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鼓”动心灵

2018-11-22徐以立

至爱 2018年11期
关键词:乐团自闭症乐队

文、图|徐以立

陈涌在上课中

每周三上午,音乐老师陈涌背着大大的包,从宝山区的家里,赶到上海市第五十二中学(以下简称“五十二中学”),只为两位学生上课,其中一位是“特殊孩子”。

这是他坚守了多年的一份爱和约定,身为志愿者,为一群“星宝(自闭症患儿)”“唐宝(唐氏综合征患儿)”、弱智等精神智力障碍人群上非洲鼓课。除了在有精智障碍孩子随班就读的五十二中学和钟山中学,近些年,陈涌还负责虹口区密云学校、浦东新区辅读学校的非洲鼓课程,平时还固定时间去虹口、长宁两个区的特教指导中心帮忙。

他想用音乐打开自闭症儿童的情感世界,让他们通过音乐与外界进行融合。

带他们走出孤独

“咚咚咚咚……”五十二中学一间普通的办公室里,陈涌正在教学。一旁,摄影机正在全程拍摄。姚老师介绍这是教学录像,是课后用来给“星宝”和其他对非洲鼓感兴趣的学生巩固基础的。

“在暖暖公益,陈老师的课很受欢迎,很难预约的。我们已经排了两年多的队了,刚刚轮到我们。”

虽然横跨了大半个上海来上课,但是在这里,陈涌的“星宝”学生只有一位。没有“特殊孩子”过于明显的面部特征,小女孩看起来乖乖巧巧,安静地坐在非洲鼓前。许是今天看到陌生人(我)在,她全程略显羞涩。一旁,一位同样对非洲鼓感兴趣的普教学生,一个男孩也在等待上课。

“融合教育”,记者在笔记本上默默记下。

鼓声响起,陈涌和孩子们围坐一圈,手敲击着鼓面,身体随着鼓点律动。他偶尔停下来指导两位学生,脸上也始终带着微笑,声音非常温柔,拍着拍着,小女孩的头渐渐抬了起来,眼睛里也闪耀着点点星光。

“她算情况好的,学得很快。其他的孩子就未必能学得那么快了。有时候一句话要重复百遍千遍。”事后,和记者聊起当天上课的情景时陈涌说。

跟着他学习非洲鼓的有100多个孩子,年纪小的七八岁,年纪大的超过二十岁,可在他眼里,他们都是孩子。刚开始,他也遇到过困难,“给他们上课,就像往杯子里倒水,但是大部分水都流在杯子外面。”

起初,他们之间总有一道无形的壁垒。“和他对话,他不理你,不会交流,有时候一句话要重复10遍、100遍……”饶是温文尔雅、耐心十足,陈涌也根本看不懂他们在上课时一些奇怪举动:“有些会不断地喝水,有些会不停地说一些听不懂的话……”

可是多年坚持下来让陈涌发现“星宝”真的在成长。“这种进步不仅仅体现在打鼓上,更多的是一种思维的变化。”

虽然女孩上课才不过月余,但是在陈老师眼里,她已经有了非常大的改变。“这样的孩子大都成绩很一般,在教室里可能就是安静地蜷缩在角落,不安、敏感、自卑地存在,连带着脾气不太好。但是上了陈老师的课后,她似乎找到了兴趣点,学得非常起劲。就连她的爷爷也说,她回家后还一个人练习打鼓呢,脾气也变好了。于是,趁热打铁,学校组建了一支健残融合的打击乐队,我们请她当了‘小团长’,并担任‘小老师’,在社团活动时教其他孩子。我们发现,这个孩子上课的劲头更足了呢。在别的孩子面前,也能自信地挺起胸膛了。”

不远处,陈涌笑呵呵的声音传入了我们的耳朵:“你打得……”他指指女孩,对着男孩说,“不如她哦。”闻言,男孩“呵呵”地笑得很憨厚,女孩脸上也露出了些许自豪的表情。

姚老师的目光飘向远方,勾勒起一幅理想场景:“我们非常希望,这支健残融合的特殊打击乐队,能在新年晚会上合奏一个节目,也非常期待‘小团长’的精彩表现。”

