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安吉县山川乡山川村景观改造研究
2018-11-22顾安琪
顾安琪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2008年2月,浙江省安吉县委、县政府决定,按近期、中期、远期三步走,以10年(2008—2017年)作为规划年限,在安吉县全县开展建设“中国美丽乡村”行动。在这十年间,美丽乡村建设行动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果。本文以安吉县山川乡山川村为例,对其美丽乡村建设行动中的景观改造进行全面分析。
山川村,是安吉县山川乡的中心村,人口2 100人,是乡政府的所在地和乡集镇中心,也是山川旅游风景区的中心服务基地所在地。山川村坐落于群山之中,总面积6.69 km2,其中山林面积 575.13 hm2、耕地面积 93.87 hm2,辖7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农户403户。山川村社区内地势高低起伏,属于典型的山区。
村庄位于大峡谷之中,顺山坡山谷分布,与自然环境融合较好,空气清新、森林覆盖率高,有连绵的竹林、峡谷梯田、古树、鸬鸟溪等丰富的自然资源。乡村建设中仍有少量简陋房、破旧房还未改造完成,景观度不高。山川村与所在乡政府所在地共享集镇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总体较好,村庄道路体系完善且丰富,路旁常见特有竹丛绿化。
安吉县山川乡以休闲旅游服务业为主产业,山川村以旅游接待服务业为主,以毛竹为基础产业,茶叶、蔬菜等农副产品为主要产出,村内还有中国安吉毛竹现代科技园。在加工业方面,村内有矿泉水厂、竹木加工企业、纸厂等若干。
1 安吉县山川乡山川村景观改造要求
1.1 功能定位
安吉县山川乡相关规划已确定山川集镇为山川省级旅游度假区的旅游综合服务中心,位于穿过集镇的鸬鸟溪人文体验节点,处于集镇外的山村建山川旅游的大环线;山川村产业规划服从乡级规划。故安吉县山川乡山川村定位为旅游风情小镇。安吉县山川乡山川村以优越的生态环境为依托,充分利用峡谷村庄农田,发展养生度假产业,以民宿农事娱乐体验为主要功能[1]。整体来看,安吉县山川乡山川村景观改造功能定位如图1所示。
1.2 四大改造原则
1.2.1 生态性原则。把生态保护作为项目建设的前提,努力做到河流清澈、提高森林覆盖率,依靠优越的生态资源发展绿色农业。
1.2.2 实用性原则。改造创建精品示范村,以实用为原则,方便村民生活,满足生产需求,完善村庄的基础设施与文化休闲设施,村民与外来游客可共享建设成果。
1.2.3 产业性原则。改造项目要结合产业发展,推动村域经济发展,开发乡村旅游,助推美丽乡村建设。
图1 安吉县山川乡山川村景观改造功能定位
1.2.4 特色性原则。改造的主题形象打造力求地方特色,将山川的历史、人文、自然资源融入设计中,塑造形象鲜明的山川村,挖掘地方文化,张扬个性。
1.3 “浪漫山川”品牌的内涵
山川村所在的山川乡是全国首个获得批准的全乡域4A级旅游景区。近年来,山川乡适时提出了依托自然山水创立“浪漫山川”品牌,打造全乡域景区的新思路,进一步加强美丽乡村建设。
“浪漫山川”品牌蕴含的人文精神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山川乡结合山水人文、风土人情,开展了乡村创意等一系列活动推广青山绿水,展现了“最佳宜居、魅力宜文、活力宜游”的特有风貌。二是品味闲暇隐世静思。山川乡竹海高山、沼泽幽峡、飞瀑峡谷等自然风光有助于人们暂时摆脱城市喧嚣,享受舒适闲暇时光,修身养性。三是追寻回忆,返璞归真。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对故乡变化的失落和期待的“乡愁”将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保护农村自然环境、传承民族文化习俗在这里将成为人们保存美好回忆、寄托思乡之情的重要途径。
“浪漫山川”凭借各种人文景观与民俗文化,缩短了时光,寄托了乡愁情怀,传承民间文化,同时也满足了人们的情感需求。
2 安吉县山川乡山川村田园山水综合改造思路
2.1 综合改造原则
安吉县山川乡山川村梳理乡镇建设改造问题,系统整治建筑、设施及景观等,提高乡镇景观品质;打造山川村的浪漫野奢形象,将特色生态人文景观融入环境综合整治中;综合利用土地资源,打造全新的村公共空间及景观节点;增设商业服务、停车配套设施,组织游览路线及接驳车系统。
改造坚持4个结合原则,一是与山川村发展现状相结合。立足建设现状,满足新农村建设的景观性、生态性、游憩性等综合要求,对不合理的因素加以改造,并增设必要的活动场地、标识设施等,发挥乡村资源优势,充分考虑其经济性和可操作性。二是与乡村旅游发展相结合。结合地方特色旅游资源,改善地方村容村貌的同时继承发扬地方传统竹文化,营造地方特色的乡土景观,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氛围。三是与村民生活、生产相结合。调查分析村民的生活、游憩特征,挖掘已丧失或正在丧失的诸如“弄堂文化”“祠堂文化”“井文化”等风俗习惯,设置村民健身、休闲需要的乡间游憩活动项目场地,并结合生产活动特点,增设生产经营场地。四是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开展生态修复工作,保护和发展地方生物多样性,减少因人为干扰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2.2 一心两带、一环五区的整体布局结构
