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介入术式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分析

2018-11-21张锋崔慧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21期
关键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张锋 崔慧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介入术式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方法:收治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经皮腔内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治疗,研究组给予经皮腔内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联合血管支架植入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踝/肱指数。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踝/肱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球囊成形术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更好。

关键词 不同介入术式;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球囊成形术;支架植入术

本研究对于不同介入术式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进行观察及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通过X线血管造影术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得到明确诊断[1]。患者享有知情权,同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以随机分组方式将患者分成两组,每组40例。研究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64.8±3.2)岁;患肢48条。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42~76岁,平均年龄(62.5±3.6)岁;患肢46条。两组相关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对照组给予经皮腔内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治疗。具体方法如下:严格遵循手术前患者动脉X线血管造影术检查结果,对穿刺点进行科学定位。成功穿刺seldinger后置入导管鞘。给予患者全身肝素化,进入导管以及导丝,展开腹主动脉和双侧骼动脉造影,明确病变部位严重程度、面积大小[2,3]。导丝经狭窄以及闭塞段,将硬导丝进行更换,并且依照病变的具体状态,科学地选取直径适宜的球囊对狭窄和闭塞部位进行扩张。骼总动脉球囊直径、股浅远端动脉、胭动脉分别8~10mm、5~7mm、3~6mm,另外骼外动脉以及膝下动脉6~8mm。进行扩张后,对于造影情况实施复查,明确血管通畅状态时将导丝以及导管撤出[4]。研究组患者给予经皮腔内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联合血管支架植入术治疗,经皮腔内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操作方法同对照组,同时联合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如患者造影残余狭窄程度>30%,同时合并显著的内膜撕裂以及动脉夹层、钙化患者,需要根据病情科学地应用支架。并且支架的长度应该>闭塞动脉2cm,以及两端各>1cm的病变范围展开扩张。选择的支架包括EV3支架、Smart支架等。置入支架后,如果患者出现再狭窄,以及存在支架扩张效果不良,再次进行球囊扩张。

观察指标和疗效判定:对于两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进行观察及对比。①显效:治疗后,患者跛行消失,静息痛消失,患侧动脉恢复搏动并且溃疡愈合,踝/肱指数>0.9;②有效:跛行程度明显减轻,溃疡面积减小,静息痛消失,躁磁指数>0.1;③无效:以上指标均未发生任何改变,甚至加重病情。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7.5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0.00%,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治疗前踝/肱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踝/肱指数均有一定的改善,研究组踝/肱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在中老年人群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由于老年患者多存在慢性疾病,所以围术期容易出现较多的并发症,对手术耐受力较低[5,6]。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患肢部位的皮肤温度相对较低,可见病变动脉内膜增厚以及存在硬化斑块,具有静息痛和麻木感觉等,对患者的正常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提升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尤为关键。应用球囊成形术联合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可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应用球囊成形术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具备可靠性。球囊成形术联合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具备更好的近远期通畅率及保肢率,而且能够让患者术后尽快获得优质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在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时,应用球囊成形术联合支架植入术的方式具有更高的疗效,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因此,推广应用的价值巨大。

参考文献

[1]庄金满,李选,李天润,等忽略股浅动脉重建在治疗慢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7,17(1):33-37.

[2]庄金滿,李选,李天润,等.股浅动脉重建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的随机病例对照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49(1):153-157.

[3]吴庆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药物治疗及评价[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6,36(12):1256-1259.

[4]丁明强.采用不同介入术式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比较[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22):64-65.

[5]史晓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6,9(7):650-653.

[6]李前进.不同介入术式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分析[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6,28(7):74-77.

猜你喜欢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抗血小板药物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老年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观察
经肱动脉行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活血止痛散离子导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未溃破期30例临床观察
CTA与MRA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应用中的对比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杂交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超声消融联合高压氧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
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