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特色高职院校建设刍议

2018-11-22马莉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年24期
关键词:优质途径高职院校

马莉

[提要] 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全国众多高职院校的发展,亦体现了不平衡不充分。优质特色高职院校建设是高职院校自身、高职教育、社会经济发展的必须。需要从办学理念、市场导向、政行企校、师资队伍等方面加强建设。

关键词:优质;特色;高职院校;途径

本文为四川省教育厅课题:“四川省区域物流协同发展研究”(项目编號:17SA0177)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F71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年9月20日

一、优质特色高职院校的内涵

(一)优质、特色。优质,《新编汉语形容词词典》意即质量优良。可以形容矿产、材料、产品,也可以形容服务等。在《当代汉语词典》里,特指特殊、与众不同、超出一般;特色指事物所表现的独特的色彩、风格。教育部高教厅2004第21号文件《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对高校“特色”一词的注解是:“特色是指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本校特有的、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优质风貌。特色应当对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作用大,效果显著。特色有一定的稳定性并应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得到公认。”

(二)优质特色高职院校。结合《新编汉语形容词词典》、《当代汉语词典》以及《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对优质以及特色的注解,优质特色高职院校的内涵可以定义为:优质特色高职院校是指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逐步沉淀下来的、自身所特有的独特优质风貌,其教学质量高、人才培养过程有显著特色、人才培养质量优,在社会上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并具有一定的持续稳定性的高职院校。很明显,特色就是一所院校的独特品牌,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高职院校的优质所在。

(三)优质特色高职院校特点。从优质特色高职院校的定义可以看出,优质特色高职院校有以下几个特点:

1、沉淀性。优质高职院校特色的形成有一个历史沉淀的过程,是一个积极向前、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吸收、比较、发展、提炼的过程,是一个由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的不断反复的过程。沉淀性是高职院校优质特色的关键特征,如果一所院校不具有沉淀性,那它只能是在办学的某一方面具有独特性,还不能称之为特色,更称不上优质特色了。

2、独特性。我国地区差异较大,各地区高职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教育资源和环境差异较大,文化习俗不同,学生对高职教育的需求不同,从而致使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逐渐地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项目。独特性是优质特色高职院校的基本特征,无独特性,就无特色而言,更妄论优质。它的内涵是独有的、特别的,独有的即填补空白,特别的即是不同一般。其含义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体现的是办学的个性化。

3、优质性。优质特色高职院校必须符合我国教育方针,即具有鲜明的特色,又是先进和优质的代表,对高职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较大推动作用。优质即指在高职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具有导向性和示范性,对推动高职院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起到积极的作用,有推广价值。

4、发展性。高职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优质特色项目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因此,优质特色项目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保持鲜活的生命力,显示蓬勃的发展生机。

5、稳定性。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优质特色项目是高职院校办学历史的沉积,传统和风格的长期积累,是人才培养工作中一种有价值的取向,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得到公认,在某一时期呈现相对稳定。

6、系统性。高职院校是由若干个部分组成的一个庞大的系统,这些部分不应当是简单的相加,而是有机组合成的整体。优质特色院校具有了系统性,才能真正形成合力,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率,才能突出自身办学优势,才能创建出真正的特色。同时,特色优势要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住,且不被或者不易被模仿,就要让这个特色渗透到院校的每一个细节中,并使之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优质特色高职院校建设的意义

(一)我国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截至2017年5月底,我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631所(含独立学院265所),其中本科1,243所,高职院校1,388所,高职院校比本科院校数量多11.67%,撑起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表1)

程天权同志曾指出:“高校能否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是能否以特色见长,以特色取胜,靠特色立校,靠特色强校……”特色是大学的生命线,有特色就有优势,有优势就有实力,有实力就有发展,有特色可产生导向力,专业有特色可产生发展力,环境有特色可产生吸引力,校长有特色可产生感召力,教师有特色可产生影响力,学生有特色可产生竞争力。这已是许多高校发展的共识。显然程天权说的内容同样适用于高职院校,高职院校的生命也在于特色——高职院校办学是否有特色,是否以特色取胜。江苏省教育厅沈健同志在接受《中国教育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大学要办出特色,对于一般高校而言,重要的是优势特色。一所高校的整体提升是要有一个过程的,必须从符合社会发展之需的优势特色学科专业做起。排名不居前列的普通高校也可以具有很强优势的特色学科专业或学科群。相对于本科院校,高职院校的办学层次较低、师资层次较低、学生素质较低、办学资源较少,在普通高校中居于后列。正如沈健同志所说的,如果高职院校有自己强势的特色专业或专业群,高职院校一样能够声名鹊起,吸纳高素质人才加入,成为优质高职院校、有特色的高职院校。比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由于有众多的特色专业,在全国和全世界都享有较高的声誉,大量拥有博士、硕士学历的优秀人才加入教学管理团队,助其向世界一流高职院校进军。

(二)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我国的高职教育虽然发展速度很快、规模已居世界第一,但现在的高职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日益发展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的需要,特别是缺乏对适合生产第一线工作的高层次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训育机制。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基本上是普通本科教育的缩减版,高职特色并不明显,因此办有特色、优质的高职院校,是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

