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育人的理念落到实处

2018-11-21刘长铭

中小学管理 2018年10期
关键词:价值观理念改革

刘长铭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也是最根本的问题、永恒的问题。说到底,这是教育价值观问题,是任何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无法回避的问题。

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对教育价值观作出了更为全面、具体而深刻的阐述。其中培养“大爱大德大情怀”“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培养奋斗精神”“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等表述,以及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表述,是针对我国目前教育中长期存在的问题提出的,是对教育培养目标内涵的丰富,同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这些表述也是对全国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目标、新要求。

教育的改革就是对教育价值的新的选择。直白地讲,就是“什么样的学校是好学校,什么样的教师是好教师,什么样的课堂是好课堂,什么样的学生是好学生”。也就是说,学校应当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才能适应和推动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显然,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社会发展需求,对培养什么人的问题都要产生新的理解,都会提出新的人才标准。

新中国成立以来历次的基础教育改革,始終围绕着“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展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总的方向是由重知识传授到重能力培养,进而向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转变。这一发展过程也可以表述为由知识本位到能力本位再到人的价值本位的发展和转变。今天我们所理解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是指德智体美劳诸方面,也涵盖情感、态度、心理品质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等诸多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对“全面发展”内涵的理解也在不断丰富。

笔者四十余年的从教生涯,正经历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全过程,因此我对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过程深有体会。知识本位教育价值观主导下的基础教育,所追求的目标是尽可能多地帮助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前完成知识的积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是那个时代尽人皆知的口号。当然,我们并不认为那个时代的基础教育不重视能力培养。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认识到,学校教育不可能完成人一生所需的知识积累。学校教育就应当更加重视能力培养尤其是学习能力的培养。于是在我国,“双基”教学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得到普遍重视。与此同时,学校的课程设置和内部管理变革,也越来越趋向于多样、民主和开放,越来越多的学校采用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的多板块课程设置和“走班制”管理。

在对学校教育的价值和人的成长规律认识不断深化的基础上,结合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末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更好地体现了教育以人为本的价值选择。然而直到目前,我认为如何在教学中落实这些目标,仍是一个在实践中需要认真研究和探索的问题。我曾在一次全国性的教学观摩中,听到教师在下课前给学生总结道:这节课我们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应当掌握……显然,这位教师还没懂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不是一个说教的过程,而是一个需要教师用自己对学科的痴迷、对工作的激情、对学生的关爱和自己的生活态度,去浸润、影响、熏陶的过程,是一个让学生在学校文化生活中逐渐被同化的过程。

多年来的教育工作经历,让我感到我们的教育理念是先进的,我们需要的是将这些理念落实在教育实践当中。先进的教育理念之所以在实践中难以落实,有体制的原因,有用人机制的原因,有评价导向的原因,也有教育实践者的认识与理解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中央已经表明了态度和决心,下一步需要的是教育实践者凭借智慧和勇气,把正确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价值观理念改革
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
我的价值观
遵循课程理念,探寻专业成长之路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用心处事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