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画道
2018-11-21房静
艺术是心性的自然流露,每当毛笔拂过纸面,洇润的墨色徊还,就是与自己最真诚的交流和心迹的自然呈现。
作画如修行,静境为难,唯心无尘埃,方得笔下隽永……导师何家英先生的言传身教时时感染和激励着我,教我以最真诚单纯的心境对待绘画,通过对墨迹的审视而警醒和认知自我。
唯愿默默的体悟生之静美,使之于笔下纯化而再现。
《藏女》
2005年深秋西行考察,那是我第一次走进藏区,看到什么都倍感新奇:牦牛、雪山、草原、喇嘛、藏族姑娘、孩子……看到什么都觉得入画,满脑子都是绘画素材在翻腾。回到学院后,却一时不知从哪个角度去诠释它们所带给我的震撼和美感。后来,坐在教室里听着循环往复悠扬凝重的乐曲出神,脑海里开始浮现出藏区那刺目的阳光,凛冽的寒风,藏女迷朦又坚毅的眼神,粗糙的双颊,干涸的唇……对藏族女子的印象如默片般映现出来。我把这些感觉糅合到一起创造了《藏女》这个形象,我慨叹藏族人民在恶劣地域环境下展现出的刚毅坚忍之气息,敬仰她们拥有的虔诚信仰和纯净无染的心灵,也想借画笔表达自己对他们由衷的祝祷。画面中我想用最单纯的色彩和形式构成,去表达我对藏族女子内在美好品质的理解。在画的过程中最耗时耗力的是对羊毛帽子的渲染,要想达到理想的松松绒绒的羊毛质感,就需反复多遍的渲染,大概有半个月的时间我在晕染帽子,最后终于积出来了比较理想的虚虚实实的羊毛韵致,虽然画幅不大却耗时很久,仅用最平实传统的渲染技法去表现画面的造型空间和质感。这幅画我给它取名《藏女》,这也是当时我的导师何家英先生比较满意的一幅画作。
《夏河阳光》
艺术要自然的流露心性,有感而发。我选择藏区人物题材,是因为藏区神秘独特的风俗民情深深打动吸引了我。那里离天空最近,有神山圣水,自然景观雄浑,民风淳朴。他们生活在世界之巅,气候环境非常恶劣,随时面临生存的考验。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应该是无奈无力与不可知的,即便这样,他们依然深爱着自己的家园,虔诚的信仰着心中无上的神灵,年年月月长叩在朝圣的途中。至今我的记忆里还时常浮现出那一双双真诚执信的眼睛,耳畔回响起嗡嗡的转经筒的声音。这一切融汇成一幅幅多彩有声的画面,在我心中慢慢积淀起一种莫名的伤感和油然而生的敬意。“物以载道”,我想借绘画语言刻画他们空灵澄澈不染尘俗的心,用平实的画笔表达最打动自己的这份自然存在,以抒发对她们真诚祝祷的挚爱情怀。
《雪霁》
《雪霁》是对藏族小姑娘形象的刻画。我喜欢表现她们澄澈无染的眼神,藏区的孩子和繁华都市之中的孩子眼神真不一样,油油亮亮的清澈,令人想起碧空里的星星。纯粹的东西总让人心生爱怜,所以画面人物总有自己心境的影子,平染了几许淡淡的感伤。
《祈愿》
《祈愿》里的母与子形象是我一直想画的题材。年轻的母亲背负着睡梦中的孩子,手执做供养的哈达和酥油灯,天未启明便去朝拜去转经,心心念念里是吉祥的祝祷与祈愿,脊背上载负着的是未来,是希望,是年轻母亲所有的寄托。她膝边站立的孩子眼神充满憧憬和疑惑,仿佛正用懵懂的眼睛审视这个幻化多变的未知世界。我喜欢通过眼神的刻画去展露人物的心灵,在绘画的过程中用心与之交流,尽量丰满的去塑造心中鲜活的有灵魂的人物形象。
《霂》
霂是小雨的意思,想借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氤氲来象征学子们接受时代新知的洗礼和滋润。背景设为春夏相交之际,也是万物孕育着希望的时节。为表达青春的气息,我起草勾画了一组身背画夹或拿着调色板的女学生。画中形象都是对身边同学们日常生活状态的印记,具体画大稿的时候找了一些同学来摆摆动作做参照,完成时便已夏天了。对画面调性的把握是心境自然的流露,我不太习惯表现热烈奔放喧腾的场面,虽是刻画比较有朝气的年轻人动态形象,但创作的过程中,人物的气质神态却自然地趋于平静疏淡。我想自己还是喜欢平淡的美,画面调子染成一抹松松柔柔的青绿,呈现清新静谧的意境,这比较符合我心中对女孩子清纯净美品质的诠释。
《旌鼓吉祥天》
《旌鼓吉祥天》这幅作品的创作素材是我深入藏区生活一个多月采风得来的,取材于传统的藏族民间节日上的艺术表演,其中藏戏作为强烈民族文化特色的艺术符号跃入眼帘,整个表演透露着浓厚的地域特色和祈福迎祥的美好热烈的情感愿望。画面前景浓缩为老、中、青三代形象的结合,作為藏族新生代的坚毅阳光的小伙儿和中、老年朴厚沧桑人物形象的对比,呈现出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物阅历背景及丰富的内心认知世界,也是对藏族独特文化艺术遗产得以传承延续之现状的一个视角呈现。
在西藏,纯民间或纯宗教的事物是难以区分的。作为独特的民间艺术表演形式的藏戏面具,是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的,既充满力度、戏剧性以及强烈情感,也是其宗教情感与生命意识的一种精神物化形式,具有不少宗教气息。冯·奥格登·沃格特认为,“宗教始终是艺术的泉源,而崇拜艺术则是一切艺术之母。宗教礼仪与艺术在表现情感生活方面具有共同的根,原始艺术,至少是戏剧的形成和发展,在情感方面源自于宗教礼仪”。
我也想表现在自然面前这种令人敬畏的神秘感,描绘藏族人民对超自然力的信仰和既强烈又朴实的情感世界。
作为人物画家,房静始终以一种宗教的虔诚热爱着人物画艺术,从事着人物画的创作。房静内向的性格决定了她极具学术冷静的思辨力。她深解艺术与时代的关系,努力把握和感悟时代精神的脉搏。她没有盲从追“风”,而是坚持继承民族优秀的传统以表现当代人的生活和情感。她用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敏感去体察着芸芸众生,用艺术家的真诚去寻觅着当代艺术作品中普遍失却的精神家园。房静的藏族人物画蕴含着浓厚的宗教情怀和略带原始感的淳朴气息,是对真善美的讴歌,包含着对现实真切的人文关怀。细细品来,画面中似隐含着些许的茫然和伤感。表面上看,她是表达着对少数民族人们的生命状态的肯定和向往,生存状态的担忧和同情,其实更是对人类生命状态的深层关注。
——何家英
房静
山东青州人。2002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国画系,获学士学位。2003年考取天津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师从何家英教授,主攻工笔人物专业,2006年毕业获硕士学位。2013年至今为山东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文艺学专业在读博士。2007年至今任教于山东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工笔画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