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2018-11-21佛桑
佛桑
孔祥和与绘画的缘分,许是与生俱来,仿佛白山黑水没有多余的色调,得山水深恩,感草木情意,入了心就抹不掉。
中国画独特的艺术美,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人格意识在艺术中构筑是一个突出的文化现象。解读孔祥和笔墨人格精神在理想的美境中,即“心与物异”的主客间的合一,在本质上得到了终极的契会,体现了他在观察大自然的时候,不是把物理当成画理,不是把自然规律当成艺术规律。他的画风充满了一种绘画的人跟景物之间的情感互动。一种交流,和大自然的交流,把中国花鸟画讲究的意趣美表现的淋漓尽致。
不以尘事为念,不慕虚名浮利,有着隐士超脱的情怀和风度,可以说他对中国画的热爱是深入骨髓,挥之不去的。那种感觉是一种永远不知疲倦,和随时都能燃烧的激情。是一种永远画不完也画不厌的美。千余年来,中国画一直推崇的是“以形写神”“气韵生动”。它的写意性是中国艺术的核心和灵魂,也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观,与中国文化以及中国人独特哲学思考是分不开的。孔祥和深知,中国传统文人推崇绘画的价值,是将画融入文化中,深厚的人文修养,能拓展艺术境地。为了加强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他以儒家和老庄的哲学思想作为理论基石,在垂范灵境中寻绎着“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把这种“合一”自然的融汇贯彻到作品中。他把对大自然的热爱融入水墨中,一点一墨真性情,通过物象去抒写心扉,他以“小我”的生命情怀去契会世界之大生命。以善美人格去绘写真诚无伪的生命情怀,这“生命情怀”就是他以人生信念中强烈的质朴对万物的关注。他钟情于广西大地随处可见的花卉、朱槿花、三角梅、山茶花、芭蕉、菊花、荷花、美人蕉、佛手莲、紫藤等这些具有地方特点的芳草气,被他升华为“盈池”“高士风范”“蕉阴溢香”“一壶香茗听芭蕉”“迎的采红醉滨城”。综观孔祥和的作品,我们不难看出,他的花鸟画在承袭前人的基础上是下過苦功的,他的画既有北方汉子的雄浑苍茫,又有江南男子的秀美灵气,既有传统花鸟的笔墨技巧,又有现代会画语言的变革。南方的山清水秀不仅凝结了画家的情感,也滋养了画家的胸怀,他擅于将古人的品性作为自己努力的楷模,落笔似流水行云,自在随心,以老庄的“乘物以游心”勉励自己。浓密浑厚的笔墨,表现出他自身传统绘画功力,从不同的角度诉说着画者心灵深处对周边美好事物的诗意表达和感悟。正所谓“画已尽,而意不止,笔画止,而势不穷”。
细品孔祥和笔墨,广西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生命历程,直接影响了他人生的价值取向和审美准则的构筑。他的花鸟画之所以感动人,亲近人,就在于他的这种质朴,清纯的南国情怀中隐藏着对灵性的感悟,他的画既不冷峻,也不奇肆,没有一点诡谲奇异之笔,更多的是一种平淡和勃勃生机。他早期的作品还有一点“做”的痕迹,现在倾情于韵格,如果他不放下先前的糙粝,他如何对得起自己多年前就开始的辞职南行,这一切都缘于他的人生选择。他把对万物的炽热之情深深地融入到笔端“笔墨之道,本于性情”数年来与画作相依为命,寒窗灯影下苦乐交织,当是冷暖自知,时间越长,他越庆幸自己的选择。
笔墨是中国画的精华,物化载体与精神折射。不同的行笔和墨色的千变万化会使书画作品变得更有情趣,有气韵,可以说他的创作完全是为了追求自己的境界,从不迎合风向或趋时附会,“躲进小屋成一统”。看似简简单单的小花小草在他的笔下就嫣然有了生命力。画花画鸟,绘枝绘蔓随心所欲间便成了世间的有情物。更重要的是从笔调的轻重急缓,柔劲坚挺变化中,透露出画者心手相应的律动感。在着色上他广泛应用了胭脂、朱砂、石绿、藤黄、焦茶、花青等颜色,充分发挥了色彩的性能,掌握了对比调和,枯湿浓淡,墨分五色的运用以及渲染的技法,整个画面饱满,热烈,布局疏密有韵致,主调明朗而不含混。同样在书法上他也是偏好汉简,汉简最主要的特征乃用笔率意,自由不羁,看似随意涂抹,笨拙生涩,但品之味之,不无离尘脱俗,率真拙朴的个性,正好契合了他的主观感,情趣味。
绘画如酒,越“老”越醇,可俗可雅,贴进生活而又充满诗意,希望他的作品如酒,越酿越纯,越存越香。
孔祥和
字伯卉,号卉农,别署一品庐,弄文草堂,陌上居士。祖居山东,生于吉林,孔氏七十五代后裔。1988年毕业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同年毕业于上海东方艺校。现为广西美术协会会员,广西中国画学会理事,广西书法家协会会员,北海市美术家协会理事,北海市画院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