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EP范式下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2018-11-21胡玲刘旭阳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9期

胡玲 刘旭阳

摘要:提高学生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是改善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本文以探索型实践原则(EP)为指导,确立了以自选话题学习为途径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模式。经过一学期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此途径能有效改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并最终提高学生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EP原则;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自选话题学习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9.08.018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8)09-0063-04

一、引言

《大学英语课程要求》(2007)明确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打下较扎实的语言基础,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之一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Holec于1981年首次提出自主学习能力的概念,他指出,自主学习能力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即学习者能对自己的每一个学习步骤做出决策,包括确定学习目标、决定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选择学习方法和技巧、监控学习过程及评估学习效果。自此之后,教育研究者们对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概念进行了不同维度的界定,有的学者认为自主学习能力是一种学习能力,有的学者则认为自主学习能力是一种学习行为。但是,不论哪种维度的界定都有一个共同点,即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学习者自己掌控自己的学习,自己为自己的学习行为负责。然而,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应该忽略教师的作用,尤其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在培养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与帮助尤为重要。

二、EP原则的内涵

1991年,Dick Allwright和Kathi Bailey提出了EP(Exploratory Practice)的概念。其核心理念是:实践者(教师与学生)通过日常教学活动本身来加深自己对语言课堂生活质量的理解(郑志恋,2009)。它主张将教学活动与研究相结合,在理解课堂生活质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研究,解决教学中的困惑,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Allwright(2005a)认为探索型实践的提出是基于两个道德因素:(1)为了弥补研究者和教师之间巨大的裂痕;(2)为了避免以教师为本的课堂研究所带来的极度倦怠感。在此道德基础上,EP有七项主要原则:(1)把“生活质量”放在首位;(2)理解语言课堂生活是主要任务;(3)关注课堂上的每个人;(4)教学过程是要让大家关系更亲密;(5)教学使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6)将理解活动融入课堂活动之中;(7)把教学过程变成一个持续的事业。Allwright(2005a)认为,EP原则会为师生共同度过愉快而又高效的课堂时光奠定基础。

EP原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来审视语言课堂:要解决教学问题不能只单单依赖技术层面,不能方法论至上,关注教师与学生的课堂生活质量,解决道德层面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课堂。

三、以EP为范式的教学研究

以EP为范式的教学研究通过理解课堂生活质量来理解教学活动,最后解决教学难题。教学研究与课堂理解相结合,使师生共同发展,把课堂变成教师与学生重要的生活经历。下面的案例都是EP指导下的教学研究。

章汝雯(Zhang,2004)在Using the principles ofExploratory Practice tO guide group work in an exten-sive reading class in China一文中写到,起初她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对词汇与语法教学采取讲授法,发现教学效果不理想后,继而改用以学生为中心的交际教学法,不再对词汇与语法进行讲解,随后发现教学效果仍不理想。受EP原则的启发,她开始关注课堂的生活质量,为了能让班上每位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她决定采用小组讨论教学法。她将班级分为四个小组,小组组员轮流担任小组长,任期l周,组长决定本小组每单元相关学习任务,组员根据任务主题查找相关资料,完成任务。教师每单元开始之前组织小组长开会,讨论本课可以探讨的话题。经过两周的实验后,她发现学生对这种教学方法比较满意,学生课堂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得到改善,课堂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郑春仙(zheng,2012)在Understanding thelearning process of peer feedback activity:An ethno-graphic study of Exploratory Practice一文中以EP原则为指导,来理解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写作课堂中的同伴反馈活动。作者通过课堂观察、文本分析、课堂讨论、访谈等活动来探究同伴反馈是否是一种有效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及同伴反馈的优势与劣势。通过理解课堂,她对写作课堂上的同伴反馈有了三层理解,并发现了五种同伴反馈模式:合作型、专家一新手型、主导一主导型、主导一被动性与被动.被动型。作者指出,前两种模式是互惠型的而后三种则不是。教师在同伴反馈活动中应该充当导师,顾问甚至是学习伙伴的角色。这个研究给我们的启示是只有理解课堂生活才能理解教学活动,教学过程应该摈弃工具理性的束缚,关注学生与教师的课堂生活质量,师生共同发展,才能构建有生命的课堂。

Croi Crane(2015)在Exploratory Practice in theFL Teaching Methods Course:A Case Study Of ThreeGraduate Student InstructorsExperiences一文中提出,EP原則是反思性的教学模式。Crane在文中用叙事的研究方法探讨了,在美国一所州立大学的外语教学方法课程(FL teaching methods course)学习中,三个母语分别是英语,西班牙语,德语的研究生如何在自己的FL课堂上使用EP的七个原则来理解自己的课堂生活。通过分析她们的教学日志,Crane发现教学新手(Olivia and Esteban)在EP的实践过程中更像技术员,他们更侧重于课堂实际问题的解决而不是课堂生活的理解。这个案例研究表明教师需要完全理解EP原则,需要通过长时间的实践与练习将EP原则融入到自己的反思实践中去。