安吉县山川乡山川村在结合现状用地特征的基础上,以“竹”的构思和有关的设计原则为指导,形成了“一心两带、一环五区”的布局[2]。“一心”,即浪漫山川综合服务中心;“两带”,即太平溪山水风光带和鸬鸟溪人文体验带;“一环”指整个浪漫山川旅游大环线;“五区”,即宗教文化康养区、乡村民宿度假区、山村幽谷休闲区、云尚运动体验区和户外拓展游憩区。“两带”“五区”由水系和街道作为彼此间的纽带,使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紧密结合在一起。
3 安吉县山川乡山川村聚落景观改造策略
3.1 村落整治规划
安吉县山川乡山川村在基于“一心两带、一环五区”的布局指导下,分门别类地对村镇中各类项目的改造重点做了有序规划,对于“一心”所在的集镇进行综合治理,提升立面、店招、照明、污水排水和水库景观,并建设含文化展示厅、红白喜事场、办公室的文化礼堂;对“一线”的鸬鸟溪小环境进行河道整治和沿线节点建设;对“一环”的霞大线进行景观提升,加强绿植种植与小品、节点建设,对安吉县山川乡山川村所辖上厂自然村的沈子球故居遗址公园进行故居入口景观提升,在下厂自然村整治村庄脏乱差的现象,改善破败的栏杆,整治脏乱差现象;在“一点”的白兰坞,增设停车位,规范支路坡道与入户接口,改善沿口路景墙,美化公路护栏和矿泉水取水点,改造沿路游憩节点,以引导村民自发改造为主。
3.2 统一风格的乡村主街界面改造
立面造型是乡村街景、民居和建筑最直观的外貌展现,安吉县山川乡山川村的楼房民居多为二层三开间式建筑,改造前大多都是平顶白墙、外立面凌乱、各家各户风格各异的状况,政府为了提升乡容景观,自上而下地推动了统一风格的乡镇主街界面改造。
乡村临近主干道的建筑,一层多有商铺,立面以长条披檐作为竖向分割,与传统农居立面相呼应,门窗增加竹制门套及竹制窗套,最大限度地应用当地材料,保留安吉县山川乡传统特色,沿街商铺统一店招模式,选用蓝色作为点睛底色,一层增加碎石墙裙,将地中海浪漫风格“拼贴”入其中。细节上,在长窗下设置长条花架,阳台增加竖向杆件,丰富建筑立面,窗户增加地中海风格蓝色百叶、遮阳棚及花架[3]。
3.3 凸显中西结合的背巷小街亲切尺度改造
以竖片墙分隔原本长条的立面,统一外立面色彩为白色,对建筑凹面进行青砖贴面,强化建筑形体关系,外立面墙裙皆以青砖贴面,旧护栏被改造为偏向西式的真石漆仿石护栏,地砖也由单一的青石地砖变为青石与大理石间隔铺就的样式。
3.4 社区级注重丰富活力和开放性的公共空间改造
文化礼堂位于山川乡中心滨水位置,山川村范围内乡道途径地,地块交通十分便捷。文化礼堂原为山川村老年活动中心所在地,现因实际需要改造成为山川村文化礼堂及村委会办公楼,主要承担山川村行政管理和公众活动的职能,总用地面积为4 775 m2,总建筑面积为3 390 m2,容积率为0.71,建筑占地面积为1 703 m2。文化礼堂配以舞台,一二层分别设有阶梯式观众席,可用作红白喜事场所,二楼设有文化展示空间,三楼设有办公空间及屋顶花园休闲区,功能丰富、齐全,礼堂采用当地竹材料做细部建造,丰富多样的活动空间为乡村居民提供了社区级别的公共活动空间,为村落增添了生机[4]。
上厂自然村是山川村所辖几个自然村中最具红色文化魅力的村落,位于白兰坞竹韵康养村和山川集镇中间,是革命先烈沈子球故居所在地。沈子球作为抗战先烈,其故居遗址仅存东、北两侧残根墙和部分院落,南面是其后代生活的场所。具体改造时,在保护遗址的前提下,展示沈子球生平足迹,成为保存乡村历史记忆的一个公共场所和红色旅游点;在残垣墙上建玻璃房,残垣墙上展示沈子球生平事迹,在原址上建设遗址花园,遗址西侧修复一口古天井,以开放性的公共空间唤回村民对于“井文化”的记忆。将旅游产业与乡村文化相结合,旅游活动特点,不仅改造增设新的乡村经营场地,而且为村子注入活力。
4 结语
改造前的安吉县山川乡山川村用地结构受资源分布的影响,“宅—畜—菜—林”传统社区的格局基本未变,但是,受到乡镇企业、住宅扩建等冲击,社区的格局有“社区重建”的发展趋势,从而造成社区建筑风格不统一,杂乱的人居建筑景观破坏了山川村田园式的自然风光。经过了近十年的美丽乡村建设改造,山川村焕然一新。山川村在景观改造中系统整治建筑、设施及景观等,提高乡镇品质,将特色生态人文融入景观中,综合利用土地资源,打造全新的村公共空间及景观节点。
安吉县山川乡山川村乡村景观的构建采用“拼贴”的手法,引入新的景观风格,这种方法在保护和整合村落原有肌理、形态、文脉,保持乡村的完整性和真实性的同时,也会创造一个具备特色文化和鲜明认同感的和谐新农村。同时,以乡土特色为载体,改造出特色鲜明的乡村景观节点,为乡村聚落注入活力,营造诗意栖居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