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财务分析体系构建策略

2018-11-22肖虹霞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年24期
关键词:财务绩效构建策略高校

肖虹霞

[提要] 在高校发展过程中,以绩效为核心构建高校财务分析体系,对于反映高校财务管理效率、效能与效益,为高校财务绩效管理指明方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高校财务绩效分析指标体系设计工作以及高校财务绩效分析方法做出探讨与论述基础上,结合本校财务绩效分析结果,对本校财务绩效发展提出优化建议。

关键词:高校;财务绩效;分析体系;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年9月18日

高校财务绩效分析工作的开展对于高校发展发挥着不容忽视的推动作用,在开展这项工作的过程中,高校需要摒弃主观评价,通过针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实际构建起多元化、科学性的指标体系,确保高校财务绩效分析能够对高校财务绩效管理工作状况做出全面反映。与此同时,使用严谨的分析方法对各项指标进行分析、针对分析结果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优化路径做出探索也同样重要。只有如此,高校财务绩效分析才能够在推动高校发展中体现出自身价值。

一、高校财务绩效分析指标体系设计

高校财务绩效分析工作要求高校能够对财务运行的效率、效能与效益进行分析,财务效率体现为高校财务投入与产出的比率,财务效能体现为高校财务产出的数量与质量,财务效益则体现为高校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程度。在高校财务绩效分析体系的构建中,高校不仅需要关注各类资产的使用情况,而且需要关注财务与高校人才培养、科研工作之间的关系。高校的主要任务为育人,因此虽然当前高校的筹资渠道呈现出了多元化发展的特点,但是人才培养、科研工作等仍旧是高校财务绩效分析体系中的核心组成部分。高校人才培养与科研工作经费来源包括政府拨款与高校自筹,而如何提升这些经费的使用效率与效益,则是高校财务分析工作中面临的关键问题。

在高校财务绩效分析指标体系当中,按照内容分类可以分为五个一级指标与若干二级指标。一级指标主要包括自筹能力、教学绩效、科研绩效、产业绩效与资产绩效。

从自筹能力指标来看,自筹能力这个一级指标下包含三个二级指标,即高校自筹经费占比、高校自筹经费年增长率以及高校基建经费比重。

从教学绩效指标来看,教学绩效这个一级指标下包含七个二级指标,即师生比、学生生均设备投入、学生生均事业支出、教职工人均经费额、教学活动收入年增长率、人员经费支出比重以及学校年度收支比。

从科研绩效指标来看,科研绩效这个一级指标下包含三个二级指标,即科教职工人均科研经费、科研成果收益率、科研活动收入年增长率。

从产业绩效指标来看,产业绩效这个一级指标下包含七个二级指标,即高校资产负债率、高校固定资产年增长率、高校固定资产比重、高校融资收入与余额比例、学生生均校舍面积以及高校设备仪器使用率。

从资产绩效指标来看,资产绩效这个一级指标下包含两个二级指标,即高校产业资本金利润率与高校产业投资收益率。

二、高校财务绩效分析方法

在高校财务绩效分析工作中,高校在围绕分析指标体系收集相关数据之后,则需要对分析方法进行确定。在此过程中层次分析法体现出了定量与定性结合的优势,能够对高校财务绩效状况做出较为全面客观的反映。具体而言,层次分析法在高校财务绩效分析中的运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高校需要针对分析对象构建递阶层次结构。高校财务绩效分析指标具有复杂性与综合性的特征,在构建递阶层次结构的过程中,递阶层次结构主要包括目标层、准则层与指标层。目标层需要反映出高校财务绩效分析工作中需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指标层需要围绕评价目标列出多层次级指标,而指标层则是对上级指标所作出的细化。由于不同指标所具有的权重存在差异,因此在指标层的构建中,需要优先选择权重更高的指标纳入体系,而一些权重较低的指标则可以省略;其次,高校在完成递阶层次结构构建工作之后,则需要对每个层次中的指标所具有的重要性进行比较与判断,在此过程中,高校需要充分收集专家意见,从而科学赋予每个指标以判断值。在完成比较之后,则需要构建起判断矩阵;再次,在完成判断矩阵构建工作之后,高校需要对权重系数、最大特征值、一致性指标、一致性比率等进行计算,从而避免出现判断不一致或者相互矛盾的问题。在此方面,层次分析法不仅能够更好地反映出不同指标所占有的比重,而且可以确保高校能够根据不同时期的财务绩效分析工作或者不同的财务绩效分析狀况来构建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这对于提升高校财务绩效评价工作的准确性发挥着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当高校财务绩效分析工作面临较多的分析对象时,高校则可以充分运用计算机、评价软件等降低评价难度;最后,高校需要对不同指标在总目标中的层次排序进行计算,并对高校财务绩效做出总体评价,在此方面,综合评价模型与线性加权能够有效提升不同目标评价工作的便捷性。

