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护理工时为参照的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研究

2018-11-21于佳佳李元飞

上海护理 2018年7期
关键词:工时工作量收费

徐 宁,于佳佳,李元飞

(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山东烟台 264100)

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水平的提高和护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护理工作量已成为当今护理管理研究的重点与热点问题[1]。国外相关研究指出,护理工作量的测量是护理人力资源配备的重要参考依据[2-3],是了解护理工作量的最基本方法[4]。而护理操作项目的工时测量则是护理工作量测量的基础[5]。根据各个护理操作项目的工时测量结果得出其所需护理时间,可以测算出各科室所需护士人数[6-7]。当前,国内对护理工作量与护理工时测量的相关研究诸多,但大部分从直接护理项目与间接护理项目的角度进行研究,鲜有从是否为收费项目的护理操作角度来探讨护理工作的价值。本研究参考2007年卫生部医政司调查所得的97项护理操作项目[8],整合各科室上报的收费/不收费护理操作项目,确定当前本院现有的护理操作项目,从而进行护理工时的测量,通过护理绩效管理小组实地勘察与反复讨论确定最终的护理工时,并通过对全院各科室护理工作量的测定与评价,建立科学的护理工作计量统计方法,用于推算人力需求,以促进护理绩效改革与管理的顺利实施。

1 护理工时测定的前期准备

1.1 资料收集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在与相关部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通过医院HIS系统调取33个临床科室2016年5个月(2、5、7、9、12月)的临床护理操作项目的护理频次。

1.2 护理操作项目归类整合 通过以下步骤对临床科室护理操作项目进行归类整合:①通过会议讨论,要求各科室组织护士讨论收集本科室所有护理操作项目,并上报护理部。②护理部将收集的护理操作项目归纳整理,分为3类:护理常规收费操作项目、护理常规不收费操作项目和专科护理操作项目。③经两轮专家小组讨论,对每个操作项目的起始时间和流程进行规范(如:静脉输项目包括医嘱转抄、物品药物准备、查对药物、加药、患者身份核对、消毒、排气、穿刺、输液卡记录、交待注意事项、拔针、整理用物等一系列护理操作),并对所有护理操作项目进行审议评估与清理。④考虑到存在床位费等整体收费操作项目,将其整合为等级护理项目内容(包含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结合本院实际护理工作情况,由专家小组通过讨论对等级护理的工时数进行规范与确定。

2 护理工时的测定

2.1 测定方法 采用时间测算法,确定每个护理操作项目的工时数,每项操作至少由2名同等级别的护士实地操作,记录所耗工时,并求得平均护理工时。经过两轮的专家小组讨论,最终确定所有护理操作项目的平均护理工时。此外,护理部对各科上报的专科收费操作项目工时逐一进行调研和实地测评。

2.2 测评工具 考虑到各科室护理工作风险、工作难度、工作强度等存在一定差异,本研究采用前期构建的“临床科室护理风险与护理难度评价体系”[9]作为各科室护理工作量计算的研究工具。各科室护理总工作量=(∑每项护理操作项目的护理工时×护理频次)+(∑各等级护理的护理工时×护理频次)×护理风险系数×护理难度系数。

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 2007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描述。

3 护理工时测定结果

3.1 确定了护理操作项目与护理工时 确定了67项护理常规收费操作项目(静脉输液普通钢针、静脉输液留置针、静脉输血、静脉续瓶、静脉注射、静脉注药、口腔护理、会阴擦洗、胃肠减压、氧气吸入等)、25项护理常规不收费操作项目(更换床单/被套/枕套/中单/病号服、特大/大/中/小/导管手术护理、入院护理、出院护理等)和40项护理专科护理操作项目(胰岛素注射器注射、深部热疗、体腔灌注、运动疗法等)的平均操作时间。

3.2 各科室平均每日护理工作量 通过测定,按照平均每天的护理收费操作项目总工作量排序,神经外科护理工作量高于其他科室近2倍,位于首位;其次为心血管内科、肝胆/甲状腺/乳腺外科(简称为肝胆两腺外科);而临床心理科最低。这可能与科室收治患者总数、患者的病情、护理工作强度等因素有关。统计平均每天护理不收费操作项目工作量可见,心血管内科最高,其次为肝胆两腺外科、消化内科一病区。具体工作量测定情况详见表1。

