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闪耀湖北边关
———湖北省直部门“1+1”对口帮扶湖北口回族乡成果扫描
2018-11-21文杨洪霞
文杨/洪霞
郧处西鄂县西湖北北边口陲回,族秦乡巴地腹地,是一个高寒边远的民族乡镇,是湖北省解放最早的革命老区乡镇,也是重要的省际边贸口子乡镇。全乡版图面积251.62平方公里,人口2.18万人,其中回族4520人,占总人口的20.6%。
自2007年“1+1”对口帮扶工程启动以来,湖北省扶贫办、省交通运输厅、省民宗委等省直部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鼎力支持倾心帮扶湖北口回族乡,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和农业产业建设,与湖北口回汉儿女一道,团结拼搏,砥砺奋进,谱写了民族乡镇脱贫攻坚的辉煌篇章。
“1+1”对口帮扶——省扶贫办篇
今年54岁的马平文,是湖北口回族乡湖北关村的回族村民,盛夏的一大早,他和妻子又来到自家的羊栏,给山羊添加草料。
马平文是村里的种养大户,有牛有羊还有中药材基地,家庭收入挺不错。但是,六七年前他却是名副其实的贫困户。
马平文说:“以前家里非常贫困,也没有什么经济来源,靠出门打工,想发展畜牧业,养羊养牛,发展其他产业,没有启动的资金。”
2010年的时候,省扶贫办“1+1”对口帮扶工程中的互助社基金,为马平文的家庭带来了转机。
“通过省贫困互助基金,借了5000块钱,买了10只羊两头牛”。马平文有了羊羔、牛崽,养殖规模逐渐发展了起来。
“通过省扶贫办的扶持,我盖了羊栏,又发展了两亩多的白芨和金银花,年收入3.5万元,感谢省扶贫办和政府。”马平文由衷地说道。
和马平文一样,到目前,在湖北口回族乡有300多户村民,靠着省扶贫办互助社基金和一系列政策资金扶持,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摆脱了贫困。
郧西湖北关
10年前的湖北口回族乡缺项目缺资金缺技术,产业发展极为滞后,贫困人口发生率高达70%,然而从2007年开始,省扶贫办的“1+1”对口帮扶,让一系列的项目、资金、政策叠加到了湖北口。
据统计,2007年至2014年,省扶贫办累计帮扶湖北口回族乡资金810余万元,帮助完成项目10余个。连续7年每年落实资金80余万元,其中,每年帮扶产业专项扶持资金10万元,老区重点乡镇和重点村70余万元。同时,2015年优先将250万元老区片区开发项目安排到湖北口。
在省扶贫办强有力的资金和项目支持下,湖北口逐步形成了以畜牧、林特、高山蔬菜和中药材为主的四大特色产业。全乡发展“1235”标准养牛、养羊户400余户,饲养马头山羊、秦巴黄牛分别达到3.5万只、8000头;在省道上湖路沿线连片发展核桃5000亩、金银花1500余亩、高山蔬菜3000余亩。目前,畜牧、林特、高山蔬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已经成为湖北口富民强乡的支柱产业。
湖北口回族乡乡长马荣华介绍说,自开展“1+1”对口帮扶以来,在8年时间里,省扶贫办饱含对贫困民族乡回汉人民的深情,真帮实扶,在资金、政策和项目等方面,给予湖北口回族乡大力支持,促进了全乡产业结构调整、培植了扶贫项目,夯实了产业基础,为湖北口回族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为同步实现小康作出了积极贡献和有力支持。
“1+1”对口帮扶——省交通运输厅篇
湖北口回族乡沟壑纵横,山大人稀,长期以来群众出行靠步行、靠肩挑背驼,落后的交通条件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
坎子山公路
要想富先修路。如果说省扶贫办对湖北口的帮扶重点是农业产业建设,那么,省交通运输厅从2014年开始的“1+1”对口帮扶,重点就是发挥行业优势,帮助湖北口大力实施交通基础建设。
这是一条从省道338公路通往湖北口回族乡的最高点、海拔1600米的坎子山村的通村公路,被人们称为挂壁公路,它的修建让坎子山村美丽的自然景观可以呈现在更多的游客面前,让坎子山村无公害的玉米、蔬菜、干果可以成规模地的走向都市。然而这一切,没有省交通运输厅的鼎力支持根本无法实现。
湖北口回族乡坎子山村书记魏登殿说:“我们原来这条路3.5米宽,省交通运输厅加宽到6米,长是4.5公里,总投资480万元,这是为我们坎子山村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通了一个通道,感谢省交通运输厅。”
