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学生对语文教学情境的介入感

2018-11-21张玉

江苏教育 2018年15期
关键词:教学情境语文

张玉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境;介入感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57-0075-02

所谓介入感就是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程度、接受程度、理解程度和融入程度。介入感涉及两个方面:一个是参与,一个是程度。学生的参与程度越高,其学习过程就越真实,学习效率就越好。在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介入感,对培养其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语文素养大有裨益。

1.采用对话交流,融入情境。

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对话交流,利用一问一答的形式,让学生在问答中,融入对话中的角色,能营造出一种交流的情境,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要想提高学生的介入感,加强这种对话交流必不可少。语文教学不能仅仅依靠教师单方面的讲解,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文本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不断的交流。通过这种交流,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产生共鸣,同时教师也能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让学生的思绪紧跟教师的节奏。因此,加强对话交流,可让学生直接进入教学情境并更好地融入情境。

2.利用角色转换,进入情境。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这一方法。小学生年龄小,对身边的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心和热情。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天性,还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角色扮演中,学生可以融入文本角色,从而增加对文本中人物形象的理解,同时,这种使静态文本动态化的方式,能让他们更加深刻地体会文本的内涵。比如:学习苏教版五下《将相和》一文时,教师引导学生分角色扮演文中的人物,然后进行对话,这可以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廉颇虽然高傲、嫉妒心强,但是勇于改过,以国家利益为重的良好品格;蔺相如勇敢机智、宽容大度、深明大义的胸怀;赵王知人善任,能听取他人意见的明君人物形象。

角色扮演的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在语感训练中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3.运用图乐渲染,烘托情境。

音乐是非常奇妙的,常常给人以美的享受,并能将听者带入音乐所营造的情境之中。比如:苏教版六下《凡卡》一文中凡卡多次要求他的爷爷带他回乡下,当学生读到这些句子时,教师配以伤感的背景音乐,会使学生与凡卡产生心理共鸣。需要说明的是,教师在选择音乐作品时,要选择那些与文章情感基调一致的音乐作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预期的效果。

绘画是激发学生想象力的方法之一,通过绘画,学生可以描绘出自己理解文本后所想象出的画面,此举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由虚变为实,同时将文本中文字描绘的情境变为自己用绘画创造的情境。

4.重视语言描绘,介入情境。

教学中,虽然情境有时已经展现在学生眼前,但如果缺乏教师的语言引导和提示,学生便会只关心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而忽视对整个情境的感知。以诗词教学为例,倘若将诗词和情境分开,学生就很难收获更多的知识。所以,当情境开始浮现时,教师要通过绘声绘色的语言指引学生,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整个情境并进入情境。例如:教授《天净沙·秋思》时,教师就可以通过绘声绘色的语言,描绘小桥流水人家的情状,从而将学生带入小桥流水的场景中。

5.发生真实学习,主动入境。

教师情境创设得再好,如果学生不重视,不将学习放在心上,那便无济于事。因此,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真学习的意识。所谓真学习,顾名思义,就是真正学习,化被動为主动,由被动进入情境变成主动地融入情境。只有真学习,学生对情境的把握才会更加准确,对情境的介入度才会更高。

提高学生对于语文教学情境的介入感,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介入度的提高,能让学生的学习变得主动,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学得更加扎实、更加快乐。

(作者单位:南京市迈皋桥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教学情境语文
微课助力,让小学语文教学大放光彩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刍议
小议初中英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语文俱乐部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