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澜沧江流域彝族聚居区经济发展探讨

2018-11-22李继楼李枝芳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年23期
关键词:隆阳区全乡澜沧江

李继楼 李枝芳

澜沧江-湄公河发源于青海,流经西藏、云南两省区和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等五国,河流总长约4,880公里,是亚洲唯一的一河跨六国的国际河流。流经云南省迪庆州的两个县,怒江州的1个县,大理州的10个县,保山市的隆阳区、昌宁两个县,临沧市的7个县,普洱市的9个县,西双版纳州的3个县。居住着包括彝族在内20多个民族,在地名称呼上,较多借用彝、白、傈僳族民族的词汇。彝族是云南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占全国彝族人口的60%左右,云南绝大部分县市都有彝族分布。

在保山市下辖隆阳区和昌宁县的6个彝族乡聚集着较多的彝族,呈分散小聚居的地理分布格局,其经济生活及居住区域经济增长、经济发展有其特殊性,构成彝族聚居区经济发展的影响要素。从经济社会发展角度看,没有民族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的发展就不能充分协调,民族地区人们的生活水平就很难提高,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就不是全面的建设。

一、澜沧江流域彝族生产生活方式及经济活动的地域特性

保山市6个彝族乡聚居的彝族有着自己相对固定的居住区域,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了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区域的自然条件直接影响着彝族经济活动的方式、范围等特性。各少数民族的经济差别,直接来自于少数民族居住区域的差异性。

(一)隆阳区瓦马彝族白族乡。瓦马彝族白族乡位于保山市隆阳区西北部,辖21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25,678人,以彝、白族为主,还有苗、汉等10种民族。瓦马乡地处怒山山脉和大横山山脉之间,地形分为山坡地貌和河谷地貌两种。最高海拔3,585.4米,最低海拔720米,相对高差2,865.4米。属西南季风区亚热带高寒山区气候类型,其特点是干湿级分明,雨热同季,立体气候分明,最高气温33.57℃,最低气温1℃,年平均气温15℃,无霜期240天,日照充沛。年降雨量为970~1,200毫米,集中在每年6月至9月,7月最多。自然灾害严重,主要有旱涝、风灾、泥石流、滑坡等。

(二)瓦房彝族苗族乡。瓦房彝族苗族乡位于隆阳区西北部,背倚怒山山脉,辖19个村委会,120个自然村,175个村民小组,8,034户、32,747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3,512人,占41.3%,族别为:彝族、白族、哈尼族、壮族、傣族、苗族、傈僳族、回族、拉祜族、佤族、景颇族、瑶族、布朗族、阿昌族、怒族、满族、布依族;国土面积30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08万亩,山林面积21.5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2.5%;乡域内最高海拔3,584.4米,最低海拔722米,年平均气温17℃,无霜期200天以上,日照充沛,年均降雨975~1,300毫米。

(三)杨柳白族彝族乡。杨柳乡位于保山市隆阳区西部山区,以白族、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山区。全乡国土面积492平方公里,海拔在687~2,806米之间,立体气候明显,有热、温、冷三个气候带,年均气温17℃,降雨1,100毫米,无霜期205天以上。森林覆盖率为46%,耕地面积17.79万亩,主要产业有甘蔗、香料烟、烤烟、核桃等。全乡辖18个村委会、96个自然村、176个村民小组,10,273户,39,241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比67%。

(四)隆阳区芒宽彝族乡。位于隆阳区西北部,地处高黎贡山山脉东麓与怒山山脉之间的大峡谷中,总面积54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5,850亩,森林覆盖率75.6%。全乡辖14个村,157个村民小组,11,319户,总人口43,244人,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3%,居住着彝、傣、傈僳、苗、白等20种少数民族。

(五)昌宁县珠街彝族乡。地处昌宁县东北部,全乡国土面积281平方千米,辖9个村,137个村民小组,人口14,155人,其中:彝族、苗族、傈僳族等少数民族13,135人,占全乡总人口的92.8%。最高海拔2,816.3米,最低海拔1,100米,境内98%面积为山地,森林覆盖率57.7%,年平均气温17.80℃,年均降雨量625.50毫米。

