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真实盈余管理文献综述

2018-11-22陈伟丽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年24期
关键词:盈余董事管理者

陈伟丽

[提要] 现如今上市公司管理者对盈余管理进行操纵的现象较为普遍,其中2012年的南方股份事件、2001年的安然造假事件等,让我们深刻的意识到盈余管理给公司及社会经济发展所造成的严重损失。真实盈余管理是近年来理论界与实务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关键词:真实盈余管理;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年9月19日

一、引言

相关会计准则指出,为了使得会计信息能够充分发挥其有用性,允许管理者在一定范围内根据职业推断和策略来制定财务报告,而这种范围很难界定,从而使得管理者为了自身的利益对公司的盈余进行操纵。盈余管理是指管理者使用一些会计手段对财务报告的各个部分进行修饰,从而改变了企业在不同的会计期间盈利能力的分布和反映,误导信息使用者对财务信息的理解。盈余管理包括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应计盈余管理是指灵活运用会计准则及会计政策而致使对经济活动的会计处理不同,管理者往往会选择有利于自身利益的会计准则对经济活动进行处理,从而对应计盈余管理进行调整。例如,对折旧的计提,管理者可以通过灵活运用固定资产折旧政策,根据自己的职业判断选择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折旧年限以及净残值,从而影响企业的当期利润以及未来一定期间的利润。真实盈余管理是指管理者对企业的销售、生产及酌量性费用进行操纵致使报告盈余发生改变的行为,这种操纵模式不像是应计盈余管理对会计账目进行调整,而是直接从企业经营活动这一层面出发来进行一定的调整,进而改变报告盈余的行为。对生产的操纵主要表现在通过增大销售规模来降低单位生产成本,进而降低销售成本,提高企业利润。这种行为虽然能够提高企业本期的利润,却会导致存货积压而造成的资金占用;对销售的操纵主要表现在企业运用不正常的促销手段来提高销售收入,如放宽信用条件、临时降价等。这种行为虽然提高了当期的销售收入,但是却使得盈利能力下降,未来销售降低;企业对酌量性费用的操纵主要表现在削减研发支出、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由于研发支出的投资金额较大且风险较高,获得的收益较晚,因此当企业的报告盈余为负或者较上年低时,企业会倾向于选择对研发支出进行临时性的削减来增加盈余。真实盈余管理活动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真实盈余管理改变的是企业真实的交易活动,涉及到企业日常经济业务的各个方面;第二,真实盈余管理的目的与企业正常的目标相违背。管理者通过改变销售折扣、缩减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增加生产量来降低单位固定成本等,这些行为可能是某些特定的经济环境下最佳的选择,但是却脱离了企业正常的交易活动,是管理者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对企业盈余进行的操纵;第三,真实盈余管理虽然粉饰了管理者的业绩,但是却可能降低企业的价值。

二、关于盈余管理的中外相关性研究

Graham、Harvey和Rajgopal(2005)通过对400名美国经理人进行调查研究发现,80%的经理人会选择对R&D;和广告费用进行削减来调整盈余。Johnson(1999)认为盈余管理是一种违法行为,是管理者对会计准则的滥用;夏立军、杨海斌(2002)等学者认为管理者为了自身的利益而进行的盈余操纵使得信息使用者无法获得真实的财务报告信息,这种行为构成欺诈行为。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盈余管理属于会计准则允许范围之内,是一种合法行为。Brown(1999),张祥建、徐晋(2006)等学者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将账目盈余调整为所期望水平的一种合法行为;李四能(2011)认为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者为了实现企业整体价值的最大化,在不违反会计准则的范围内对财务报告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控制的行为。

王兵(2007)基于盈余管理视角探讨了独立董事是否发挥监督职能。结果表明,独立董事未能通过行使监督职能改善盈余信息质量,当独立董事中存在财会背景人士时,企业的盈余质量水平更高,但是效果有限。胡奕明、唐松莲(2008)发现在独立董事具备专业胜任能力、独立董事比例较高时,盈余信息质量较好;而独立董事参会频率与盈余信息质量呈负向关系,但是未發现与独立董事报酬之间具有显著的关联性。张炳才、孔庆景(2011)以独立董事比例、报酬、知识结构、是否担任审计委员会以及公司是否完成股权分置作为特征变量,发现除独立董事薪酬负相关外,其他变量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关联关系,因而独立董事独立性与盈余管理呈现负相关性。余峰燕、郝项超(2011)从最终控制人角度出发,发现政治关系独立董事不能有效发挥监督作用,企业普遍调增盈余水平,表现为更低的盈余信息质量,独立董事不能充分保护投资者的权益,独立董事体系的去行政化需要进一步推进。李燕媛、刘晴晴(2012)从盈余管理角度出发探讨了独立董事的有效性问题,指出独立董事的财会背景与盈余管理呈负向关系,而与独立董事比例无关联关系,与独立董事薪酬呈现不明显的U型关系,即独立董事制度在降低盈余管理水平方面未表现出正向影响。龚光明、王京京(2013)细化了对财务背景独立董事的研究,探讨了财务专家型独立董事监督效应的发挥问题。在此基础上得出高比例财务专家型独立董事能够显著降低真实盈余管理水平,同时高级会计师比注册会计师的监督效应更为明显。傅代国、夏常源(2014)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发现独立董事在的网络中的位置与盈余管理呈正向关系,位于网络中心位置的独立董事能够更有效地发挥监督效应,可以削弱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认为独立董事具有监督效应,抨击了独立董事无效论。冉光圭(2015)通过建立联立方程模型研究了具有财会背景独立董事的监督效应。分析发现有财务背景的独立董事可以改善会计信息质量,而监管效应的发挥由于产权性质、法制水平和企业规模而有所不同。童娜琼、岑维、谢思东(2015)从任职地域角度出发,发现同城有财务专长独立董事可以利用信息优势削弱上市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水平;而国有企业和较高的控制权会对这种抑制作用形成阻碍。

