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G指数的中越贸易竞争性实证研究

2018-11-22石群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年23期
关键词:比较优势中国越南

[提要] 自中越关系正常化以来,双边贸易得到快速发展。截至目前,中国是越南第一大贸易伙伴。本文利用2000年以来的双边贸易统计数据,以G指数对中越贸易的竞争性进行实证分析,从而得出结论:中越在初级产品方面存在一定的竞争性,但总体而言中越双边贸易竞争性不强。

关键词:中国;越南;比较优势;产业内贸易

中图分类号:F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年9月17日

引言

亚当·斯密在其代表著作《国富论》中,提出了其关于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绝对成本理论,认为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生产条件。大卫·李嘉图在绝对成本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比较成本说”,认为每个国家不一定生产各种商品,而应集中生产那些利益较大或风险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进行商品交换。以赫克歇尔-俄林为代表的要素禀赋论认为,一国应该分工生产并出口该国相对丰裕和便宜的要素密集型产品,进口该国相对希缺和昂贵的要素密集型产品。但是,在现实贸易中,不仅发达国家间,而且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也有相当部分的贸易是产业内贸易。本文利用近十年的贸易统计数据,分别以比较优势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为依据对中越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进行实证分析,以期对中越双边贸易的发展给予一定的说明和指导。

一、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本文研究中越贸易竞争性的方法,主要是采用产业内贸易指数,进而达到客观评价中越贸易竞争性的目的。

产业内贸易是产业内国际贸易的简称,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同一产业部门产品既进口又出口的现象。产业内贸易水平就是衡量一国外贸竞争力的标志。根据已有的文献资料,由于人们对产业内贸易概念的理解有所不同,所采用的计量方法也就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Grubel & Lloyd在1975年提出了迄今为止使用最广泛的产业内贸易度量方法——G-L指数。但是,伯格斯特朗德认为:Grubel & Lloyd错误地把产业内贸易作为一国与其他所有国家间多边贸易总和的一部分来测量。相反,产业内贸易的计量应该将其作为该国与其每一个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的一部分。由此,Bergstrand在1983年提出了一个双边产业内贸易公式,即:

如果i国的所有贸易都平衡,则Xijk=Xjik,i国与j国在k产品(产业)的所有贸易均为产业内贸易,Gijk=1,但是这种情况比较少见。当i国的总贸易(多边贸易)失衡时,就必须进行调整。Xijk*、Xjik*分别表示调整后的Xijk、Xjik值。0≤Gijk≤1,一般认为,Gijk越大,则两国在k类商品上的产业内贸易比重越大。如果Gijk接近0,则表示两国在k类商品上的贸易为产业间贸易;如果Gijk接近1,则表示两国在k类商品上的贸易属于产业内贸易。

(二)数据来源及产品分类。本文使用的数据来自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UN COMTRADE),具体分类方法是以《联合国国际贸易标》(SITC)第三次修订标准(SITC Rev.3)为基础。按1位数的国际贸易分类标准,所有商品分为10大类,其中0~4类大多为初级产品,6类和8类大多为劳动密集型产品,5类、7类和9类大多为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品。

二、中越贸易基本情况

中国从1978年开始实行改革开放,2001年12月11日加入WTO。越南1986年才打开国门,1987年制定《外商企业投资法》,2007年1月11日正式加入WTO。1991年中越贸易总额为3,230万美元。自1991年中越关系正常化以来,中越经贸关系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越双边贸易发展迅猛。

如图1所示,2000~2008年两国双边贸易呈现连年增长的态势,中国连续7年成为越南最大的贸易伙伴,其中,中國对越南的出口额由15.3726亿美元增长到151.2213亿美元,年均增长33.1%;中国自越南的进口额由9.2915亿美元增长到43.3632亿美元,年均增长21.2%,双边贸易额由24.6641亿美元增长到194.5845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29.5%。

2009年虽然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但中越贸易额达到210.48亿美元,全年同比增长8.16%。其中,中国对越南出口163亿美元,同比增长7.8%,自越南进口47.5亿美元,同比增长9.5%。2010年,受全球经济复苏的推动,中越贸易总额再创新高,达到254亿美元,同比增长20.68%,其中中国对越南出口231.13703亿美元,同比增长40.80%,从越南进口69.80437亿美元,同比增长46.96%。

据中国海关统计,2011年1~9月中国对越南出口209.27343亿美元,进口76.51923亿美元。截至目前,中国是越南第一大贸易伙伴。

从商品结构来看,越南对中国出口以资源密集型产品为主,例如原油、煤炭、水产品、果蔬、木器、矿产、橡胶和农产品等,中国对越出口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即纺织品、钢材、成品油、机电产品和化工产品为主。2010年中国对越南出口商品主要有:机电产品、钢材、纺织原辅料、成品油、钢坯、肥料等,中国自越南进口主要商品包括:煤炭、原油、天然橡胶、铁矿砂等。(图1)

三、中越产业内贸易分析

中越双边产业内贸易指数显示,总体上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本及技术密集型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程度较低,产业内贸易指数基本维持在0.5以下。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在0.35以下,呈现明显的产业间贸易特征。产业内贸易程度最高的是初级产品,有些年份产业内贸易指数已经超过了0.9,总体呈现明显的产业内贸易特征,但产业内贸易指数从2006年开始出现递减趋势。2009年的中越双边贸易情况验证了以上基于产业内贸易指数的分析。(表1、表2)

如前文所述,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本及技术密集型产品上,中国都具有比较优势,所以这两种类型的产品的产业间贸易特征符合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但是,初级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特征有悖于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中越间初级产品形成产业内贸易的原因,以2009年中越初级产品进出口额分析。由表3分析可知,主要原因是中越大量进口SITC3(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类产品的同时,大量出口SITC3类产品。(表3)

综合以上分析,虽然产业内贸易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国各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但是总体上中越之间的产业内贸易指数不高,产业内贸易水平还比较低。虽然近年有所提高,但提高幅度不大,这表明中越兩国的贸易互补性远远大于竞争性。从商品结构上看,在初级产品方面,中国与越南产业内贸易指数较大,以产业内贸易为主;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本及技术密集型产品方面,中越产业内贸易指数较小,以产业间贸易为主。

四、结语

通过以上对中越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的实证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根据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总体上中越之间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还比较低,两国贸易主要以产业间贸易为主,贸易互补性远远大于竞争性。在初级产品方面,产业内贸易指数较大,以产业内贸易为主。

主要参考文献:

[1]郭学能,石群.The Present situation,Characteristics &Countermeasures; of Sino-Vietnamese Trade[C].Singaper:Singaper Management and Sports Science Institute,2013.

[2]高金田,马祥芹.中国与瑞士贸易互补性的实证分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3]皮军,刘相骏.中越经贸关系: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J].南洋问题研究,2009(2).

[4]颜蔚兰,赵红云.中国与越南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

[5]Balassa,Bela.Trade liberalization and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J].Manchester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Social Studies,1965.

[6]Grubel,H.G.&Lloyd;,P.J.Intra-Industry Trade:The Theory and Measure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Differentiated Products[M].London:Macmillan,1975.

[7]蓝庆新,郑学党.中韩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与促进策略[J].国际经贸探索,2012(2).

[8]李准晔,金洪起.中韩贸易结构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2(2).

猜你喜欢

比较优势中国越南
读图
越南Vedana餐厅
越南百里“银滩”
“凯萨娜”侵袭越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