(六)昌宁县耈街彝族苗族乡。位于昌宁县城东北部澜沧江东岸,国土面积37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62.5%,最低海拔1,100米,最高海拔2,856米,高差较大,呈立体气候,年平均气温15.8℃。全年平均降雨量1,250毫米左右。无霜期280天,干湿季节分明,属中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是一个汉、彝、苗族聚居的少数民族山区农业乡。

二、澜沧江流域彝族聚居区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民族是经济的必要社会形式和属性,可以从民族方面来研究经济问题,或者说从经济方面来研究民族问题。在大多数国家,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水平具有相对落后性和复杂性,一般落后于本国境内的主体民族,不仅有一般地区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还有其特殊的民族问题。任何一个民族,在一定的时期,都处在一定的社会形态之中,每一种社会组织、政治制度、生活方式、文化现象,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

(一)现状

1、昌宁县珠街彝族乡。至2015年末,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18,144万元,同比增长2,088万元,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5,908元,同比增长680元,增長13%;完成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60万元,同比减少8.8%;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1,681.3万元,同比减少10.1%;全乡农村金融各项存款余额11,304万元,同比增长31.5%;贷款余额6,279万元,同比增长19.2%。

2015年,全乡种植粮食50,503亩,产量11,390吨,其中:水稻2,300亩,产量900吨;玉米17,513亩,产量6,237吨;小麦6,102亩,产量1,091吨;豆类17,056亩,产量2,011吨。种植烤烟13,615亩,产量3.7万担,产值5,714.2万元。全乡有重点生态公益林70,757亩;泡核桃总面积19.3万亩,干果产量5,536吨,产值3,875.2万元;补植补造澳洲坚果2,000亩,全乡拥有澳洲坚果总面积11,850亩;新植橄榄5,000亩;种植水冬瓜、西楠桦、攀枝花、小叶榕等树种35万株;肉类总产6,620吨,禽蛋总产205吨,畜牧业总收入5,272.6万元,重大动物疫病群体免疫密度95%。

全乡有公路147条,总里程639公里,其中水泥公路94.6公里;有小型水库4座,灌溉沟渠136条,基本农田水利化程度达48%;有变电站1座,中心校1所,在校生859人;有9所村完小,在校生802人;有中心卫生院1所,村卫生室10个;已建成以彝族为主的民族风格,民族特色旅游小集镇。

2、隆阳区芒宽彝族傣族乡。2016年全乡全年共完成生产总值106,700万元,比2014年增加13,106万元,增长12%;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62,700万元、32,500万元、11,500万元,分别增长11.6%、14%、12%,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59∶30∶11;农村经济总收入56,114万元,增长14.9%;农业总产值72,321万元,增长8.6%;工业总产值85,930万元,增长9%;完成固定资产总投资97,156万元,增长35%;完成财政总收入3,058.03万元,增长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919.97万元,其中,工商各税987.23万元,比上年增加246.54万元,增长33.29%,烟叶税932.7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212元,增长12.56%。

全乡种植香料烟14,949.40亩,产值4,663.71万元;2015年桑园面积达3,281亩,实现产值330.18万元;种植粮食57,976亩,总产量33,574吨;种植咖啡面积46,197亩,实现产值9,200万元;生猪存栏65,020头,出栏肥猪95,004头,肉牛存栏9,808头,肉牛出栏3,682头,肉类总产9,504吨,产值1.9亿元;已建成49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农户9,000多户。2016年全乡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85,930万元,增长9%,工业增加值25,808万元,增长7%。农产品加工现价总产值13,060万元,增加25%。

2016年全年共发放粮食综合直补及种粮补贴418.6万元,农机补贴15.51万元,退耕还林及完善政策补助187.2万元,发放扶贫到户贷款330万元。发放低保保障金262.54万元,受益1,029户、2,071人。发放五保对象保证金38.94万元,受益298户、312人。

文化、生态旅游方面,境内有南方丝绸古道、徐霞客游历路线、滇西抗战遗址等景点,彝族“火把节”和傣族“泼水节”,芒宽民族文化园,“国家级生态乡镇”,“民族团结模范单位”。