三、高校财务绩效分析结果与优化建议

在构建高校财务绩效分析指标体系以及明确高校财务绩效分析方法之后,将指标体系与分析方法应用到了本校高校财务分析工作当中。具体分析结果如下:第一,高校自筹经费来源包括学生学费、学生住宿费、科研事业收入、附属单位收入以及其他收入等。其中,高校自筹经费在收入中的比重以及增长率,能够反映出高校的经费自筹能力。通过分析得出,本校自筹经费在学校总收入中所占有的比重为32.7%,年增长率为2.2%。虽然这一比重相对较高,反映出了本校经费自筹能力较强的状况,但是为了进一步降低财政拨款、教育捐赠在高校总收入中所占有的比重,本校还应当重视在维持甚至拓展办学规模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资金筹措能力,从而为高校发展注入更大活力;第二,本校教学绩效呈现出了良好的水平,无论是人员经费支持比重还是师生比都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其中,人员经费支出在总支出的比重为50%左右,处于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人员经费支出比重,能够对高校管理水平特别是高校人力资源利用率做出反映,即当人员经费支出较低时,一般而言,学校管理水平和人力资源利用率也就越高,其他经费支出需求则能够得到满足,这对于高校稳定发展而言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可见,通过强化高校管理水平、提升人力资源利用率来适当降低人员经费支出比重,是本校在财务绩效管理中的努力方向之一;第三,从科研绩效来看,教师人均科研经费能够反映出高校对科研工作的支持力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校科研工作发展成效。在此方面,本校教师人均科研经费指标值为3.889,由此可见,本校在教师人均科研经费投入方面给予的支持力度仍旧不够,而进一步提升教师人均科研经费,则事关高校科研事业的发展。另外,高校科研成果收益率会受到高校类型的影响。相对而言,文科类高校在科研成果收益率方面普遍低于理科类院校,为此,科研收入年增长率能够更好地反映出高校财务绩效效率,在此方面,本校科研收入年增长率率指标值为0.358,处于一般水平;第四,高校固定资产具有使用年限较长、金额较大的特点,因此高校固定资产并不会连年高速增长。总体来看,本校资产绩效占有较大权重并且具有较高分值,因此,在本校财务绩效管理中,固定资产占有较高比例,然而,在对外投资收益率方面,本校指标值仅为0.12%,这表明本校在资产管理工作中较少开展对外投资活动。

通过分析本校财务绩效可以看出,如何推动筹资渠道的多元化发展、如何通过提升财务绩效管理成效为高校办学条件的优化奠定基础,仍旧是本校在财务绩效管理工作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够缓解自身发展所面临的资金压力,也才能够在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基础上适应新时期的高校发展环境。

四、结语

围绕绩效开展高校财务分析体系构建,针对高校财务绩效开展全面分析,是了解高校财务绩效发展现状、明确高校财务绩效发展方向的重要依据。这项工作的开展,要求高校能够根据自身实际构建起完善的分析指标体系,并合理选择分析方法,从而确保高校财务绩效分析的全面性、客观性与准确性。与此同时,高校需要针对财务绩效分析结果,探索高校财务绩效管理发展优化策略,从而为高校财务绩效管理工作指明方向,为高校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主要参考文献:

[1]范文西.高校财务绩效评价的离差最大化和Ward系统聚类分析[J].才智,2014(10).

[2]陈健刚.有关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方法与其评价体系构建的分析[J].商,2014(1).

[3]仇敏琍.财务报告评价分析下的高校财务绩效评价问题研究[J].蚌埠学院学报,2013.2(3).

[4]王坚.主成分分析法在陕西省高校财务绩效评价中的应用[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3(5).

猜你喜欢

财务绩效构建策略高校
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期限结构与财务绩效关系的研究
浅议如何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