的超迈,才能达到‘妙写的境界。而唯有达到如此高度,才能算是艺术作品的极致。瑞端几乎把宗炳此论最为简洁、朴素的四个字‘用心得神表达出来。”越是静心欣赏张瑞端手拉壶,壶中蕴含着的深厚文化精神元素便会透过简洁利落的线条汹涌而至。这也是张瑞端手拉壶最为出彩之处,也是张瑞端个人最为突出的艺术风格。

张瑞端手拉壶作品《民族魂》,灵感来自于潮州滨江长廊上的城墙。说起制作该壶的契机,张瑞端说当其时他站在滨江长廊上,凝望着眼前古朴、浑厚的城墙,灵感便在那一刻触发。他巧妙地把城墙造型转移到手拉壶壶身,在壶身上雕刻砖块花纹,使欣赏者一眼看去,十分容易联想到大气磅礴的万里长城;壶嘴造型为夔龙,而夔龙善于吐水,以夔龙作壶嘴可以说是张瑞端别出心裁之安排;壶钮则设计为代表中华民族的“华表”造型。该壶无论是从形式上,还是在内涵上,由内而外地渗透出厚重的中华民族文化精髓。

他独创的极具潮州地方文化特色的手拉壶作品《大潮》,以抽象手法,把最能代表潮汕地区文化精神的三江:韩江、榕江、练江三江以三条简练的曲线融汇于壶钮之上,寓意为奔流在潮汕大地上的三江汇聚于南海,奔流入海,更是寓意着海内外潮汕人团结一致,为潮汕地区经济腾飞奋斗拼搏的精神气质。

“潮州手拉壶一般以圆形造型为主,只有高低之分。要融入文化元素是比较难的。”为了使作品成功地闪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手拉壶设计上,张瑞端总是别出心裁地进行造型设计,或在壶上加上雕塑装饰,或在壶身上进行雕花刻字,极大地丰富了手拉壶的文化内涵。可以这样说,张瑞端手拉壶,小小的手拉壶包含的文化精神内涵是无可估量的。一个手拉壶承载着的既有潮汕地域精神文明,更跨出潮汕地区局限,扩展到整个中华民族精神气质。这样宽阔的眼界,博大的胸怀,非一般匠人可以媲美。

一生得意之作《方圆壶》

“我认为,作为一个搞艺术的人,就要不断前进,而我的宗旨就是要博览群书。这对一个艺术人来说,是绝对有好处的。”在创作的道路上,张瑞端绝不是一个安于现状的人。他告诉我们,在不同时期,他所专注创作的作品类型是不同。而近期最为让他得意的作品是一把“方圆壶”。

“本是无方胜似方”,“方圆壶”以抽象的形式,打破潮州手拉壶给人只有圆形造型的单一印象。所谓的“方”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方”,而是张瑞端匠心独运,在壶底和靠近壶嘴连接处设计一个微凹弧度,欣赏者在把玩茶壶时,只要静心欣赏,在想象力的促使下,便也渐渐看出“方”的意象造型,实属精妙之作。

另一件让张瑞端颇感自豪的作品便是每年定期推出的“十二生肖壶”系列。如今该系列手拉壶就只剩下明年猪年的作品。当年“生肖壶”刚推出市场便引起了极大的轰动,现如今不用作过多宣传,每年自然会有识货、爱壶之人上门只为求得一把张瑞端亲手所作的“生肖壶”。谈及做这一系列手拉壶的初衷,依然离不开的是张瑞端希望在茶壶中注入中华文化元素:“目的是为了让玩茶壶的人了解到中国的生肖文化。”为了达到这一初衷,张瑞端与张春雷大师强强联手,在设计上,有的“生肖壶”造型抽象,有的则把生肖形态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戊戌狗年,张瑞端与张春雷大师联袂合作,“义狗壶”面世。该壶一反以往生肖壶设计手法,在象形塑造的手法上,大胆融入了当下年轻人喜欢的卡通元素,整体造型简洁,壶流处以点画修饰,形似犬嘴;壶把顺弯而上,以肖犬尾;壶钮设计夸张,壶身点睛,尽显“义狗”的憨态之姿。

江山代有才人出

“裕德堂”這个百年老字号的招牌传到张瑞端手中已经是第四代,而现在张瑞端的儿子张泽峰继承父辈手艺,成为“裕德堂”第五代传人。在浓郁的家学氛围中长大的张泽峰,从小就对制作手拉壶有着浓厚的兴趣。尽管年纪尚轻,但艺术设计本科毕业的张泽峰从艺年龄经已有十几年。从初中开始,张泽峰便常到父亲的工作室中玩耍,观看父亲与工作室中师傅们做手拉壶,也尝试着做。高中时期,学校要举行一场艺术表演,张泽峰为了能做出一把好茶壶,便来到工作室反复练习。随着岁月的增长,张泽峰的手艺也见长,现如今他的作品拿去参加评选也总能获得大奖。他的代表作品《半个月亮》把在韩江边所看到的火烧云壮丽景象以及中国人对中秋节美好情愫融入其间,壶身圆润,酷似那中秋圆月;壶身上的流云纹样,容易联想到傍晚时分,天边流光溢彩的火烧云。

“裕后抟觚师造化,德先传法得心源。”历经百年岁月,“裕德堂”招牌依旧在时代大潮中闪现着耀眼的光芒。我们很欣慰地看到年轻一代人乐意加入传统手艺当中,为传统行业的发展灌注新鲜的血液,激发创新的灵感;更敬佩张瑞端大师“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工匠精神,痴迷做壶,在潮州手拉壶技艺的传承与发展道路上,勇往直前,成就卓著。

猜你喜欢

张氏茶壶潮州
张氏头针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潮州乐调的音阶流变梳理与分析
潮州手拉壶“飞鸿”的象征意义
潮州优质杨梅高接换种技术
独一无二的茶壶
岳阳张氏正骨气血理论之以气为先
“妻管严”沈括
绸缎庄命案
别碰烧开水的茶壶
潮州木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