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节瓶”的艺术和装饰魅力

2018-11-21

山东陶瓷 2018年3期
关键词:身筒花瓶紫砂壶

冯 伟

图1 高节瓶

从历史上看,紫砂花瓶的发展一直都是较为冷僻的紫砂陶艺分支,当代紫砂花瓶制作所能借鉴和参考的,多来自于清代宫廷收藏,这些紫砂花瓶占据了绝大多数。而到了当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整个紫砂行业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一段发展时期,紫砂花瓶也因此进入了大众的视野,跟瓷器、青铜器、金银器花瓶的艺术性达到了同一水平高度,并由此开启了一段将这些器皿的造型特点结合紫砂材质,融合创新运用的时期。精雕细刻,质朴大方的紫砂花瓶,同紫砂壶一道,成为紫砂艺术行业的一个重要分支。

紫砂花瓶的出现要晚于紫砂壶类,所以它的制作和设计相对于紫砂壶更加的博采众长,虽然制作上与紫砂壶相似,都是打泥片、打身筒然后镶接,但由于没有壶流、壶把以及壶钮的限制,紫砂花瓶的造型在纵向上可以更加随意一些。可以说历史上的陈鸣远是制作紫砂花瓶的姣姣者,他将紫砂花瓶与其他文房用具囊括进紫砂造型艺术当中,并进行了充分的文化包装,我们当代所创作的紫砂花瓶基本上由此而来。

图1“高节瓶”便是以方形身筒为基底,双柄双圈耳,高颈圆口,竹节饰,结合字画的形式创作而成的,这与陈鸣远充分的赋予紫砂花瓶文化价值可谓一脉相承。瓶身刻道:“喝道前行忽掉头,风情疑是旧从游。问渠了得三生恨,细雨空斋好说愁……”在瓶的这一面写情,依照艺术传统,要在另一面写景,于是一幅绵绵山水雅居室的图案便有了,情与景相对正是紫砂花瓶艺术形态和装饰魅力的体现。

瓶上的陶刻是其主要的装饰,为的是在紫砂淳朴的质感上求得美感,但是单纯的字或者是单纯的画并不符合中国传统艺术的表达方式,必要字画相谐,两者既不能表现出明明白白的关联,又不可以从头到尾没有联系,要让两者之间的联系朦朦胧胧、隐约可见,从而使作品“高节瓶”具有使人探究的乐趣,从而理解创作者的情感表达意图,从中吸取人文的审美观念,获得艺术上的享受。这件作品中郑板桥的《赠范县旧胥》只是表象,真正的情感其实融于画中。让人来回品味文字,反复咀嚼,从画中悟,这就是作品文化装饰意味之所在了。

从造型上看,“高节瓶”是一个四方镶接的形态,单看身筒并无法看出“节”味,但结合高颈,瓶底以及双圈耳的形态,高竹的造型便深深的刻印在脑海里,可以说这件作品本身并没有塑造成竹节的样式,但通过上下两个局部,以及左右双圈,将竹子的外形总结概括,浓缩到了整体的形态之中,这就造成虽然镶接时平肩线、圆口都没有相对细腻的处理,但这种粗而淳的质感,真正的将人的观赏视线从单纯的外形上挪开,从而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瓶上的装饰,可以说“高节瓶”从形态和装饰上把握住了轻重主次,充分表现出了本身的艺术和装饰魅力。

紫砂瓶圆口的润,以及方身的硬,用上下连贯的曲线完美过渡,通过线条块面的变化,方中藏圆,将竹子的韵味通过特点的浓缩,实实在在的表达,体现了紫砂传统的造型美。在这件作品上我们可以看到,紫砂陶艺并不是单独的个体,而是将各种艺术以及人文情感等融为一体,每一件作品都有着一条情感和艺术构成的脉络,沿着这条脉络,可以很清晰的看到创作者的创作思路,观赏的共鸣方式,虽然外在表现是造型和装饰形象,但内里仍然是情感以及文化价值。我们通常所说提高陶艺作品的意境,实际上是一定程度上提升创作者的文化表达能力,只有提升了文化的表达能力,才能更好的表现出所创作作品的艺术和装饰魅力。

猜你喜欢

身筒花瓶紫砂壶
此时无声胜有声——论紫砂壶“谦德提梁”的创作
大巧若拙,大拙至美——浅谈紫砂壶“供春”的传承与创新
论紫砂壶“洞天福地”的创作
紫砂壶的自然意趣——紫砂壶“怡情”创作漫谈
我画青花瓶
花瓶怎么碎了?
江苏盱眙泗州城遗址出土紫砂器
有趣的花瓶储蓄罐
紫砂壶艺成型方法与表现形式研究
紫砂壶艺创作方法新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