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锦的图形表现研究
2018-11-21刘莲莲
刘莲莲
【摘要】壮锦图形的演变是人们强化民族特性、精神生活的一种意象化反映。收集壮锦图形资料,讨论其追求以线造型的图形观念、运用几何图形展现物质世界以及用壮族特有的色彩观强化图形意识,为加强广西本土设计中的民族化表达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壮锦;图形;民族化;本土设计
一、广西壮锦的图形发展
广西织锦艺术延续了几千年,被称为承载着民族文化记忆的“活化石”,它是广西壮族人民一种民族智慧的再現。其制作注重手工性,是利用棉线和丝线手工编织而成,图形精美、色彩斑斓,整个锦面洋溢着编织者对生活和民族气节的一种热情和格调。“壮锦”图形融合着壮族这一古老民族的特有风格和情调,带着历史的洗礼和长期的文化积淀,将物质的实用功能与人们的精神需求紧密相结合,进一步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精神追求。
相传早在宋代,壮族人民便已生产出我国最早的“白质方纹”壮锦,其图形以方格纹为主,但色彩单一,这便是壮锦发展的起步。随着人们对精神生活追求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变化,壮锦的图形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壮锦在延承传统方格纹的基础上,出现了以几何图形为主的造型观念,例如:“卍”字纹、“干”字纹、“回”型纹、“云”纹以及一些五彩花纹等,再辅以各式各样的动植物图样,如鱼纹、鸟纹、虫纹等,呈现出一种内涵风韵、绚丽多姿的图形境界,这是壮锦的一大进步,也是社会物化的结果。壮锦的发展是劳动人民生活的产物,它服务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其图形的变化也随社会的日益繁荣及人们生活需求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壮族人民对壮锦的挚爱和热情不断加深,壮锦由最初的单以服饰为载体慢慢扩大到被单、被面、地毯、沙发布等多方面的应用,由此,也促使了广大织锦的劳动人民带着本民族的风俗情趣和特色,将更多的民族气息如自然环境、祖国山河、生活场景、风俗习惯等概括成美观大方的图形编入壮锦中,使其语言表达更加形象化、丰富化。再随着后来民族大融合,壮锦受汉文化影响,出现了“双龙戏珠”“猴子滚球”“凤穿牡丹”等吉祥图形,甚至出现了具有象征意义的汉字图形,例如“福禄寿喜”等。近年来,受旅游业的发展以及民族世界化趋向的加强,壮锦的编织也日趋产业化,它带着其特有的民族气节逐渐走出大山、走出国门,其表达也日益呈现出一种时代感,迎合着大众的口味,将一些时尚风景画和富有时代信息的图形如民族团结、桂林山水、历史文化场景等通过抽象概括、编织展现在人们的视野里,既表达着壮族的民族故事,也诉说着现代的一种社会意识。壮锦的图形表达在延承传统的同时,慢慢地将地域特色和造型观念强化,形成新的语言,表达着人民对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二、广西壮锦的图形化特征
壮锦是壮族人民内心的真实反映,也是对生活、大自然和民族文化的一种热爱和崇敬。织锦人没有受过艺术的培训,却有着艺术的诉说能力,将浓郁的民族意识和生活气息蕴含于壮锦的图形描述里。他们将自然界的动植物形象及民族环境作为创作素材,通过夸张变形和抽象处理,概括成图形表现到壮锦图面上。
(一)以线写形的图形表现
壮锦是壮族人民经历几千年发展后流传下来的一种风俗文化的表现,它体现着壮族人民最深层次的审美意象。
壮锦是由棉线和丝线编织而成,其方法一般为以棉线为经,丝线为纬,如图1(图片来源于广西民族博物馆)。也正是由于受经纬交织这种工艺的限制,使得壮锦图形的表达里没有蜀锦、刺绣等工艺品中的丰富线面变化。在壮锦的编织过程中只能强化线性的编织和组织规律,织锦艺人遵从自己的创作灵感,将表现物象进行大胆的夸张、抽象、概括,将繁琐的图案提炼,最后用简单的线条进行呈现,从而反映出内心对物象的一种情感意识。壮锦以线写形使得图形意味性更强,其表现力更加的自由流畅,简单的线条描述摆脱了繁琐的物象束缚,以神表形,增加了其神秘味道和感情色彩。