“星宝”给陈涌化画的画像

“王子乐队”

周一到周五,陈涌能上课的时间段几乎都排满了。结束在五十二中学的课后的20分钟,他又准时出现在钟山初级中学的门口。

“累,并快乐着。”

8年前,陈涌组建了一支非洲鼓乐队,叫“王子乐队”,成员们都是“星宝”。“王子”一词的称谓,取自一位成员母亲的心声:“每个孩子不管是什么样的,都是我们心目中的王子。”

他带着“王子乐队”上电视表演过。在《陈蓉博客》,一段精彩的非洲鼓表演让陈蓉和现场观众讶异不已。在其后互动环节中,他们也并没有怯场,而是思路较清晰、表现得体、较为流畅地完成了陈蓉的采访。

“在舞台上,你会发现‘星宝’是那么闪亮。”一遍一遍回看着节目,陈涌难以掩饰内心对孩子们的喜爱和骄傲。

其实从“王子乐队”里,曾走出了许多令人骄傲的“星宝”,创造了诸多“奇迹”:比如“钢琴王子”周博涵,不仅考取了上海音乐学院,更是在2017—2018年连续两年出版了音乐专辑;比如陈正桐,9岁时已获得钢琴10级证书,11岁时举办个人钢琴演奏会,12岁时还和钢琴家孔祥东四手联弹《月亮河》;又比如栋栋,是上海市首位签订劳动合同的“星宝”,已经在上海图书馆从事他最喜欢的整理杂志的工作……

前行

虽然根据国际经验,成年“星儿”做图书管理员、超市理货员等都是不错的选择。但是在国内,大龄“星儿”的工作机会少之又少。栋栋是为数不多的幸运儿之一。

个别孩子名义上挂靠单位,其实并没有真正得到做事干活的机会,真正地融入社会。更何况,只是作为兴趣的打鼓,能成为一种谋生工具,让他们“吃饱穿暖”,获得自尊自爱自立的人生吗?

在某篇报道中,栋栋妈妈曾表示,她曾问过某家残障人艺术团能不能收下栋栋,但得到的答案是“他们从来没有招过自闭症孩子”。

所以,“打鼓”这条路,难道并非可持续的?难道就这么断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在我国台湾,一条发现、培养和转化自闭症儿童本身拥有的天赋,帮助有一定特长的“星宝”发展其特殊才能,探索其兴趣培养、就业能力、职业发展等方面的新路径已经日趋成熟。这其中,将兴趣和职业做了完美衔接的“星星王子打击乐团”的经验更值得借鉴。

“星星王子打击乐团”成立于1990年,乐团成员大都是大龄“星宝”,年龄跨度从20多岁到40多岁。经过了10余年的训练,他们已经可以依靠演出来获得稳定收入,经常被邀请参加演出,甚至到过日本、中国澳门等地区演出。乐团团长也说,“星星王子打击乐团”团员的收入,和同龄普通人相比“大致相当”,增加了实现人生价值的可能。

同样,面对日渐长大的“星宝”,陈涌也有一个小小的心愿。他想有一个大大的艺术空间,让那些长大成人的“星宝”能担任服务者、运营官,让他们服务于更多的“星宝”、服务社会。

在对“特殊孩子”“音乐疗法”的探索之路上前进至今,到底要做多久,陈涌其实也没有想过,但是他就是觉得自己能一直坚持下去。

猜你喜欢

乐团自闭症乐队
花的乐队
关爱自闭症群体应从消除误解开始
关爱自闭症群体要从消除误解开始
“基因剪刀”或可减轻自闭症症状
梦想乐队
滚烫的交响灵魂
花的乐队
乐队指挥
自闭症是个什么鬼?
管乐团的高兴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