(三)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各项产业都正面临着由大向强的转变过程中。具有高新技术含量的生产领域在迅速扩大,生產、经营陆续与国际市场接轨,许多公司和企业在不断更新产品和设备,相应的,其对高技术应用型的第一线人才的需求也在迅速增加。而目前,我国现有的相对应的高层次人才却很缺乏,所以往往导致一些产品的质量不合格、工程质量不过关,为我国产品和工程带来了诸多的负面影响。高技能的一线应用型人才正是高职院校培养的对象,高职院校要能培养出实用的、胜任高质量生产的技能型人才,就需要结合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做有特色的优质高职教育,办有特色的优质高职院校。

(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要求。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的报告中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

在我国发展中,先进优质的教育是教育强国的特征,是我国复兴的基础。“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这些都是高职院校教育的方向,是优质特色高职院校发展的动力。

三、优质特色高职院校建设途径

(一)办学理念。《辞海》对“理念”一词的解释为:一是指看法、思想,思维活动的结果;二是观念,通常指思想,有时亦指表象或客观事物在人脑里留下的概括的形象。办学理念即办学思想、对办学的看法、办学观念等。观念决定意识、意识决定行动、行动决定效果。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尤其是书记、院长的办学理念,对学校优质特色办学的形成具有极大的作用。因此,作为高职院校的书记、院长应该具有先进的办学理念,按照高职院校应用性专门人才培养的要求,依托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科学确定治学方略,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校企深度合作,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建设,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形成特色,在地方区域经济发展中形成不可替代的主体地位。

(二)市场导向。高职院校是否有竞争力、是否优质,关键在于培养的学生是否适应现在的和未来的市场需要。因此,高职院校要坚持市场导向,主动面向市场进行专业设置和调整。高职院校要认真进行市场调研,调查研究高职教育市场的发展态势,发达国家职业院校相关专业发展的历程、现状和趋势以及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级技能型应用人才现在和未来需求的态势等。高职院校应主动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需求,按照教育与教学规律,积极研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和趋势,依据高职院校所服务区域的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对技能型应用人才的需求,以及高职院校自身的办学定位与办学条件,适时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一整套切实可行的优质特色高职院校的运行机制。

(三)政行企校。远离行业企业,不与地方政府合作,关起校门,封闭办学,做不好职业教育,也违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规律。优质特色高职院校的创建,必须在地方政府的统筹下,政行企校深度融合,互惠互利,双赢互动,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地理分布较广,总数量已经达到1,388所,大部分地区都有一所高职院校,有的先进地区甚至有数所高职院校。因此,高职院校首先面对的应该是当地区域,当地区域的政府、行业、企业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高职院校的特色来源于当地,高职院校的发展依赖于当地,高职院校的壮大离不开当地。充分利用当地资源,联合政行企校,进行深度融合,是高职院校特色和优质的保证。政府应制定相关规章制度、鼓励政行企校深度融合,为行业企业和高职院校的双赢互动提供制度保障。行业企业应该积极地引进高职院校的智力资源,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储备高技能、技术人才,为企业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高职院校应该主动把行业企业的技术能人请进课堂,为师生传经送宝;把教师送进工厂企业,进行双师训练;把学生下放车间、工地、一线场所,进行实地磨砺锻炼。这样既促进了政行企校的深度融合,有利于企业的长远生产发展,又有利于地方优质特色高职院校的创办。

(四)师资队伍。在任何一种学校里,教师都是学校的主力军,教师是办学特色的吸收者、传承者、创造者、实践者。在创办优质特色高职院校的过程中,师资队伍素质至关重要。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突出应用性与技术性,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更要掌握熟练的职业技能。但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数来源于普通高校,接受的都是学科性、研究性、工程性教育,缺乏实践锻炼,实际动手能力欠缺。因此,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采取外聘、内培的方式,培养造就一支素质精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这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出特色、优质高职的关键。

主要参考文献:

[1]安汝磐,赵玉玲.新编汉语形容词词典[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4.

[2]莫衡等.当代汉语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4.

[3]韩宝平.践行科学发展观、走特色发展之路[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

[4]程天权.关于特色立校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5(2).

[5]刘兰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应走特色发展之路[J].职业技术教育,2000(9).

[6]夏征农,陈至立.辞海(第6版)[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9.

[7]强冬梅.高职院校应走特色发展之路[J].安徽工业人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9).

[8]曹福祥.走特色发展之路创优质职业教育[J].中等职业教育,2006(8).

[9]王子镐.走特色发展之路实现跨越式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2003(4).

[10]崔奎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特色项目”的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6(8).

[11]王晓典,王常财,耿明杰.特色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建设之管见[J].黑龙江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学报,2002(1).

[12]管飞,张晓燕.高职院校特色办学的内涵、特征及其构建[J].职业,2008(11).

[13]刘素军.特色就是战斗力特色就是竞争力——论高等职业院校的特色发展[J].文教资料,2008(1).

[14]张万灵.大连理工大学MBA教育品牌建设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7.

猜你喜欢

优质途径高职院校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