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县级广播电视转型发展的对策建议
2018-11-22潘辉
潘辉
摘要:传媒生态剧变的当下,要想发挥县级广播电视媒体的社会功能,就要在政府主导下促进其融合转型。转型的要点首先在于强化政府主导的公益属性,其次在于分清事业和产业职能,深化管理体制改革,第三在于加快资源要素的整合,不断创新广播电视经营机制,形成“事业支撑、产业发展、一体两翼”的发展格局。
关键词:县级广播电视 融合转型 公益性 经营性
近年来,由于传媒生态剧变,县级广电传媒面临生存发展的严峻挑战,其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有所弱化,经营收入不断下滑,专业人才日益短缺,管理体制不畅、经营机制不顺等问题日渐突出,县级广电主流媒体面临的竞争更为激烈,融合转型发展的任务更为紧迫。
强化政府主导的公益属性
媒体是有阶级属性的,什么样的阶级、什么样的政党,就会有什么样的媒体。媒体是政府宣传的工具,是为政府服务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媒体具有天然的公益属性。
一、提高广播电视的政治站位。党媒姓党,这是基层广电事业必须坚持的根本遵循,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和改变,特别是在当前新媒体不断崛起、社会杂音不断增多、经营状况不断恶化的情况下,更应始终如一的坚守。要秉持政治家办媒体的方针,强化党性修养,提升政治能力,提高政治站位,站稳政治立场,永葆主流媒体的政治本色。县级广播电视媒体每个从业者必须清楚认识到自己的身份,找准自己的工作定位,要在工作中不断加强党性学习,用更加充实的理论知识武装头脑,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学做结合,言行一致,将学做教育与自身工作密切结合起来,真正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导者。
二、增强广播电视媒体公信力。广播电视作为主流媒体之一,承担着信息传递、服务百姓的职责,其公信力直接关系到媒体形象和生死存亡。随着各种新型媒体的兴起,在真伪难辨的海量资讯面前,在易受群体感染的公众情绪面前,更需要有公信力的主流媒体还原真相,众声喧哗的舆论,更需要充满正能量的媒体去引领。在这场传播理念、媒体形态和舆论格局的变革中,主流媒体只有通过盘活存量,做大增量,汇聚流量,尽快从相“加”迈向相“融”,做强做大主流舆论阵地,才能更好地回应社会需求和网民关切,才能不断提升主流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激浊扬清,发出无愧于时代的主流强音。
三、坚持广播电视媒体公益属性。地方广播电视台具有政治属性和经济属性,政治属性表明其必须承担一定的公共服务职能,经济属性意味着其也是一种利益主体,也有利益诉求,是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可以通过市场实现资源配置的事业单位。当前,部分地方广电媒体在事业发展和产业经营上定位不准,有重经济属性弱公益属性的倾向,为了追逐收视率节目出现泛娱乐化、低俗媚俗,为了经济利益滥用舆论监督工具等现象,广电媒体必须向公益传媒、公共服务回归。
深化广播电视管理体制改革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借助强大的技术优势正在蚕食着传统媒体固有的领地,越来越多的受众习惯点击鼠标纵览天下,刷屏了解世界,越来越多的产业利润被新型媒体捷足先登、抢先瓜分。县级广电媒体旧的管理体制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必须加快改革步伐。县级广播电视台要有打破袭断的能力,深化体制改革,把允许经营的资产、资源和业务从目前的事业体制中分离出来,与事业部分分别管理、分别运营,组建职责清晰、管理高效、独立核算的现代企业,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
同时,在深化体制改革的进程中,要始终强化县级广电媒体的公益属性,县级广电媒体在台网分离后,失去了最具活力的产业经营要素,更多的职能是地方宣传和上级台节目的技术覆盖职能,更多的是为辖区受众提供基本的公共广播电视节目,具有很强的公益属性。因此,县级台的发展未来一段时间主要应该依靠政府的投入,不应借改革之名将县级广电系统完全交给市场。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以激发人的活力和动能为根本,以目标管理为手段,科学构建适应现代传媒发展的岗位管理办法。根据“事业体制”固有属性,按照“两条腿走路,打通两个通道,搞活全台一盘棋”的思路,积极推动“事业体制”属性的岗位聘用改革,以能力业绩为导向,以岗位价值为基础,建立覆盖全台的绩效薪酬管理体系,通过业绩和资历的综合评定,真正把一线业务骨干聘用到合适岗位。
不断创新广播电视经营机制
县级广电传媒作为地方党媒必须在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支持、政策扶持的基础上,立足自身实际,做大做强产业,形成“事业支撑、产业发展、一体两翼”的发展格局。