3、隆阳区瓦马彝族白族乡。2015年末农业总产值达到8,74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25元。粮食作物以玉米、水稻为主,生产粮食2,270.4万公斤。主要经济作物有泡核桃、甘蔗、烤烟、红花等。泡核桃种植面积10.59万亩,年总产值达1,732.7万元。甘蔗面积7,736亩,红花种植7,189亩,烤烟种植775亩,实现总产值174.8万元。畜牧业以猪、牛、羊、家禽为主,生猪年末存栏46,084头,牛年末存栏10,048万头,羊年末存栏19,213万只,家禽年末存栏77,013万只,实现畜牧业总产值7,980万元。

工业以电站、砖瓦加工业等为主,2015年末实现工业总产值4,348万元,比上年增长26.68%。全乡个体工商户159户。有集贸市场2个,年成交额达3,000万元。财政总收入205.3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35.3万元,金融机构存款余额7,651万元、贷款余额4,043万元,分别比年初增长8.14%和7.01%。

有乡级文化站一所,有村级农家书屋21个,藏书3.15万册,小学18所,在校生1,568人,专任教师139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1,855人,专任教师79人。乡级卫生院2所,标准化村级卫生室21个,专业卫生人员24人,乡村医生44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5.3%。

境内有县道1条,110公里;金六公路穿境9.8公里,村组公路589.19公里,船舶渡口4个。2015年末有邮政所2个,电信所2个,固定电话用户153户,宽带接入用户211户,35千伏变电站1座,供电可靠率100%。

4、隆阳区杨柳白族彝族乡。2015年末,全乡实现生产总值49,957万元,同比增长11.5%,实现农业总产值56,896万元,同比增长12.56%,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38,993万元,同比增长11.54%;实现财政总收入1,598万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75万元,同比分别增长0.7%和10.37%;农民人均纯收入7,156元,同比增长21.49%。

境内河流总长260公里,有2座中型水库,种植多种农经作物,矿产资源有大理石、玛瑙石、铁、铜、锑、汞等,米黄大理石品质较好、储量较大,为石材加工业发展增添了潜力,拥有“云南永昌南红玛瑙”历史品牌,可引进商家开发,将其包装打造成隆阳旅游产品。

推广良种良法,重点为粮食、香料烟、烤烟、甘蔗、泡核桃、畜牧等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全乡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9万亩,实现粮食总产4,395万公斤,人均占有粮食1,152公斤;种植甘蔗面积3.06万亩,实现产值5,860万元;种植香料烟8,778亩,实现产值3,600万元;种植烤烟3,480亩,實现产值1,038万元;种植泡核桃面积7.2万亩,适宜区人均达到10亩,实现产值1,100万元;生猪存栏7.6万头,大牲畜存栏2.7万头,羊存栏1.9万只,实现畜牧产值18,500万元。

(二)结论。通过实地调研,梳理以上4个彝族乡的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可以看出:尽管党和政府及各族人民通过努力和系列有效措施,在经济、文化、社会、政治、生态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步,但由于自然条件和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相对落后性和复杂性,澜沧江流域彝族聚居区总体经济水平与汉族地区还有着较大的差距,澜沧江流域彝族聚居区经济发展水平属于贫困、相对落后、经济欠发达区域。

1、基础薄弱。道路基础建设设施滞后,雨季通达能力差,农业水利设施薄弱,农业产业“靠天吃饭”现象突出;村庄分散,基础设施滞后,人居环境差,人畜饮水困难;山高坡陡,机械化推广难度大;农副产品加工简单粗放,龙头企业带动效应欠佳,经济效益低,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缓慢;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水资源综合利用率低。

2、扶贫任务重。集边疆、民族、贫困、山区四位一体,农村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贫困发生率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洼地和短板。

3、交通方面存在通而不畅。是制约澜沧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

4、产业发展滞后。经济带内产业发展方式仍然较为粗放;产业发展基础不牢,产业层次低,竞争力不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薄弱,资源优势尚未真正转化为经济优势。

