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拓主持理论园地彰显主持著作特色

2018-11-22陆锡初

声屏世界 2018年7期
关键词:主持人

摘要:在我国主持人研究中,陆锡初教授显然是占有重要地位的。文章介绍了陆锡初先生的主持理论研究的历程,并重点梳理了他对我国主持理论具有奠基作用的著作。在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总结回顾我国的主持理论研究对做好新时期的主持人工作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主持人 主持理论研究 主持理论著作

“陆锡初先生做了一件很及时的事情,陆先生对主持人问题的研究不是刚刚开始的,至少在我三十年前在传媒大学读书的时候,他就在关注这是当时刚兴起的特殊群体。这是令人佩服的学者的远见。”这是时任中央电视台台长胡占凡为笔者2014年1月新出版的专著《中国主持人节目学》一书所撰写的“序”中一段话。

我国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诞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从它诞生至今的三十几年中,笔者始终以主持人为伴,以主持人教学研究为荣,度过了年富力强的壮年时期,如今又一起迈入了金色的夕阳红时期,谱写了生命中最有意义、最值得回味的乐章。正如胡占凡台长所说的,三十多年来,笔者始终以特殊的情感关注着这个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生事物“特殊群体”,并且情有独钟。

1979年初,笔者从新华通讯社调入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任教,正值我国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诞生之际,很快引起了笔者的兴趣与关注。笔者的主持理论研究始终伴随着节目主持人的发展历程,先后撰写发表有关主持人与主持人节目研究的论文200多篇。透过这些论文,既可以窥见到我国主持理论研究走过的足迹,从一个侧面领略广电人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的学术风范,也可寻觅论文写作动因,因何而写,有何特点亮点乃至不足。

第一,结合节目主持人大赛、评比等活动,有感而发而撰写论文。这类论文有的放矢,针对性强,论据充实丰厚,论述有理有据,理解事例典型,颇具说服力。文中提出的一些思考也颇具现实指导意义。

笔者曾多次受邀担任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全国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评委。每次评奖归来,感触良多,于是撰文倾吐,一吐为快。

1988年参加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全国首届“如意杯”电视主持人大赛评比活动后,撰文三篇。

1.《“如意杯”电视节目主持人评选引出的若干思考》刊于《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89年第3期。

2.《我国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发展与问题——兼谈“如意杯”电视节目主持人大奖赛》,全文刊于《北京广播学院学报》1989年3、4期合刊。

3.《“如意杯”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特点与思考》,刊于《访谈电视主持人》一书,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年10月版。

1995年参加中央电视台举办的“金士明杯”电视主持人大赛和“金话筒”奖评比后,曾先后撰文三篇。

1.《电视主持人的风采与魅力——全国“金话筒奖”“金士明杯”电视主持人大赛扫描》,刊于《新闻记者》1996年第6期。

2.《我国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现状透视与思考——“金话筒奖”和“金士明杯”参评节目述评(上、下)》,分别刊于《声屏世界》1996年第1、2期。

3.《题材·方式·风格·问题——“金士明杯”少儿节目主持人参赛节目引起的思考》,全文刊于《我们是朋友》一书,人民出版社1996年6月版。

1993年笔者参加首届全国广播电視节目主持人“金话筒奖”评比活动后撰文《开拓创新,构建金话筒缤纷世界》,全文刊于《中国广播》1994年第8期。

第二,结合优秀节目评比和名牌节目个案研讨会撰文深入探析节目成功要素、个性魅力。这类论文研究对象具体典型、个性鲜明独特,分析入木三分,彰显理论深度力度,论文具有典型意义和现实意义,不乏推广价值。

1996年10月,笔者担任首届全国电视天气预报节目评比赛评委后撰文《风云变幻,尽显英雄——写在首届全国电视天气预报节目观摩评比之后》,刊于《中国气象报》1996年12月2日第4版。

2003年笔者参加品牌节目《南京零距离》研讨会后撰文《一个独具特色和魅力的节目——〈南京零距离〉是怎样实现零距离传播的》刊于《电视研究》2003年第3期。

2003年作为第六届“金话筒奖”城市电视台主持人评比的评委,对参评的81档地方品牌主持人节目分类进行评述,撰写论文《中国城市电视节目主持新态势》,全文刊于《声屏世界》2004年第2期。

又如,笔者参加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名牌栏目《午间半小时》新闻杂志型节目十周年研讨会后,撰文《论〈午间半小时〉的组合编串艺术》,全文刊于《中国广播》1996年第12期。

笔者多次参加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优秀主持人节目后,撰文多篇。如《96‘精品,展示主持人风采——评奖归来话北京电台主持人节目展播》,《展现精品魅力,凸显主持个性——北京电台第六届主持人节目展播印象》等。