龙纹、凤纹是壮锦中典型的线性化图形形象,如图2(图片来源于广西民族博物馆)龙纹的图形表现延承了汉族对龙形的追求,以线简化,讲究神似,而图中凤纹的图形造型则融合了孔雀、锦鸡、公鸡等动物的特征,以线概括,简练而又不失神情,大方而又蕴含寓意,这种线化的处理方式既将人们心中的图形意识进行了展现,又增添了壮锦的趣味性,是壮族人民长期积累的产物,也是一种民族风格的展现。
(二)构成方式的几何化
受经纬编织工艺的局限,壮锦表面精致细密的图形受到了限制。因而几何形式的表达成为壮锦表现的主要图形特征,通常以回纹、水纹、云纹以及各种植物概括排列而成,简练而又不失趣味,大方而又繁密。
壮锦图形构成方式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在编织中运用单个几何图形相互连接,采用的是在平纹上编织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的方法,在编织过程中组成一个整体视觉不断延展的复合性图形,这种方法使壮锦的表达显得朴素明快,更加有序,加重了整个壮锦作品的整体统一感,也体现出壮族人民朴实大方的性格。
第二种方法则是在壮锦的编织过程中,将大小不同的几何图形或是类型不同的几何图形共同表现在锦面上,例如同心圆图形、复合的方格图形等,这些图形在锦面上表现的密集而又具有韵律感。几种图形用几何化的方式共同展现,既统一又不失个性,呈现出一种秩序、严谨、和谐的美感。
第三种,在壮锦的经纬编织时,用几何图形做底,在上面根据需要塑造各式各样的图形,如凤穿牡丹、狮子滚球、鲤鱼跳龙门、桂林山水、民族团结等美好生活的场景,用以形成复合化图形。这种表现形式颜色丰富,层次感强,具有一种浮雕的立体感觉,这是壮锦与汉文化及时代相结合的表现。几何化图形的底面处理,增加了锦面的装饰语言,更加衬托出各式图形的韵味。壮族人民在遵从壮锦编织传统基础上的革新,也将壮锦的简单几何表现形式辅以更加明确的展现意味,增添了壮锦的语言表现内容。
壮锦利用本身的编织特点,根据物象的特征,经过提炼、抽象表达,将图形的构成方式概括成简单的几何形式,简单大方,是壮族人民在物象的形式特征基础之上思想化的一种呈现,也是对本民族性格的一种反映。
(三)图形造型的民族地域化
壮锦是人们根植于广西壮乡长期积累和发展的一种产物,是人们取法自然,加工提炼,在编织过程中大胆概括而成的,也是壮乡风俗民情的一种物化表现。随着社会进步,精神文化需求的提高,壮锦作为一种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性、地域性的一種象征,承载着诉说民俗民风的责任。
壮锦在美化生活的同时还承担着嫁妆的角色,也是情人间相互交换的信物,在一些生日祝寿、小孩满月等习俗中也经常作为礼物赠送。而在传统的农耕社会里,人们受到思想和信仰的禁锢,不论是壮锦的图形编织还是工艺性都是母姐或邻里之间交流学成的,壮族姑娘继承老一辈的手工技艺,代代相传,这就使得壮锦的图形表现成为一种传承,这种传承铸造了其图形的民族特色性,蕴含着壮族特有的地域化特征。再者,壮锦的形成与壮乡的民俗文化、节庆活动有着密切联系,广大的织锦人大多来自于山村妇女,她们长期居于山区,很少与外界交流,壮族流传下来的民风民俗习惯和宗教传说对其影响深厚,在织锦过程中她们怀着深厚的地域民族情结,受自身传统思想的束缚,在对图形的造型上遵从自身的民族意识和地域特色,取法自然,而缺乏了一种接受新事物的思想意识。因此,在壮锦的图形表现上有着独特而浓厚的壮家人情怀,这种情怀诉说着一种民族风俗化特点,其图形的处理也蕴含着壮家人浓烈的区域意识,从而赋予壮锦的图形造型一种地域化的情感展现。
壮锦的图形表达重意轻形,注重神似,是对本民族几千年风俗文化的一种诉说,它的发展是当地劳动人民精神的追求,是一种民族地域化的再现反映,其图形的表现体现出一种特有的地域情怀,展现着人们根深蒂固的民族意识和民族风格。
(四)民族色彩强化图形表达
壮锦图形具有强烈鲜明的艺术性和符号性,它是壮家人内心情感的一种反应,其注重简练概括图形、辅以浓重艳丽的壮家色彩的意识处理,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