5、生态保护任务艰巨。流域内有很多限制开发区域,且自然保护区、国家和省级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禁止开发区,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不健全,保护与开发矛盾突出。局部地区生态系统脆弱,水土流失、石漠化严重,地质灾害频发,可持续发展压力日益增大。

6、对外开放程度不高。经济带与周边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缓慢,人员交往、商贸往来通而不畅合作机制不健全。

三、提升澜沧江流域彝族聚居区经济发展质量持续性探讨

民族的兴衰取决于经济发展,澜沧江流域云南段北接金沙江对内合作经济带,南连沿边经济带,是云南省国土开发开放空间重要的南北轴线,是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前沿,在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总体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澜沧江沿线区位优势明显,生态类型多样,自然文化资源丰富,各族群众和睦相处,有发展潜力优势。

(一)澜沧江流域彝族聚居区经济发展理论分析。区域经济发展客观上存在不平衡,但随着经济发展,区域间差距可以逐步缩小,最终实现经济分布的相对均衡。

根据缪尔达尔的循环累积因果论,一个地区,不管什么原因,只要它的发展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超过了起飞阶段,就会有一种自我发展的能力,可以不断积累有利因素,如科技力量、交通、通信,基础设施、协作条件、资本、人力资源素质、消费市场,为自己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这种累积效应有两种相反的效应,即回流效应和扩散效应。回流效应指落后地区的资金、劳动力向发达地区流动,导致落后地区要素不足,发展更慢;扩散效应指发达地区的资金和劳动力向落后地区流动,促进落后地区的发展。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能否得到协调发展,关键取决于两种效应孰强孰弱。在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起飞阶段,回流效应要大于扩散效应,这是造成区域经济难以协调发展的重要原因。缪尔达尔認为,要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必须要有政府的有力干预。这一理论对于发展中国家解决落后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聚居经济发展差异问题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二)澜沧江流域彝族聚居区经济发展建议。现阶段,澜沧江流域彝族聚居区经济发展,需要政府的有力干预,加大公共投资。公共投资一般被界定为由中央和地方政府投资形成的公共固定资产资源。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不能在微观层次直接介入企业活动领域,否则会刺激政府规模膨胀,扭曲政府职能,抑制农产品和要素市场的发育,使得农村资源的配置背离自身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政府投资限定在特定的公共服务领域中,是政府调节经济的主要工具之一。公共投资和私人投资间存在互补关系,政府的基础设施投资、教育投资、发展投资促进经济资源条件变化,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具有外部正效应。虽然公共投资乘数效应实现的时间跨度比较长,但其先期扩张,会带来私人投资的繁荣,从而带来经济增长累积效应,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加快落后区域经济发展。因此,加大对澜沧江流域彝族聚居落后地区的公共资金投入,可以提高其经济实力,加快发展速度,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实现经济均衡增长,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区域间的共同富裕。

(三)抓住云南省政府《云南澜沧江开发开放经济带发展规划(2015-2020年)》发展机遇。《云南澜沧江开发开放经济带发展规划(2015-2020年)》打造云南澜沧江开发开放经济带,对于完善云南区域发展空间布局、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提高区域发展协调性具有重要作用。规划范围为澜沧江流域云南省境内迪庆州、怒江州、大理州、保山市、临沧市、普洱市、西双版纳州等7个州市、34个县市区,地域面积13.08万平方公里,人口1,017万人。规划期为2015~2020年,到2020年,经济带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基础设施显著改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开放合作深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贫困人口如期脱贫,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城镇化率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城乡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覆盖面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1]胡强.云南省澜沧江流域环境性贫困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5.

[2]王路平.试论彝族传统的经济价值观[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4).

[3]王广川.彝族人的风尚[J].西部学坛,1994.2.15.

猜你喜欢

隆阳区全乡澜沧江
保山市隆阳区精品咖啡产业发展路径
依傍着澜沧江的秘境 临沧
澜沧江源头
保山市隆阳区10913例妊娠期妇女人体组成成分测定
澜沧江之波
澜沧江之恋
用汗水浇灌脚下的土地
现代烟草农业背景下专业化烘烤模式的研究——以隆阳区西邑乡鲁图村四组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