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六方合斗”审美感受

2018-11-21裴剑清

山东陶瓷 2018年4期
关键词:块面身筒泥片

裴剑清

图1 六方合斗

紫砂艺术发源于江南人文荟萃之地,人杰地灵,风水秀丽,在这里生产的紫砂器天然的带有江南特有的人文风味,并且随着在文人间的传播,整个中华文化的交相融合,让紫砂以江南文化特有的审美,结合了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文化创造出了当代紫砂艺术的辉煌。谈紫砂壶的审美,就不得不提到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曼生十八式,这十八种壶式可以说概括了形态众多的紫砂造型,图1这件“六方合斗”便是其中之一。

“六方合斗”的壶身是由上下两部分组成,而每一部分又分成六块泥片镶接,所以整个壶身天然的具有十二个面,棱角分明,线条非常的刚硬明确,在点、线、面的结构上具有非常明确的阳刚气息,可以说这样的壶身将紫砂方器的多变及规律完整的展现在了世人眼前,在工艺上镶接的工序较为繁复,是需要一定的耐心及镶接速度才能做好的造型。由于打泥片干湿特性,多块泥片镶接有先后,倘若制作的时间过长势必会造成块面与块面之间干湿不平衡的问题,这在烧制的时候就容易出现问题,喷水虽然能缓解这一问题,但却会形成新的问题,即泥片内外干湿度的差异,所以在制作这把壶身筒的时候,需要注重一个“快”字。

快速的镶接好壶身筒,将口底开出,为了让造型在视觉上更具有张力,壶的上部采用无肩设计,身口一体,直接开出壶口,这样一来加上嵌入式的壶盖,口盖和壶身就基本形成一体。作品“六方合斗”的壶钮采用过桥式,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壶身具有刚硬的线条,壶的钮盖又同壶身形成一体的轮廓,所以无论采用方钮还是圆钮,都会显得线条僵硬凸出,唯有过桥的曲线,加上钮身的线棱形成“方”味,才使得壶钮完全融入整体的轮廓之中,刚柔相济,阴阳互生,线条由此连贯起来。

决定好壶钮的造型,壶流的形态势必要形成对应和统一,由于十二面的壶身设置,以对称的角度来考虑,流和把自然要占据一个面,即向上的阳面,流身则根据壶钮的曲率,做出一个过渡的转折,向前弯曲,同时要注意棱线的走向要一致。之所以如此,在于壶面的角度过大,壶流并不能像其它类型身筒一样做出向上的曲线,所以反其道而行,嘴头齐整锋利,与身筒的形态气质一致。同样壶把的塑造也是如此,不过壶把除了要考虑到与壶流一样的线条走向连续的问题外,还要考虑到上下镶接的位置,所以整个把身要形成一个上阔下窄的收尾形状,将从壶流开始的棱线线条,落于壶底,形成对称协调有致的夹角,规整有度。

除此之外,整件作品还要加上壶身阳面上的刻绘装饰,可以说作品“六方合斗”将所有精彩的部分,包括形态,装饰都设置在了壶的上半部分,集中展示了壶最美的地方,主次分明,和谐有度。刻绘的一幅对弈图更是形神皆备,同本身壶面的质感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朦胧光缈的艺术效果。

单纯从刻绘效果来说,“六方合斗”并没有达到最好的效果,其阳面具有精工细刻的空间,但实际上,虽然形制上具有将刻绘进一步加工的空间,但在整体的装饰协调上并不需要如此,因为过于细致的刻绘装饰与“和斗”的线条气质并不相融,装饰的过细反而喧宾夺主。所以这时候为了更好的审美,在装饰上需要进一步的“藏”,会“藏”画面才会更好更妙。

总的来说,整件作品神态矫健,线面衔接过渡平稳,美妙绝伦。壶身刻绘人物简便,寥寥数笔就勾勒出神态轮廓,叙事抒情,临空画景,将中国美术留白留空的手法运用到了极致,既是风雅又显周正,文人气息十足。

猜你喜欢

块面身筒泥片
泥片在陶瓷雕塑创作中的表现探究
古代手制陶器上的泥片缝隙和泥条缝隙
山水清音
动物乐园
泥片成型在陶艺创作中的运用手法及艺术特性
江苏盱眙泗州城遗址出土紫砂器
浅论水墨构成的块面分割美
紫砂壶艺成型方法与表现形式研究
紫砂壶艺创作方法新探
传统制陶工艺的前世今生
——传统泥片成型工艺研究与现代陶艺技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