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乡盛开鸽子花
———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纪略
2018-11-21廖平川
文/廖平川
“浪漫宣恩,鸽子花开,展翅飞翔充满了爱……”珙桐树又名鸽子花,象征和平、友谊、团结。2016年6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彭丽媛同塞尔维亚总统夫人德拉吉察一起在贝尔格莱德植物园种下了一株来自湖北省恩施州宣恩县的珙桐树。如今,一首以宣恩县县花“鸽子花”为原型,歌颂全县民族大团结的歌曲《鸽子花开》唱响贡乡大地。
宣恩于清朝乾隆元年 “改土归流”置县,命名宣恩,寓“感恩惠德”之意。又因1784年当地土司进贡宫庭“伍家台贡茶”,乾隆皇帝品后龙颜大悦,御笔朱批“皇恩宠锡”牌匾而得名“贡乡”,其地处武陵山区腹地,北纬30°黄金分割线穿境而过,境内自然资源富集、山水风光秀丽、民族风情浓郁。全县国土面积2737平方公里,人口36.2万人,共有13个民族,汉族人口占33.6%,其他12个少数民族人口占66.4%。
浪漫宣恩,魅力贡乡。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宣恩这方沃土,36万各族儿女始终手牵手、心连心,民族团结之花在这里大放异彩。自2016年12月以来,恩施州第七次党代会将打造“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上升到“一谷两基地三示范区”的战略高度,宣恩县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形成并巩固了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凝心聚力的生动局面。
以“机制”指引,确保创建工作落地生根
健全组织领导机制。2017年年初,宣恩县就成立了由县委书记挂帅、9个乡镇和16个县直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和专题会议,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各单位分别成立领导小组,落实人员、经费、办公场所,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各族干部群众广泛参与、共创共享的工作格局。
健全工作推进机制。举全县之力,科学编制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规划,把创建活动纳入全县“十三五”规划,逐步创建一批国家、省、州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精心制定“7+N”测评指标体系,出台落实 《实施方案》和《推进方案》,召开动员大会和推进会,周密部署创建工作,推进创建工作清单化、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
健全督办考评机制。成立专班,构建了“督查督办、目标考核、问效问责”工作机制,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脱贫攻坚、改革开放、依法治县、党的建设等中心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纳入各级各部门年度综合目标责任制考评体系。同时,开展督促检查、督导调研,严格落实通报、问责等机制,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创建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困难,确保创建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落实、有人督办。
以“载体”推进,确保创建工作枝繁叶茂
“党的政策指方向,民族政策放光芒,坚持科学发展观,贡乡处处凯歌扬……”这是宣恩县长潭河侗族乡党的政策业余宣传队编写的快板词。长期以来,宣恩县特别注重对群众进行党的民族政策宣传,搭建宣传发动载体,以老百姓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方式进行广泛宣讲。
宣恩县始终将党的民族政策纳入全县普法工作和各级各部门的学习教育内容,依托党校、乡镇远程教育基地、村(社区)党支部等活动阵地,采取参观学习、专题讲座等形式,打通民族团结宣传的“最后一公里”。通过民族团结主题教育、建立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展示馆、开展讲解员培训等多渠道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倍加珍惜团结、自觉维护团结、不断加强团结。
积极开展创建民族团结示范单位和“同心共筑中国梦,争做出彩宣恩人”活动,各民族互尊互敬、互信互爱、互学互励形成风气,全县掀起了学先进、做先进、争先进的热潮。按照“试点先行、点面结合、全面推进”思路,深入推进民族团结“八进”,创建了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企业”等示范单位,涌现出一批诸如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张兴红、“全国民族团结使者”陈刚等先进典型。
坚持政府主导和群众参与相结合,全面开展形式多样、富有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通过举办“贡水河灯展”“伍家台贡茶文化节”“内陆河水上运动会”“高山露营节”“梨花节”“恳亲节”“白柚采摘节”“连响艺术节”“非物质文化展演”“出彩宣恩人评选”“贡水河万人长跑”“全民读书会”等系列活动,创建活动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建内涵更加丰富,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增强,创建活动的教育覆盖面和社会影响力也进一步拓展,唱响了民族团结进步主旋律。
2018年10月11日,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座谈会暨湖北武陵山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经验交流现场推进会在宣恩召开。图为与会人员观摩学习宣恩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工作。
以“示范”推动,确保创建工作全域开花
“党的政策就是好啊,彭家寨里传捷啊报啊……”一首民间艺人歌颂党的民族政策的动人旋律回响在 “中国特色少数民族村寨”彭家寨的吊脚楼上。
打造民族经济发展示范。抢抓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帮扶,全省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616”对口支援工程等重大机遇,打造县域经济发展升级版。以道路交通、农田水利、城镇建设等为重点,相继完成高速公路县城连接线、县城区主干道与背街小巷道路黑色化,启动实施209国道绕城线等一批重大城镇基础设施和新农村建设项目,城乡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以园区平台为载体,坚持把园区作为产业项目建设、劳动就业、产城融合、稳定增长的主战场,建成具有山区特色的“工业梯田”,入园企业超过100家,外贸出口由634万美元增加到2779.3万美元。以完善社会保障为重点,先后完成一大批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项目,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创建基础不断打牢。
打造民族文化繁荣示范。积极构建具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和谐兼容的民族文化,推动文化“软实力”。加快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广播“村村响”、电视“户户通”工程提档升级。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让各族群众共享精神文化盛宴。加强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挖掘整理和开发利用,大力挖掘土苗文化内涵,加快推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擦亮“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县”“国家有机农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国家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等靓丽“名片”,不断扩大民族品牌的影响力。
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积极引导市场主体践行绿色的生产观,担当社会责任。引导人民群众树立绿色消费观,让生态理念内化为群众的思想自觉和文化自觉,外化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大力实施生态富民行动,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让各族人民享有更多生态红利。
打造民族关系和谐示范。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贯穿于改革发展稳定全过程,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积极锻炼和培养少数民族代表的参政议政能力,先后推荐了400多名少数民族代表担任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充分发挥各族群众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大力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弘扬乡风文明,及时协调和解决各族群众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切实保障各族群众的合法权益。
打造民生事业改善示范。坚决扛好脱贫攻坚政治责任,细化落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持续抓好基本产业、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基层社会治理、基层党建和内生动力培育“五基一动力”工作重点,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这场“硬仗中的硬仗”。坚持公共财政预算支出80%以上用于民生,切实念好“衣食住行业教保医”民生八字经,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让各族人民生活更有保障、更有尊严、更加幸福。
如今,贡乡人民乘着十九大的东风,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载歌载舞,启程远航,直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