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互联网金融风险及防范措施的研究

2018-11-21王振兴

科学与财富 2018年29期
关键词:防范措施互联网金融风险

摘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革新,互联网金融逐步兴起,并展现出势不可挡的发展态势,到目前为止,互联网金融已广泛的融入到人民的生活中,推动着我国经济、金融、服务等方面的发展,满足时代的发展需要。但同时互联网金融也存在较多的风险,可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也可对社会造成较大的危害。因此,本文主要对其存在的风险及原因进行分析与研究,并提出一些防范措施,旨在降低或消除互联网金融风险,为互联网金融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以便使其更好的服务与社会、服务于国家及人民。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措施

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与互联网的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兴金融,是我国的一项重点发展项目。其主要是借助于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来达到资金的支付、投资、融通以及信息中介服务的主要目的。其在发展模式上,包括众筹、P2P网贷、第三方支付、大数据金融等多种发展模式,这些模式也较为符合当代社会的发展。在优势方面,互联网金融具有成本低、效率高、覆盖广等优势。所以,互联网金融得到广泛应用后,既为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并极大的便捷了人民的生活,甚至是说改变了人民的生活方式。但是,互联网金融也存在较大、较多的风险,其包括技术风险、信用风险、业务风险、法律风险、流动性风险等,一旦这些风险演变成现实,将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比如,P2P网贷平台倒闭、投资严重亏本、资金融通陷入困境等多种不良后果。因此,为了确保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就必须要考虑其原因,利用多种防范措施,以便防范风险的产生、防范风险演变成现实及降低风险影响程度。

一、互联网金融存在的具体风险及原因

1、技术风险。由于互联网金融是建立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之上,而这些技术的应用本身就存在较大的风险,所以,互联网金融也存在技术风险,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由于计算机系统本身就存在一些漏洞,一旦系统被病毒或黑客攻破,就会对各类金融信息造成极大的安全威胁;其次,技术选择风险。各项互联网金融业务需要选择合适的技术,而在实际中,并不能保证所用技术具有较高的适应性,因此,存在技术选择风险;第三,互联网金融需要不断的发展,但其发展需要相关技术的支持,如果技术不能够得到更新,就难以取得发展,所以,也面临着技术支持风险。

2、信用风险。由于互联网金融涉及到多方面的利益,在利益的诱惑下,该风险是互联网金融风险较为常见的风险,也极易演变成现实,对社会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信用风险主要存在两种形式的风险,其一,人与人之间的信用风险,其主要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互联网完成的借贷,不仅存在借贷人失去诚信或者其它原因不能如期还贷的风险,也存在放贷人不按约定而提前收回本金和利息或者单方的增加利息等风险;其二,人与平台之间的信用风险。由于诚信问题或金钱的诱惑或着金融平台融资困难,不仅也存在借款人不能如期还款的风险,而且也存在平台倒闭、携款逃跑等风险,演变为现实后将造成各种支付失败,以至于使投资者亏损严重。

3、业务风险。业务风险也是互联网金融常见的风险,其主要是相关金融业务无法开展或者业务开展失败,导致无法收回成本或投资,造成经济损失。造成业务风险的原因也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互联网金融业务是在虚拟环境中进行,金融業务的种类、条款等较多,部分业务办理需要复杂的操作过程,在操作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失误,使互联网金融面临业务风险;其二,互联网金融需要提供各种信息,但信息存在造假、篡改、捏造等情况,而在业务的办理中又难以及时的发现其问题,导致相关业务的开展面临极大的失败风险;第三,在金融领域,每年都会有较多的新业务、新的金融产品出现,但业务及产品推广存在不被社会所认可的可能性,导致业务风险的产生。

4、法律风险。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需要我国法律法规的支持,各项工作的开展也都需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但在实际情况中,很多业务、很多工作都存在没有依据法律法规来进行,这也就面临着法律风险。互联网金融面临的法律风险主要分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对于主观方面而言,主要是受经济利益的驱动,相关人员走非法途径或利用法律漏洞来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例如,非法集资、非法放贷、洗钱、欺骗或诈骗、洗脑、发展下线等,使互联网金融面临法律风险;对于客观方面而言,主要是参与互联网金融事务的相关人员无意中触犯了国家法律法规,也将会受到法律的处罚。

5、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也是互联网金融常见的一种风险,其风险往往具有较强的严重性,一旦发展为现实,将会给互联网金融造成致命的打击。其风险的形成也有多个方面。首先,对于互联网金融而言,相比银行来说,门槛相对较低,缺乏风险拨备金、不良资产计提准备金等准备金,无法应对短期资金需要;其次,由于经营不善,导致大量的资金外流,使互联网金融机构或平台内部缺乏足够的资金,使其陷入流动困境;第三,很多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开展需要大量的推动资金及流动资金,但由于筹资困难,不足以提供业务开展所需的流动资金;第四,如果出现短期的资产价值不足以应对短期负债,也将会造成流动性风险的发生。