第三,结合明星主持人专题研讨会及主持人优秀论文评选撰文。前者论文,因论述的是国内具有知名度的主持人,无论是选题还是意义均为重要,产生的社会影响也大。后者论述的是各地主持人参评论文,故有的放矢,实践性、针对性强,论文具有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1992年3月,国内首次举办的主持艺术研讨会“叶惠贤主持艺术研讨会”在上海电视台召开,笔者在会上作了《我看叶惠贤的主持艺术》专题发言,后全文收录《叶慧贤主持艺术论文集》一书。

1998年9月,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沈力从事播音主持工作40周年之际,召开沈力主持艺术研讨会,笔者在会上作了《沈力的语言风格与语言魅力》的专题发言,后全文收入《中国荧屏第一人——沈力》一书。

2010年10月是我国著名播音主持艺术家赵忠祥从事播音主持工作50周年,举办了“赵忠祥播音主持50年学术研讨会”。因笔者在无锡讲学未能到会,但传送去了书面发言,题为《从荧屏到课堂,尽显明星魅力——从上大学时的赵忠祥谈起》,后全文收入《荧屏50年——赵忠祥播音主持艺术回顾》一书,不久收到赵忠祥签名的该书。

自2007年至2014年7年期间,笔者担任全国节目主持人优秀论文评选评委。每次都将评选感悟、体会与思考撰文。

如2007年2008年评奖归来分别撰文《特点、亮点与思考》《再谈特点、亮点与思考”》《从2009年主持人参评论文思考主持人教育改革》,《关于主持人话语权与媒体品牌的探讨——2011年全国主持人参评论文透析》。

第四,结合新时代对主持人的新要求,尤其是主持人的时代担当与职责使命撰文。这样的论文紧扣时代脉搏,题材新、内容新,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彰显的意义重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遵照习近平总书记要“努力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引导力”的讲话精神,身处融媒体时代的我国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发挥的作用与效应更加凸现,无论是传播理念、方式还是传播内容广度深度及其内涵都有新变化、新发展,令社会瞩目。据此,笔者近年来撰写的多篇论文,受到业界的关注和好评。

其一,《发挥主持人优势,讲好中国故事》(刊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6年第9期)。该文深入探讨了以传播中国声音为天职的我国节目主持人,如何用声音凝聚力量、用故事打动受众,承载起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担当。

其二,《对节目主持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刊于《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5年第7期)。论文深度解读了主持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紧迫性及其可行性。

其三,《我国节目主持人的发展新趋势》(刊于《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4年第5期)。该文是笔者2013年11月在中广协会城市台(上海经济区)委员会市县台传媒人才(播音主持)培养论坛作的主旨发言。会后刊于《情况交流》(内部刊物),发至国内80多家会员单位,还特地配发“编后语”以示重视。

第五,结合主持人与主持人节目发展的特殊时间节点或周年纪念日活动,认真总结梳理,分析利弊,寻找内在发展规律,窥测未来方向。

这类论文因时间跨度大,有一定难度,但论文在占有充足论据(材料)基础上的宏观透视、细致分析和深邃的思考,颇能给人启迪,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和学术价值。如以下论文:

《论我国主持人节目的10年》。

《中国主持人节目20年学术成果与学术思想探讨》。

《对我国广播电视主持人与主持人节目20年发展历程的思考》。

《中國广播电视主持人委员会创办始末——写在节目主持人委员会创办20周年、主持人诞生30周年》。

《披荆斩棘,开拓创新,声屏辉煌——我国节目主持人30年发展历程透视》。

《我国30年主持理论研究的特点与走势》。

《中国节目主持人的30年——论学术成果与学术思想》。

上述写于节目主持人与主持人节目发展特殊时间节点的论文,由于时机抓得好,起到了很好的传播效应,获得业界好评。或刊载于中文核心期刊,或获全国大奖,或入选国家大型丛书。正是这些论文,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笔者在主持理论研究方面的知名度、影响力乃至权威性。再过两年,又将迎来我国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诞生40周年纪念日,又恰逢笔者八十大寿,意义非凡,如身体允许,我会继续撰写文章以圆梦。

笔者的主持理论学术思想及其研究成果,既反映在业已发表的二百多篇论文中,前文已有阐述,还集中反映在出版的多部理论著作中。自1979年初由新华通讯社调入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后,一直从事新闻业务和主持人教学,在主讲《新闻编辑》《评论写作》等课程时,撰写出版了《广播编辑》《广播新闻编辑教程》《新闻业务漫谈》《节目主持与新闻》等教材与著作。自1990年担任“新闻学专业主持人节目”研究方向的导师后,笔者就将教学研究的重心移至主持领域,长期潜心研究主持理论,撰写出版了三部在业界有影响的主持理论著作、教材。