省交通运输厅自2015年启动新一轮“1+1”对口帮扶以来,共帮扶资金 1133万元,争取帮扶项目5个。其中,扶持资金150万元实施“村村通”客车配套工程项目53公里;扶持资金480万元改造升级坎子山村4.5公里通村主干道;帮扶资金503万元改造升级省道24公里;每年解决通村路指标10余公里,还落实了桥梁建设和安保工程。2017年,省交通扶持资金500万元新建一个三级客运站,争取了省级出口路 “虎新”路28公里指标,目前,两项工程正在有序推进。近3年来,湖北口新建和改扩建建设通村路里程达到90公里,辐射人口8000余人。
一系列的交通建设,为湖北口群众开辟出一条条致富路、平安路、小康路,为服务农业现代化、农民群众脱贫致富、便捷出行、生产生活资料进城下乡、统筹城乡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1+1”对口帮扶——省民宗委篇
在“1+1”对口帮扶工程实施过程中,省民宗委给予了湖北口回族乡极大的关爱。
东川村是湖北口回族乡近几年全乡发展变化最大的村,村级集镇已成规模,面貌焕然一新。
该村书记王光金说:“省民委给我们建广场、修河堤、建桥、装路灯,可以说东川村近几年发展变化离不开省民委的大力支持和关怀。”
近些年来,省民宗委每年落实民族发展资金100余万元,用于支持湖北口的基础实施建设。其中,扶持资金200余万元新建楚关大道,配套农贸市场、集镇游乐园、路灯、栏杆等设施;扶持资金140余万元新建和改扩建东川河堤,新修民族村的机耕路10余公里和机耕桥2座;扶持资金90万元,新建湖北关和虎坪清真寺;同时,投入资金400余万元支持6个民族村实施民居改造400余户。在省民宗委的大力支持下,湖北口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湖北口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
2014年,党中央吹响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号角,湖北口回族乡依托“1+1”对口帮扶奠定的良好基础,深入推进六个一批项目到户到人,掀起了消灭贫困的攻坚战。
一是巩固 “1+1”对口帮扶成果,培植优势产业促脱贫。引导贫困户发展短、平、快的烤烟、畜牧、林特、高山蔬菜、中药材等本地优势产业。目前,累计发放产业扶持资金 358户 165.2万元,2万至 5万元小额贷款1100余万元,基本达到每户贫困户有一项能够增收的产业,全面增强贫困户的自我造血功能;
湖北边关郧西县坎子山村扶贫安置点
二是因村因户制宜,科学搬迁助脱贫。为按期完成2701户9258人的搬迁任务,采取集镇集中安置一批、村中心安置一批、村道乡道等交通便利的地方安置一批的方式进行安置。目前,已经入住358户,1662户还在建设当中,剩余681户预计在2018年10月份前实现交钥匙。
三是通过引导各村成功人、社会名人等成立村乡亲扶贫协会,各级各部门对口湖北口开展“四双帮忙”等方式,聚合社会力量促脱贫,共吸纳帮扶资金500余万元,为精准扶贫增强了后劲。
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全乡精准扶贫工作成效显著,完成脱贫人口1614户6212人。
湖北口马头羊产业
从2007年到如今,10年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和 “1+1”对口帮扶,为湖北口回族乡带来了山乡巨变,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由10年前的1.39亿元,提升到3.7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多千元,比10年前的2116元,增加了近4000元。
湖北口回族乡党委书记杨洪来介绍说,“1+1”对口帮扶工程实施以来,给予我们许多项目支持和资金帮扶,最大限度的惠及民生,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情深义重、功德无量、影响深远,我们湖北口回族乡全乡回汉人民将不负省民宗委、省扶贫办、省交通运输厅的恩情,依托“1+1”对口帮扶工程打下的良好基础,扎实工作,务求实效,决战决胜的抓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确保湖北口回族乡2020年与全省人民同步实现小康。
10年对口帮扶磨一剑,湖北边关旧貌换新颜。新的起点,新的征程,湖北口2.2万回汉人民将铭记“1+1”对口帮扶工程的丰功伟绩,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道路上,团结拼搏、开拓创新,为建设生态、幸福、特色、美丽、平安和小康的湖北口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