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旅游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8-11-21纪菲菲田广增
纪菲菲,田广增
(韶关学院 旅游与地理学院,广东 韶关 512005)
1 研究背景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旅游行业的广泛深入应用,智慧旅游发展迅猛,促进了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旅游品质的提升和游客体验的改善。国务院于2009年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其中指出“建立健全旅游信息服务平台,促进旅游信息资源共享。”及“以信息化为主要途径,提高旅游服务效率。积极开展旅游在线服务、网络营销、网络预订和网上支付,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构建旅游数据中心、呼叫中心,全面提升旅游企业、景区和重点旅游城市的旅游信息化服务水平[1]。”这些为我国旅游信息服务政策的制定奠定了基础,并已将旅游信息服务、建立国家层面的旅游信息公共平台提上了我国旅游发展的议事日程。2014年,我国旅游业发展主题被定位为“智慧旅游年”。
智慧旅游是指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通过互联网或者移动互联网,借助便携的终端上网设备,主动感知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旅游者等方面的信息,及时发布,让人们能够及时了解这些信息,及时安排和调整工作与旅游计划,从而达到对各类旅游信息的智能感知、方便利用的效果,是一种新型的旅游产业经营模式[3]。将旅游业打造为信息技术为基底的高科技、知识密集型现代服务业,不但能够整合现有的旅游资源,还能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全面的旅游信息,更能使得旅游企业升级其经营手段,使经营活动全面信息化。
尽管智慧旅游全面促进了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但智慧旅游从业人员却有着无法适应现状的尴尬,发展智慧旅游人才成为了目前旅游专业教育的紧迫任务。然而,现有的旅游专业教育却无法做到与时俱进的相关教学,于是旅游管理专业教授的相关内容与旅游企业的实际需要之间出现了真空环节,旅游企业频频出现了用工荒。一方面旅游企业有着无法吸纳高质量专业人才的困境。另一方面,旅游管理相关专业面临着毕业生就业难,尤其难以在旅游相关行业有着长足的职业发展。为迎合旅游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探究新型校企合作模式,本研究基于智慧旅游企业与旅游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研究如何做到岗位和学科对接,同时为企业解决发展所面临的对口人才紧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培养高素质人才,实现无缝对接,达到合作交流的双赢局面。
2 智慧旅游企业与高校的校企合作现状
我国智慧旅游企业与院校合作模式还处于初级阶段,现有合作主要存在于传统旅行社、酒店、景区等单位与旅游职业院校及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之间,现有的校企合作模式多引自国外高校的成熟人才培养模式,如美国产学研一体化的康奈尔模式、瑞士“店校合一” 的洛桑模式、德国的双元制和日本的产官学模式等[4]。这些先进的模式对人才的培养有明确的目标,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相互结合,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且拥有高素质的“双师型”队伍,为我国培养了一批批的旅游专业人才。然而,随着我国互联网产业的飞速发展,智慧旅游企业遍地开花,但高校与智慧旅游企业的校企合作却因为智慧旅游人才的培养问题还没有被广泛的落实。虽然一些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工程也在逐步探索如何更好地培养应用性复合人才,但智慧旅游方面的人才培养仍处于初级阶段,这也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培养既有丰富的旅游专业知识,又能够掌握和应用智慧旅游信息技术成为了现阶段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亟需解决的问题[5]。
3 智慧旅游从业人员素质要求
3.1 信息技术管理和应用能力
信息技术的管理和应用能力是智慧旅游人才应当具备的素质之一。首先,能够利用大数据,准确地获取对旅游业务有用的信息,有效地筛查信息种类,利用收集的旅游信息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其次利用新媒体的传播特性进行有效的信息传播,树立“随地营销”“随时营销”和“个性化营销”理念,通过智慧旅游信息平台开展高效的智慧营销,扩大市场占有额[6]。
3.2 设备操作和运用能力
智慧旅游的发展不仅要求智慧旅游人才具备技术理论知识,也需要其掌握相关设备设施的操作和运用,如酒店在线预定管理、旅行社管理软件、景区管理信息系统、旅游交通流量监控等,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获取旅游信息数据[7]。智慧景区、智慧酒店、智慧旅行社等企业的智慧服务设备需要专业人士的操作应用,以实现它在智慧服务上的价值。
3.3 创新能力
2020年我国将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我国居民不断上涨的个性化旅游需求要求智慧旅游人才能够有针对性创新智慧旅游产品,以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未来的智慧型旅游人才,必须具备智慧旅游服务素质,才能适应智慧景区、智慧酒店、智慧旅行社等智慧旅游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因此旅游从业人员基于信息技术的创新是促进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4 智慧旅游人才培养模式依据与流程
在旅游人才的培养上,国外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已做出了不少成功的实践。其中,德国的“双元制”是德国培养职业人才的一种有效方式,这种培养方式更有针对性,更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双元制”是由企业和职业院校共同担负培养人才的任务,培养职业人才,学校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规划和组织教学[4]。如图1所示,基于德国“双元制”理念,本研究人才培养模式设计路径本着以智慧旅游企业调研、智慧旅游行业发展、智慧旅游人才需求为基本依据,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把提高学生的智慧旅游相关职业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培养智慧旅游企业迫切需要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设计符合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高校通过对智慧旅游企业的调研、行业发展的需求和企业人才需求的评估进行智慧旅游人才职业能力的分析,进而进一步打造智慧旅游人才培养模式。
如图2所示,对于智慧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需关注和遵循四个重点,即智慧旅游企业的人才需求(专业需求),智慧旅游企业的岗位要求(人才分类),现有智慧旅游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规格(目标规格),以及高校所培养的智慧旅游人才在市场上的反馈情况(社会评价)。具体而言,智慧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需从智慧旅游企业的人才需求调研开始,根据智慧旅游人才需求确定培养方向,根据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和素质要求,制定智慧旅游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设计智慧旅游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对毕业生就业的调查反馈情况,调整人才培养目标,进入新一轮的人才培养模式调整,以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为目标,设计智慧旅游人才培养模式。
图1 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依据
图2 智慧旅游人才培养模式设计流程
另外,在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为了能够培养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智慧旅游人才,院校层面上需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即有针对性地全力培养符合智慧旅游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智慧型旅游人才,重点解决教学内容的取舍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使得所授课程与旅游行业发展趋势达到同步。同时,以智慧旅游为市场导向,全力培养符合智慧旅游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智慧型旅游人才,必须坚持“四高”的人才培养理念,即高比例的对口就业率,高职位的行业就业率、高比例的行业停留率、高比例的行业发展率。
5 结论
随着智慧旅游概念的提出,我国智慧旅游企业也呈现了迅猛发展的态势。如何更有效地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旅游人才,成为了旅游高等教育中不断提出的问题。本研究从智慧旅游企业与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基于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理念,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培养智慧旅游企业迫切需要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设计符合专业特色的智慧旅游人才培养模式。除此之外,本文还提出了智慧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依据和设计流程,为智慧旅游企业与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模式的建立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