代晶(2012)阐述公司治理结构内在表现为:董事会和监事会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董事会有权任免高级管理人员,董事会制定运营方案,提交股东会表决通过,经决议的方案由高级管理人员负责执行,监事会对董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实施监督,对股东大会负责。黄强(2013)将真实盈余管理的涵义阐述为:公司利用真实的交易活动以及控制交易的时点,扭曲企业的正常经营,以误导利益相关者的决策,达到操纵会计利润的目的。聂建平(2016)在研究真实盈余管理的动机时得出以下结论,管理者的实施动机与以下三种情况成正比:第一,资产负债率的提高导致企业为达成降低债务违约的目的而实施真实盈余管理;第二,公司的经营业绩下降,而高管人员为了获得激励薪酬而实施真实盈余管理;第三,为了规避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督与高质量的审计,企业会选择更隐蔽的真实盈余管理手段。何苦、密莹莹(2012)认为企业早期实施的盈余管理手段较为单一,而近些年变得更为复杂和多样性,其主要采取以下三种形式:第一,降低期间费用以及延迟投资;第二,以打折或赊销等方式促销,或者变卖企业的各项资产以加快现金回流;第三,扩大产量,以降低产品的单位成本。

侯晓红、姜蕴芝(2015)以2010~2014年的上市公司作为实证研究对象,研究结果表明,一旦上市公司治理强度开始下降,对真实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就会不断降低,仅依靠市场的作用无法调节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黄艾斯(2014)以2010~2013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为基础,实证研究1,865家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国有持股占总股本的比例与真实盈余管理水平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多种不同的模型分别检测实证结论的稳健性。研究结论一致表明,国有持股占比总与真实盈余管理呈反向变动。熊婷、程博(2013)以45家钢铁类上市公司2009~2011年的135个观测值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论表明,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与真实盈余管理水平呈同方向变动。徐爱勤、陈旭东(2015)通过分析2011~2014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的状况,研究表明:董事委员会设立的专业程度越高、独立性越强,董事持股比例越低以及董事长和总经理兼任情况越少,越有助于抑制上市公司实施真实盈余管理,尽管抑制的程度和方式有所不同。

胡元木、刘佩、纪端(2016)以可操控费用R&D;为研究方向,分析了2011~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研究结果表明,独立董事可以利用职权有效地抑制高管操控R&D;费用,独立董事专业素养越高,越有利于提高会计盈余信息的质量,但是当独立董事兼职的公司数量较多时,会因精力分散,以及对公司经营状况了解不够而弱化监督作用。崔海红(2016)经研究发现,一些上市公司会采取债务重组、资产重组、控制政府补贴、利用税收减免等方式调整损益来实施真实盈余管理,以达成扭亏为盈或是向下平滑利润的经营管理目标。监事会规模的扩大可以有效控制基于扭亏为盈目的的真实盈余管理活动,但对于控制基于向下平滑利润的经营管理目标的真实盈余管理活动的作用并不强。

王华(2016)以2011~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财务数据为样本,研究表明,现阶段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董事长与总经理兼任情况较为严重,且职责分工越不明确,内部权力越无法得到相互制衡,管理层越容易实施真实盈余管理活动。李薇、向双兵(2016)通过分析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2~2014年高管持股比例变动情况,并引入了内部控制有效性,得出上市公司高管人员持股比例与真实盈余管理的程度呈負相关关系的结论。

三、研究结论

真实盈余管理会导致企业的真实经营业绩与报表提供的会计信息脱节、扰乱资本市场的正常秩序,最终会误导投资者的决策行为、降低资本市场的配置效率。因此,真实盈余管理的治理问题将是后续研究中另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方向。

主要参考文献:

[1]Sugata Roychowdhury. Earnings management through real activities manipulation[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6.42.

[2]林永坚,王志强,李茂良.高管变更与盈余管理——基于应计项目操控与真实活动操控的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3(1).

[3]林永坚,王志强,李茂良.基于真实活动操控的盈余管理实证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4).

[4]王良成.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替代或互补[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4(2).

[5]王兵.独立董事监督了吗?——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视角[J].金融研究,2007(1).

[6]张炳才,孔庆景.独立董事独立性与盈余管理相关性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J].财会通讯,2011(3).

[7]余峰燕,郝项超.具有行政背景的独立董事影响公司财务信息质量么?——基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11(1).

猜你喜欢

盈余董事管理者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论董事勤勉义务的判断与归责
关于经常项目盈余的思考
兼职独立董事对上市公司一视同仁吗?
刘明怀: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给中青年管理者一片天地
董事对公司之赔偿责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