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塞平结合社区干预在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伴睡眠障碍中的运用
2018-11-21张玲
张玲
摘要 目的:探讨多塞平结合社区干预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PSD)伴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伴睡眠障碍患者64例平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安慰剂,治疗组采用社区干预加用多塞平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抑郁改善程度和睡眠质量变化。结果:干预后,治疗组的HAMD评分和PSQI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PSQI各项目评分及总分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塞平结合社区干预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伴睡眠障碍效果满意,可明显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关键词 多塞平;社区干预;脑卒中后抑郁;睡眠障碍
卒中后抑郁患者中有90%存在睡眠障碍,其中尤以失眠者居多。本研究将社区干预结合小剂量多塞平应用于缺血性PSD患者睡眠障碍的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6年4月-2018年2月收治缺血性PSD伴睡眠障碍患者64例,男39例,女25例;年龄33~68岁,病程2~30个月。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的缺血性卒中诊断标准和《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的抑郁症诊断标准,所有病例经临床诊断和CT或MRI证实,排除有正在服用镇静催眠药物、意识障碍、严重智能障碍和失语,以及既往有脑器质性疾病和阳性精神障碍个人史的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男19例,女13例;年龄34~ 68岁,平均年龄(53.27±4.62)岁;平均病程(14.53±3.31)个月。对照组男20例,女12例;年龄33~ 67岁,平均年龄(53.75±4.44)岁;平均病程(14.29±3.56)个月。两组间的性别、年龄及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所有患者均按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进行原发病的常规治疗,包括控制血压、降血脂、营养脑细胞、抗血小板集聚、改善脑供血等药物治疗,理疗、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等康复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安慰剂;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由社区家庭医生结合每一例患者的家庭实际情况囚地制宜进行社区干预,同时加用多塞平6~12.5mg/d,治疗8周。
评价指标: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测评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抑郁改善程度和睡眠质量变化。HAMD是目前评定抑郁状态最普遍的工具[3],总分>35分可能为严重抑郁;>20分,可能是轻或中度的抑郁;如果<8分,则没有抑郁。PSQ1有19个白评项和5个他评项,包括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紊乱、催眠药物、日间功能等7个维度。每个成分按O、1、2、3记分,各成分的累计积分即为PSQI的总分。总分0~21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本次研究入选对象均不包含服用其他镇静催眠药物的患者,故本次评分不包括催眠药物这一项目。
统计学方法:将各项调查表数据输入SPSS 22.O軟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干预前两组HAMD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HAMD评分都出现了下降(P<0.05),但治疗组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治疗组PSQ1得分(12.60±1.765)分,对照组PSQI得分(12.27±1.100)分。t检验显示,两组PsQl各项目分值和总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治疗组的PSQI各项目评分和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PSQI各项目评分及总分较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PSQI各项目评分及总分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论
2010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小剂量的多塞平用于失眠症的治疗[2]。多塞平治疗失眠多有报道,但对治疗缺血性PSD的睡眠障碍却鲜有报道。在应用中应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头痛、嗜睡、视物模糊、便秘和体位性低血压等,多塞平的常用量为25 mg/次,2~3次/d,患者常常囚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而中断治疗。小剂量多塞平在治疗过程中造成的不良影响不明显[3],本组患者依照其严重程度在6~12.5mg间选择合适的剂量每晚睡前口服,减少了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但其临床疗效并未受到影响。
笔者利用社区家庭医生和居民联系紧密的优势,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干预计划,争取家庭、社会的支持,囚地制宜,对患者开展定期随访,用药指导、健康教育、心理干预,鼓励患者多参加社区活动,引导家庭成员更好地关心和照顾好患者,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综上所述,多塞平结合社区干预治疗缺血性PSD伴睡眠障碍效果满意,可明显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具有良好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B杨红,闫冬梅,李先宾,等.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在综合医院心身疾病门诊的应用[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5,24(5):473—476
[2]杨丽萍,唐向东.抗抑郁药物和睡眠[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3,23(4):285-286.
[3]袁金秋,杨克虎,刘雅莉,等.多虑平治疗原发性失眠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0,10(11):1325-1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