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大学生运动伤害心理应激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2018-11-21方儒钦
方儒钦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 公共教学部,福建 福州 350007)
近年来,随着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疾病谱上所占比重越来越多,业已引起广大民众日益关注。其中运动伤害又是其最为常见的类型之一[1]。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大学生人数与日俱增,日常运动项目也日渐丰富,运动伤害对大学生群体健康和生命的威胁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造成运动伤害的因素具有多样性,研究表明,心理应激因素是导致运动伤害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2]。因此, 探讨心理应激因素对大学生运动伤害的影响,有利于预防和减少运动伤害发生。
1 对象与方法
1.对象。随机抽取福州市4 所高校的所有学生进行伤害发生情况的基线调查。病例组:以 2016 年 5月-2017 年 5 月出现过运动伤害的大学生;对照组:同性别、同年龄相差不超过1岁,每天总运动量接近,并且近1年内未出现过伤害的大学同班同学。共找到符合条件的300名大学生作为病例组。收集资料完整的300名大学生作为对照,其中男生 192 对,女生 108 对。病例组学生平均年龄( 21.53±2.67)岁,对照组学生平均年龄( 21.09±1.78)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2.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使用自行编制的调查问卷收集调查对象的相关资料。病例的纳入标准:病例发生伤害的确定必须满足以下任意一点:①其所受伤害必须具有正规的医疗单位确诊依据; ②因伤请假≥1天。病例确定之后,从其相邻座位的学生中选择合适的对照,对病例与对照同时进行调查。对符合病例和对照条件的大学生,在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运用自行编制的《大学生基本情况调查表》、《大学生运动心理应激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 一般人口学特征、日常运动方式以及运动心理应激情况等。
3.统计分析。以EpiData 3.0软件建立数据库,所有录入员在进行资料录入前均应通过相关培训。双人录入核对数据库。采用 SPSS20.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运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运动伤害与相关因素之间关系的分析。
4.质量控制。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和科学性通过查阅文献,然后咨询相关专家后设计本次研究调查问卷。同时,制定调查手册统一相关指标的定义。再通过预调查,根据结果对调查表进行修正。统一培训调查员保证在调查过程中指导用语的统一性。本次研究被调查者匿名填写, 回收后由调查员复核问卷的完整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6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调查问卷600份,应答率100%。其中一本院校238份(39.7%),二本院校219份(36.5%),职业类院校143(23.8%);医药类136(22.7%),理工类127(21.1%),经管类108(18.0%)语言文学类97(16.2%),体育艺术类132(22.0%);生源类型为城镇学生424(70.7%),农村176(29.3%);男性439(73.2%),女性161(26.8%);大一新生214(35.7%),大二209(34.8%),大三132(22.0%),高年级学生45(7.5%)。见表1。
2.2 单因素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
单因素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统计学意义的运动伤害应激源有: 运动时精神状况差、运动时心理状态不佳、过往伤害既往史、与同学间人际关系紧张、运动场地条件差、缺乏运动相关的安全知识、家庭经济收入差以及家庭成员关系紧张。(见表1)
表1 福州市大学生运动伤害心理应激调查对象一般特征(n=600)
表2 福州市大学生运动伤害心理应激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n=600)
2.3 多因素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
将各研究因素引入作多因素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运动时精神状况差、运动时心理状态不佳、过往伤害既往史、与同学间人际关系紧张以及家庭成员关系紧张5个因素最终入选,且均为危险因素。(见表2、表3)
表3 福州市大学生运动伤害心理应激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n=600)
3 讨论
伤害具有常见、多发、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使其对民众健康和生命的威害正日益受到广泛关注[3]。伤害的定义至今仍有争议之处,但就疾病常识而言,伤害属于疾病的组成部分,包括非故意伤害和故意伤害,通常直接或间接地给个人及其家庭,乃至社会都会造成经济损失,并带来极大的负担和痛苦。伤害已构成了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运动伤害是伤害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引起大学生伤害的重要类型[4]。在美国,每年约有270.5万青少年受到运动伤害[5]。我国近年来的大学生运动伤害调查亦显示其危害严重性,如安徽省大学生运动伤害发生率为51.16%等[6]。
造成大学生运动伤害的影响因素复杂多样,研究发现[7-8],心理因素主要包括人格、应激源、心理疲劳等。不良的心理应激是导致运动伤害发生的重要原因。一旦大学生处于不良的心理状态时,很容易受内外各因素影响,以至于思维迟缓、注意力不集中、灵活性降低等,从而导致其运动能力下降不能很好地完成各项动作,使得体育运动的过程中潜在威险性增加[9-10]。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在运动时精神状况差、心理状态不佳是影响运动伤害发生的应激源。近年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这也导致了大学生们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加,如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等。同时,加上外界环境的影响,如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极大改变着大学生的心理和精神状况。不良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以及不稳定的心理状态,致使高校大学生成为容易受到伤害的高危人群[11]。此外,大学生正处在人生中精力最旺盛时期,平时运动更倾向于充满挑战剌激的运动,危险系数比较高。尽管在大学生课余生活中,体育运动已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是系统的有关伤害预防的教育和培训对于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较少接受。虽然伤害所造成的健康问题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所关注,但对于有关伤害知识的仍缺乏深刻、系统和全面的认知和理解。故而大学生在运动中防护意识和技能差,容易造成伤害。提示高校应加强教育,唤起大学生们在运动时多关注自身的心理和生理状况,运动时应避免在疲劳、情绪低下的情况下进行。
有文献研究表明[12-13],多发性伤害既往史的也是大学生运动伤害的危险因素之一。有研究发现[14], 参加运动时,以往的损伤未完全恢复容易造成伤害的发生。究其原因,可能是运动者容易产生恐惧心理,使得注意范围变小,动作不协调等。
另外, 运动装备、天气状况、运动训练的器材是否合适等都与运动伤害关系密切。本次研究显示了相同的结果。相对于其他场所,水泥地面的运动场所以及拥挤的运动场所更容易发生伤害。提示在条件较差场地(如水泥地、沙地等)运动时,要注意提防运动伤害的发生,或者避免到类似场地以及拥挤的运动场所运动。皮肤、肌键、关节和骨等部位伤害发生的危险性,水泥地相对高于塑胶地板,而皮肤性伤害发生的风险性则在在草地和沙地相对较高。提示依据不同运动场地的特点,针对不同类型的运动伤害进行重点防治。
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与家庭成员关紧张以及在校期间人际关系障碍也是运动伤害发生的影响因素。家庭从多方面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并且家庭也是大学生进入高校之前最重要的生活环境,与运动伤害的发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大学生与家庭成员关系和谐与否,对其步入大学校园之后与人正常沟通、人际交往,都会打下良好的基础。相反,轻则影响大学生心态,重则导致其出现暴力等不良倾向[15]。
综上所述,不良的心理应激会导致大学生运动伤害发生率增加,加强大学生运动伤害的预防和干预措施势在必行,尤其需要关注大学生心理状态和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