壮锦图形简练大方,其色彩处理蕴含浓烈的民族意识。壮族人们的生活习惯及地理位置,形成了其特有的色彩观,他们的生活比较单一,人们尤爱纯色,在壮锦中对比而成,喜欢红配蓝,花红配翠绿等强对比色彩。壮锦有经纬两线组成,纬线多用纯白、大红、杏黄、翠绿等色,用做底色,经线则用对比强烈的色彩编织组成,人们将补色与对比色大胆结合,形成一种特有的壮家色彩观,使简练单一化的图形更加的生动突出。其浓烈的色彩对比配以简易的图形,对比中蕴含调和,素雅中诉说色彩,加强了图形的装饰效果。这种对比强烈的色彩观就起到了突出点线面构成的作用,色彩与几何形的结合,形成一条条隆重艳丽的色彩感,突出了图形的视觉效果。这种运用色彩强化图形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既将民族的色彩意识表现得淋漓尽致,也进一步赋予图形以诉说语言,具有鲜明的民族地方特色。
例如图3(图片来源于广西民族博物馆)在壮族汗巾的编织上,采用棕色作为底纹,在上面编制出米黄和红色,并用醒目的湖蓝色强化几何图形意识。虽然上面的色彩对比较少,但却使锦面的图形更加醒目,使得简单的图形更加的蕴含着诉说的意味,将图形的装饰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这种以色彩诉说图形的表现方式是壮锦所特有的,也是一种民族文化和追求的象征。
三、壮锦图形对广西本土设计的启发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广西作为一个民族大省,其本土设计更应该突出自身的民族特色,寻求一条自我发展之路。壮锦艺术作为一种民族特性化的产物,对广西的本土设计起到了不可争辩的推动作用。
首先,壮锦中的图形造型大多取法自然,虽然朴素简单,但都是织锦人对真实物象的一种主观诠释,他们经过抽象加工、夸张简化处理,通过简单的线条及几何形将内心情感通过图形传达到锦面上。借物寓意,壮锦上的图形变化寄托着壮族人民的民族情怀,体现着他们内心的祈祷,反映着壮家人民特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民族意识的再反映,也是一种民族性格的表现,它寄托着壮族人民的精神情感和民族性格。壮锦图形的意象化造型迎合了现代化设计对民族反映的追求,将民族设计层面提升至更高的层次,为设计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及创作意识。其呈现出的民族特色风貌,为广西本土艺术设计提供了一个创作的指引。
其次,色彩是增强视觉效果的一种表达,其最有力的传播方式就是对比,色彩的对比为图形的诉说提供了语言的支持。壮锦用色彩对比强化简练的图形的处理方式,为我们的民族化设计提供了理论及现实依据,是我们在设计中应该吸收学习的,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民族的特色素材,也为我们的本土设计增加了诉说语言。壮锦图形中强对比色彩手法是对民族性格的诉说,也是一种民族特色的阐述和代表,为广西本土设计增加了语言趣味,奠定了民族设计的传播基础。
结语
壮锦设计中的图形元素带有一种现代设计语言的表现,不论从线、几何形还是到色彩的衬托都是一种设计艺术的特征,满足了现代人们对简约、个性的追求。饱含热情、富有民族风格的图形处理为广西的本土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创作依据和素材,将这一图形造型意识运用于当代本土艺术设计中,进行现代挖掘和再创造的尝试,是对壮族风俗民情的一种继承和宣扬,为我们在遵从民族意识方面走出一条有广西特色的设计之路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1]吴淑生,田自秉.中国染织史[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2]张声震,主编.壮族通史[M].南宁:民族出版社,1997.
[3]巫惠民.壮锦几何图案渊源初探[J] .广西民族研究,1986(4).
[4]滕书筠.广西少数民族织锦图案的审美意蕴及现代价值[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1(1).
[5]宋金良.广西民族织锦的艺术特点[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1980(2).
[6]尹翠君,任立昭,蒲明辉.广西地域特色设计元素的分析研究[J] .包装工程,2010(12).
[7]李芃.民间图形的现代审美与创新[J] .商场现代化,20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