四、本文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天水师范学院2014级化学教育专业一个班级的学生(22名女生,26名男生)。研究时长为一个学期。作者试图在EP原则的指导下通过理解课堂生活质量来理解教学及学生对教学的反馈,使学生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找到提高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并探究此方法对提高学生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定量分析。首先用调查问卷对受试学生进行试验前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测评,然后在EP原则指导下探索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模式,经过一学期的实验后,用调查问卷再次对学生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测评,来检验此培养模式能否有效促进受试学生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调查问卷的设计依据是胡杰辉(2011)外语自主学习能力评价量表,主要包括学习动机、自我效能、元认知策略和学习策略四个维度,29个项目。问卷采用LIKERT五级量表法,即“非常赞同”(5分)、“赞同”(4分)、“一般”(3分)、“不赞同”(2分)、“很不赞同”(1分)五级。调查问卷所获得的数据皆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三)实验前学生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测评

为了使实验有的放矢,在实验开始前了解受试学生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现有水平非常有必要。调查问卷数据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为了确保问卷结果的可靠性,先使用SPSS20.0对问卷进行信度分析。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表1显示此调查问卷的Alpha值为0.848,大于0.7.这说明此问卷结果具有良好的信度,问卷结果可靠。表2为受试学生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频数分析结果。

表2显示,受试学生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四个维度的平均值都小于中值,其中学习策略能力最为低下,其次为自我效能与元认知策略。学习动机略高于其他三项。这说明,受试学生现有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普遍较为低下。

(四)以EP原则为指导,确定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模式

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必须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课堂生活质量必须得到改善。笔者就现有的教学问题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了讨论,讨论结果认为现在的课堂不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主要是因为:(1)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2)学习材料单一,内容枯燥。(3)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低,课堂气氛不融洽。鉴于此,笔者决定采用自选话题的学习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自选话题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成若干组,各组经过讨论来确定本组的学习话题,选定学习材料,编辑检测内容,最后与全班同学分享。具体做法如下:A.将学生分为8个组(每组6名学生)。B.分组讨论来确定每组的话题。c.根据每组的话题,各组组员分工查找资料,编辑学习内容。D.以组为单位,与全班同学分享本组的话题和内容。

在自选话题学习过程中,看似教师的功能被弱化。实则教师需要付出比以前更多的努力和心血。学生在确定话题,编辑资料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的指导,与学生面对面的解决在这过程中出现的所有问题。学生在分享话题之前需要做PPT,给全班同学印发本组内容资料。教师首先要检查学生编辑的资料,提出改进意见,确保资料的正确性、准确性与可行性。其次,在各组分享话题之前,教师需要多次旁听每组的讲授并不断改进,才能确保分享过程的顺利进行。

同时,每个学生也都必须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否则小组任务就难以完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明显增多,教师开始与每个学生对话,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增大,课堂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教师与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都在不断进步,最后共同发展。

(五)研究结果

经过一学期的自选话题学习,笔者发现课堂生活质量明显不同于以往,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比以前提高,课堂气氛也更为融洽。为了量化受试学生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变化,笔者再次使用调查問卷对实验后学生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进行了测评。并将实验前后两次调查结果做了比对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表3表明实验后四个变量的平均值均高于实验前,而四个变量的标准差均小于实验前,这说明经过一学期的自选话题学习,学生的学习动机,自我效能,元认知策略与学习策略水平均有提高,且学生之间的自主学习能力差距减小,整体水平趋于稳定。为了检验实验前后学生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差异的显著性,笔者又对两次调查问卷结果进行了T-test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T-test的检验结果显示,受试者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在实验前后的差异显著。表中的T值均为负数,且.sig值均小于0.05.这说明受试者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明显高于实验前。

综上所述,经过一学期的自选话题学习,受试学生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在学习动机,自我效能,元认知策略与学习策略四个方面均有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对英语语言本身的兴趣增加。EP原则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课堂以自选话题学习为途径,能够有效的改善课堂生活质量,提高学生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五、结语

课堂也是一个小社会,需要教师和学生发挥各自的作用,扮演各自的角色,承担各自的责任,这个小社会才能和谐。教师和学生的课堂生活质量提高,学生主动性增强,有限的课堂就会无限的延伸。本文以EP原则为范式研究培养非英语专业学生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研究结果表明自选话题学习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改善课堂生活质量,最终让学生和教师共同发展。

[责任编辑:马妍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