表2 各科室每日总工作量及护士配置情况

3.3 基于护理工时测定的人力配置 基于各科室每日总工作量以及每位护士每天所承担的工作量测算的所需护士人数及所需床护比等详见表2。分析护理工作量前十位及后十位的科室数据可见,心血管内科平均每日总工作量最多,为230.35 h,其次为神经外科、肝胆两腺外科;肝胆两腺外科的护士平均每人每天所承担的工作量最高,为10.02 h,其次为神经内科二病区、肾内血液风湿免疫科。同时,大部分科室现有床护之比值均低于基于工作量的理论测算值。

4 讨论

以工时为基础的测定最早来自企业管理[10],直至20世纪60年代,美国霍普金斯大学才将此方法运用于护理管理中。目前,国外以及我国台湾地区已经将工时的测量普遍应用于护理管理中。本研究以工时测量为参照,对全院各科室护理工作量进行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

4.1 护理服务价值未得以充分体现 结果显示,大部分科室护理不收费操作项目的工作量所占比重较大,均占50%以上(见表1)。全院护士平均每天的护理不收费操作项目耗时为119 306.69 min(1 988.44 h),相当于平均每个科室每天需花60 h(即需要抽出7名以上的护士)做护理不收费操作项目的工作,使得护理服务价值未能得到充分体现。这与宋瑰琦[11]的调查结果大致相同。其研究对37个临床科室进行了调查测定,结果显示全院护士每天需花在非护理工作方面的时间为3 217.81 min,相当于43个专业护士1 d的工作量。合理的护理收费可体现护士的劳动价值[12],进而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使其以更高的效率完成临床护理工作,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护患沟通与理解。因此,本研究呼吁政府部门在降低药价、体现医务人员劳务的同时,应注重护士的服务价值;相关的临床护理管理者也应对各项护理的服务价格进行科学的论证[13]。

4.2 护理有效劳动需引起重视 我院33个科室中,各科室平均每名护士每天所承担的护理工作量不一,最高为肝胆两腺外科(10.02 h),最低的是临床心理科(2.29 h)。如按照1周5 d的上班时间计算,我院护士每周所承担的护理工时最高可达50余小时。在工作量排名前10位的科室中,每位护士每日承担的护理工时均在7 h以上。有研究指出,每个人在每小时内有45 min为有效劳动[14],以每天工作8 h计算,则每位护士每天的实际有效工时为6 h。叶文琴等[15]认为,按每周工作40 h来算,每名护士平均每日工作时间应为:8×5/7=5.714(h)。相关研究显示,每周工作时间超过55 h的人,中风危险性增加33%[16]。因此,本研究建议相关护理管理者应深入了解各科室每位护士的工作情况,保证每位护士的有效劳动,通过调整科室人员数量或提高人员质量等,确保每个科室都能够在有效的劳动时间内完成相应的护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规避风险,保证护士的健康安全,从而提高全院的护理服务质量,保证患者安全。

4.3 护理人力资源亟须配置 从表2可见,我院临床科室现有的床护比值普遍高于按照护理工作量所计算的床护之比,反映出很多科室的护士人数不足以承担目前科室的工作量。这可能与科室所收治的患者人数、预置床位数等因素有关。护理人力资源直接影响护理服务质量,而护理工作量的测定又是决定护士人力配置的一个重要因素[17],有助于护理人力资源的预测,利于改善服务质量和减少费用成本[18]。合理的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与护理质量及医院效率密切相关[19-21],按护理工作量配置护士是目前被普遍认可的科学管理方法之一,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能够减少人员的流失[22]。目前,我院的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亟须参考本研究相关数据重新配置。因此,建议医院建立能适应住院患者数量变化的人员流动制度,结合护理工作量进行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提高护士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满意度,减少人力、物力与财力的浪费,降低医疗成本,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

5 小结

高质量的护理对保障患者安全、挽救患者生命、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康复等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对护理工作量的探讨起步较晚。当前,大部分研究从直接护理工时和间接护理工时来测算临床护理工作量,然而该护理项目分类无法从HIS系统中直接提取数据,使得护理工作量相关研究具有一定局限性,并且相关研究缺乏对各个护理操作的详实规范。本研究从新的角度探讨护理收费/不收费操作项目,规范了每个护理操作项目的起始时间和流程,对护理不收费操作项目进行归集以方便数据的提取,深入分析了当前我院的每位护士所承担的护理工时和人力资源配置情况,以期为管理者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工时工作量收费
浅析国有企业如何推行标准工时管理
行政法上之不利类推禁止*——以一起登记收费案为例
特殊工时制不能成为企业“变相剥削”的工具
自由流收费技术解决方案的创新应用
论高速公路收费服务水平的提高和收费服务设施的完善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一个兼顾教学科研的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模型及其应用
思科发布云计算市场发展报告
网上互动教学工作量管理的困境及对策
高校教师科研工作量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