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参与、赋权、互动:现代学校的治理特征

2018-11-21杨小微

江苏教育 2018年12期
关键词:赋权办学现代化

杨小微

党的十九大在阐述未来30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时,多次强调国家治理现代化和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等重要的建设目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也倡导“改进管理模式,试行学区化管理,探索集团化办学,采取委托管理、强校带弱校、学校联盟、九年一贯制等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作为走向现代化的学校,其治理的现代化也亟待提上日程。

多主体参与办学是现代学校的首要特征。治理现代化首先体现为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当前全社会对优质教育的普遍渴求,固然给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但同时也给学校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带来了难得的机遇,这使更多的社会支持进入学校治理结构和运作过程成为可能。如杭州市的名校集团化,初衷是使“择校热”降温并在更大范围内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所利用的主要是主城区中小学名校资源,但走到后期则开始重视广泛争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智力支持以及其他第三方评估机构、家庭和社会的实质性参与,使得越来越多的主体介入到学校的办学活动中来。即使是未成立集团或联盟的学校,同样可以针对不同项目研究的需要引入第三方专家参与学校的变革与发展,如校本课程开发可以邀请外来的相关专家参与或主持,构成一个具有专业性质的课程研发中心;又如涉及管理和评价问题,也可邀请管理专家或第三方评估机构代表,构成管理与评价中心;还可以有教师专业发展中心;等等。上述思路与举措,意在克服以往单一权力责任主体和基层组织成员各自能力的有限性,并因而建立起多方参与的互动网络。

赋权,或管理的“重心下移”,是现代学校形成管理权多向流通机制的关键。赋权是指领导者把工作责任归属权,转移给那些实际执行者,并创造出一个适合每个人都能各尽其职的环境,共享责任归属权。过去作为居间传达的学校中层管理部门,或作为校级领导与中层管理部门各种指令执行者的教师专业团队,如年级组、学科教研组、备课组等,在赋权的背景下,都能成为独当一面、自主策划和决策、自我组织和实施工作计划的“能动者”。这样一来,学校所倚重的管理权力运行机制不再是自上而下的单一中心、单向线性的,而是上下互动、左右关联、多中心流通的。多元化的治理主体之间存在着权力互动关系,并最终形成上级与下级、“内脑”与“外脑”的合作与协同的治理平台。

现代学校的治理过程,是多维多层多元互动的过程。从过程看,治理还体现为一个互动的过程,它主要通过合作、协商、认同等方式来实现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學校的治理过程,同样是在多方主体的参与之下,在经由学校赋权而形成的“多中心治理”的格局之下,在领导与管理、课程与教学、班级与学生发展、教研与教师发展等不同领域、不同维度、不同层面产生对话、沟通、协商等互动行为。如果是涉及学校重大事务的决策或主导性项目的实施,还会引起这些领域、维度、层面及更多主体之间、更加多元化的互动。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

猜你喜欢

赋权办学现代化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基于赋权增能的德育评价生态系统的构建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期刊评价中小同客观赋权法权重比较及其思考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中的赋权理论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我的女巫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