——《节目主持人概论》(1991年4月出版)→《节目主持人概论(修订本)》(2006年8月再版)→《节目主持人导论》(2013年1月再版)。

作为国内早期仅有的几本奠基作之一的《节目主持人概论》,应该说在开创我国主持人理论研究先河中功不可没。正如有学者所说的,在当时资料匮乏、主持实践尚处于探索的情况下完成,实属不易,不下工夫是难以完成的。“他们的功绩在于初步构建了这个学科的理论框架,勾画出主持人节目与主持人演化、发展轨迹。”(引自应天常《节目主持艺术论》一书“自序”)

15年后新出版的《节目主持人概论(修订本)》在原著基础上作了大幅度改动,大部分内容是新撰写的。这是因为15年来,我国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早已从当时的初创时期进入发展繁荣期,主持人的内涵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理论性著作也必然与时俱进,反映主持界的“新成果、新概念、新理论、新思考”(引自陆锡初《节目主持人概论》(修订本)“前言”)

2013年1月,《节目主持人概论》又再次修订补充,并更名为《节目主持人导论》。该书“后记”中写道:“全书结合新时期节目主持人内涵发生的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力图理论上与时俱进,反映新理论、新观点,提出新构想、新思考。”全书通过丰富生动的案例,从节目主持人的产生与发展、节目主持人类型、风格、策划能力、现场把控能力、采编能力、语言表达等方面综合论述了节目主持人必备的素质以及提高这些素质的途径。

——《节目主持艺术通论》,国内首部系统主持艺术的著作,属国家教委“九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1998年12月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

有媒体发文评价道:“这本书为构建节目主持艺术的理论体系,为探讨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节目主持艺术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引自《北京晨报》1999年3月28日)

该书作为国家人文科研项目,最终需经5位业内专家审阅鉴定方能通过。央视知名主持人、播音员赵忠祥的鉴定写道:“陆锡初教授所著《节目主持艺术通论》一书,是近十多年来陆续出现的同类著作中较有深度、广度与拥有新观念的一部新著,也比陆锡初教授以前的著述有更翔实的论述。此书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同时,通过这部著作可以看到陆教授本人学术思想也有了新的开发。”

——《主持人节目学教程》(1995年8月出版)→《主持人节目学教程》(修订二版)(1995年9月出版)→更名《中国主持人节目学》(2013年1月再版)。

《主持人节目学教程》是笔者在给新闻学研究生讲授《广播电视主持人节目研究》课程讲稿基础上整理而成的。书中列举的一些有代表性的节目,在课堂教学中均放录音录像,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消化。”

由于指导主持人节目方向研究生的需要,后来笔者集中主要精力致力于主持人节目研究。《中国主持人节目学》的出版是对构建该学科理论体系不算完善的标志,也是我三十多年研究的结晶。它的出版引起媒介高度关注,人民网2013年9月11日还为《中国主持人节目学》出版发专文,足见重视之程度。时任中央电视台台长胡占凡还为《中国主持人节目学》一书撰写了“序”,指出“陆锡初先生做了一件很及时的事情”,“如果关注、研究和管主持人的人、正在做主持人的人、想成为主持人的人,看看这本书,那么对主持人的来龙去脉、前世今生,主持人的入门门槛、主持人的天地与平台,主持人的责任、使命,主持人的禁忌与修为,还有主持人的灿烂未来与光明前景,大概会了解八九不离十”,“所以这本书就显示出它的分量。”这既是对著作的评价和称赞,也是对笔者的鼓励鞭策。

2015年10月,《中国主持人节目学》在第九届全国广播影视学术论文著作评选中荣获二等奖。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在扬州举办颁奖会。笔者是前去领奖者中年龄最大的,退休十多年还能得此殊荣,甚感欣慰。令笔者欣慰的还有,《南京大学校友通讯》2015年夏季版“南大人”专栏中,刊载一篇专文,题为《陆锡初:节目主持人理论的拓路者》。文中说:“他是中国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金话筒奖”创始人之一,更是我国节目主持人理论第一人。”“他与节目主持人为伴,成为了我国节目主持人理论研究的先行者,也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主持理论的研究付出了一生的辛劳。”作为离校已半个多世纪的南京大学中文系学子,笔者倍感自豪与感激。

2002年11月,中國广播电视学会主持人节目研究会授予笔者“特别贡献奖”并颁发了奖杯奖状。该奖设立“用以表彰为发展和繁荣我国广播电视主持人节目做出了特别贡献的各界人士。”1998年和2000年表彰了两批共九位人士,受表彰的有为我国广电主持人事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时任广电部副部长刘习良、杨伟光及广东台台长曾广星,上海东方台台长陈圣来,吉林市台台长李玉复等。能和业界优秀的领导、专家同获殊荣,笔者深感荣幸,备受鼓舞。(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广协会城市台(上海经济区)委员会顾问,江南影视艺术学院终身教授、影视研究所所长)栏目责编:邵满春

猜你喜欢

主持人
主持人的话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小小主持人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