一、推进经营融合,打造产业发展亮点。要从根本上解决县级广电媒体的生存危机,必须着眼于传统媒体的价值向产业外延的挖掘。要进一步优化创收体制、机制,使经营工作开展更加顺畅灵活。对负责创收的广告经营中心、电视专题制作部、大型活动部进行整合,形成合力,全面联动,推进创收工作。要加大经营业务的融合推广力度,所有大型商业活动的策划均立足于全媒體传播,并通过新媒体强力造势。在聚集受众形成社群的基础上,建立商家联盟,结合地域优势开展新型媒体的增值服务,推动经营方式从“内容为王”向“服务为王”的根本转变,形成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架构。
二、拓展业务空间,实现产业化经营。要尝试把广播电视台现有的可利用闲置资产进行整合,组建产业实体,实行立体开发,最大限度地增加和扩大广播电视台的经济效益。探索实行跨行业经营。现在,从中央到地方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各层各级均设立了文化产业引导专项资金,这使得传统媒体进入文化领域、实现跨界发展成为可能。县级广电传媒要抢抓这一难得机遇充分依托主业和自身的优势资源,积极打造品牌平台、活动平台、项目平台,实现多元化的投资来源、创收渠道以及多极化的效益产出,增强跨界跨行业的经营功能,最终形成县级广电传媒发展新的经济增长极。
三、以市场为导向,坚持服务的专业化和对象化。县级广播电视台要立足当地实际,更多地融入和服务地方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更科学地进行市场划分,使服务更加专业化、对象化、精准化。与县级机关部门、乡镇街道对接,开办联办节目,开展精准宣传、深度宣传,在服务区域发展中扩大影响,搞活经营。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广电+”将成为广电行业改革发展的方向和路径。县级广电媒体要应势而上,深入实施“广电+”战略,合理布局,借力前行,开辟互联网营销新模式。如利用“广电+电商”形态,售卖当地农副产品、旅游资源等;利用“广电+旅游”形态,电视主持人跟团,电视媒体实时跟进,进军旅游行业,形成新的增长点;利用“广电+婚庆”形式,借助电视主持人、摄像等现有平台,做大做强电视婚庆产业等。
加快资源要素的整合和发展
广电媒体平台优势明显,但支撑平台的各种资源要素分散,必须加大整合力度。要通过优化、提质、增效等措施,以内容的精品化、人才的全媒化、技术的数字化来彻底改变县级广电媒体生态。
一、立足本土化打造地域精品。縣级广播电视台在最基层,最贴近百姓、贴近生活,有着极为丰富的信息源和节目素材,县级台一定要抓住这一优势,制作播出一批题材新颖、内容鲜活、类型多样的广播电视节目。要突出节目的参与性、互动性和服务性,让受众实现从“看节目”到“参与节目”的转变。要在传播速度上争取主动。传播学告诉我们,新闻事件发生时,受众都希望能在第一时间得知事情的真相。这就需要地方广电的记者具备快速反应的能力,第一时间到达新闻现场,第一时间传递新闻信息。县级广播电视台要组建一支“特别行动队”,最大限度地保证新闻的时效性。在平稳发展PC端传播平台的基础上,要把移动端作为新媒体突破的主要出口,引进外援合作开发移动客户端,立足本土开展手机直播,实现小屏幕大文章、多屏互动效果加倍的传播效应。
二、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全媒体思维人才。要推动现有人员融合转型。可以聘请专家学者开讲座,提高员工的新媒体素养,也可以与高校、省级新媒体建立紧密性合作关系,把一些基础较好、新闻敏感的新闻人才送出去深造学习、跟班学习,开拓视野,学为所用,引导现有人员向全媒记者、全媒编辑、全媒管理人才转型。要培养全能型主持人,让主持人成为节目独特的内容元素和符号标识。要抓好后备人才储备培养。现有人才的转型发展是基础,后备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是源泉,只有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才能滋养做活县级广电媒体。可以与高校开展合作,一对一、菜单式输送人才。要建立人才激励机制。探索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完善用人体制、优化人才环境。要研究设计更加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职级晋升制度、薪酬分配办法,吸引凝聚全媒体内容生产、技术研发、经营管理等方面亟需的高端人才,提升从业人员的事业心归属感。
三、加大硬件投入,提升装备水平。互联网新兴媒体代表着一种先进的技术方向,这是传统媒体最为缺乏,也是必须着力解决的。作为县级广电传媒转型融合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技术装备这一短板亟待加强和补齐。在公益性县级媒体的建设上,政府不能缺失,要结合实际对县级台实行差别化补贴,分类确定全额拨款或差额拨款方式,但同时也要避免将县级台作为单纯事业单位实施行政化管理的倾向。要想方设法给予县级台贷款贴息补助、增值税减免、文化建设基金减免等方面扶持,加大对农村应急广播建设、无线数字覆盖工程等广电惠民项目的补贴力度,努力减轻县级台的经济负担。(作者单位:淮安市洪泽区广播电视台)栏目责编:陈道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