二、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防范措施

1、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互联网金融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为了确保其发挥高效的效力来推动我国的发展,就必须要对互联网金融加强监管,以便确保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为此,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加强监管,首先,强化互联网金融准入方面的监管。对于准入而言,相关部门要对互联网金融参与主体机构的资产、规模、业务、网络安全要求等方面强化审核,确保准入的规范性、合法性;其次,由于互联网金融业务极易存在违规、违法等情况,其经营模式可能存在欺诈、隐瞒等问题,所以,需要加强互联网金融业务和模式的监管;第三,强化互联网金融数据的监管。数据通常是反映经营状况的关键依据,在实际中,也存在数据造假、捏造等情况,因此,也要加强对相关数据的监管,可以有效的预防流动性风险的发生。

2、完善互联网金融方面的法律法规。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任何事业的发展都需要有相关法律法规作为保障,对于互联网金融来说也是如此,同样需要相关法律法规来保障其健康发展、合法运营。针对我国法律在互联网金融方面存在的缺陷,必须要给予重视,依据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具体发展情况完善与改进相关法律法规,不仅要让相关法律满足当今互联网金融的法律需求,还要使相关法律实现全覆盖,避免法律漏洞的出现,才能有效的保障其健康发展。

3、建设信用体系。互联网金融也需要良好的信用作为必要的发展基础,因为良好的信用度才有助于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运营提高良好的环境。所以,针对存在的信用风险,我国政府部门应建立信用体系,把信用良好的主体与信用较差的主体做出明确的分类及明确信用等级,以此来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各参与主体遵守信用、信守承诺。为此,首先要搭建一个统一的信用平台,向相关机构开放,以便及时的查看各参与主体的信用等级。然后,在以信用平台为中心形成一个统一的信用体系,在发展过程中要不断的完善信用体系的建设,并且把信用较低的个人、机构、团体等拉入不良信用类别,可有效的防范信用风险。

4、强化互联网金融技术的应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所以,针对互联网金融所面临的技术风险,互联网金融机构应强化互联网金融技术的应用,以便确保金融平台的安全运行。为此,一方面,相关部门应加大研发资金的投入,为技术革新、创新提供必要的支持,使互联网金融技术得到不断的更新与进步,才能够有效的避免漏洞的产生及抵御黑客与病毒的入侵;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机构在技术选择方面要慎重考虑,或者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帮助其选择,确保相关技术应用得当、合理。

5、加强违法、违规的打击力度。有效的监管也需要有力的打击才能起到有效的震慑效果。对于互联网金融而言,有效的打击可遏制主观性的违法行为,包括因主观性的诚信缺失造成的违法行为、有意的利用法律漏洞等多个方面,具体的来说包括欺诈、隐瞒、洗钱、携款潜逃等多种不良行为,必要时要给予刑事处分。可起到有效的震慑作用,可以有效的避免信用风险、业务风险、法律风险的发生,所以,互联网金融机构要加强违法、违规的打击力度。

6、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对于流动性风险而言,除了利用有效的监管以外,还需要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其主要是对各类体现出流动性风险的数据、信息等各项类指标制定科学临界值,当指标达到临界值时就要及时的发出预警,便于及时的处理,防范风险的发生。比如,当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债务升高到临界值时或者用于流动的资金额度降到临界值时就会发出预警,这时,相关负责人就应该启动相关措施,降低其风险或消除其风险。另外,由于互联网金融存在于虚拟环境中,使很多风险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并逐步演变为现实,而风险防范机制也适用于其它风险的预警,所以,为了防范金融风险,需要建立全面的风险预警机制,才能对各类风险掌握的更加全面。

三、结语

互联网金融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其推动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但由于互联网金融存在较大、较多的风险,对其自身的健康发展带来较大的威胁,也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要利用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信用体系、强化互联网金融技术的应用、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以及加强违法和违规的打击力度等防范措施,才能更加有效的防范其风险的形成与产生。

参考文献:

[1]曹晓路.金融消费者利益保护与互联网金融监管的规制路径——基于比较法视域的考察探究[J].时代法学,2017,15(01):54-64.

[2]卢艺芬.基于P2P网贷模式的互联网金融风险识别及管理[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8(02):44-49.

[3]王立勇,石颖.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机理与风险度量研究——以P2P网贷为例[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8(02):103-112+148.

[4]郭纹廷,王文峰.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与防范——基于相关利益主体的视角[J].当代经濟研究,2015(02):92-96.

[5]何文虎,杨云龙.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研究——基于制度因素和非制度因素的视角[J].金融发展研究,2014(08):48-54.

作者简介:王振兴,出生年月:19881219,性别:男,民族:汉,学历:本科,研究方向:金融学.

猜你喜欢

防范措施互联网金融风险
网络支付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网络监听的防范措施
PPP项目中的常见风险识别及防范措施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
企业纳税筹划风险及防范措施
煤矿井下测量的常见问题及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