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暑期社会实践与专业课程结合的实践育人探究

2018-11-20沈婧

世界家苑 2018年11期
关键词:实践育人专业课程

沈婧

摘 要: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仅是大学生认识社会、了解国情的重要途径,更是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平台。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将环境设计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和人民的实践,开展改革开放40周年构建生态武汉东湖活动,社会调研、文化宣传等与专业能力密切结合的多样性实践教学形式,将专业育人、文化育人与实践育人进行交融,实现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课程化、项目化和基地化。

关键词:暑期社会实践;实践育人;专业课程

一、研究意义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居住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各类环境艺术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一名学习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光学习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要在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基础之上,多去了解社会及市场的需求。同时在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上,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将专业知识回归到实践中去。

实践教学是培养大学生专业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提供了锻炼的机会。两者结合在一起的实践育人模式,无疑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有益尝试。专业实践教学与暑期社会实践结合的方法,作为一种适应于社会发展的全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要求中需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调研、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专业能力,培养学生人际交往、沟通及协作的社会适应能力。通过实践教学,将本科教学计划中的专业实践教学与作为第二课堂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融为一体,从而培养全面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与专业课程进行有效的结合,能让大学生在校期间走出课堂,走向社会,捕捉所学专业的前沿信息,了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从而缩短从校园走向社会的心理转型期。

二、实施过程

暑期设计实践与专业实践课程相结合,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成为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部分。按不同年级开展不同的实践形式:大一暑期着重专业认同感教育,与专业学习相结合开展专题调研实践形式;大二暑假着重专业能力培养,重点开展专题调研等实践能力;大三暑期实践与创新创业相结合,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下面将以环境设计专业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例,进一步探讨专业课程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对接。

结合环境设计专业《综合设计2》景观设计专业课程,以武汉东湖景观项目,让学生完成景观规划设计。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以学生调研东湖绿道、分析测量、绘制图纸等方式进行研究与设计,同时也让学生深入了解武汉近几年的发展和变迁。然而现代中国城市景观设计水平相对较低,群众的环保理念和生态意识也不高,改革开放40周年中环境生态问题也在十九大改革措施中占重要的比例。因此,学生结合专业课程中所研究的成果,将江城东湖作为实践的主要地点,通过多元化的专业形式展示东湖魅力,反映武汉在经济建设、文化生活、人文风貌等各个领域的发展变化,呈现武汉改革开放40年的辉煌成就。

学生们结合课程成果在暑期完成了一系列东湖文化创意产品,并赴武汉东湖绿道,开展了改革开放40周年东湖文化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此次调查活动采用采访的方式,给游客宣传讲解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弘扬传播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据统计发现,当前东湖较前几年相比有很大的改观,多数群众表示对东湖文创产品有兴趣。此次活动在锤炼队员意志的基础上,展示了良好精神风貌,体现了学生们走进社会的信心与决心。同时还参加《沧桑局变大江奔流—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紅钢城艺术展》,将创作作品走进社区进行义卖,售卖所有的资金全额捐赠给红十字会。本次活动参加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项目评选,获得校级三等奖。

通过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学生把社会实践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依托专业知识能力,将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和人民的实践,在实践中感受专业的魅力,加深对专业的理解和认识。通过未来城市生态发展理念,并结合十九大生态改革措施,将创意贯穿实践,推进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与创新能力的实践。

三、实践模式

为了保证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成为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采用“课程化、项目化、基地化”的模式开展实践育人活动。

(一)课程化

暑期社会实践属于高校的“第二课堂”,要保证实践的效果,就要在此基础上加强对“第一课堂”的建设,科学设置暑期社会实践的相关课程,将实践内容有效融入课堂教学。结合专业课程开展不同的实践活动,比如下乡支教实践形式,社会调研服务实践形式,专业展览实践形式,文化宣传及媒体宣传实践形式等。因课堂走向社会,借实践理解课堂,将学生奇妙的设计构思及创新精神在实践中发挥出来,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增强专业服务社会的认知。

(二)项目化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项目化的形式开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进行:首先申报项目立项阶段。由专业老师为学生提供与专业相结合的暑期项目任务,学生们自愿结合并组成项目团队。由专业老师指导学生团队开展项目申报立项工作。其次项目调研实施阶段。学生在完成项目申报立项后,根据实施方案进行项目分工,团队成员利用暑期开展项目实施工作。最后项目结题评比阶段。项目团队系统整理调研资料并完成项目成果报告,参加校级优秀项目评比。

(三)基地化

暑期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是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稳定性、长期性和可持续性的保障。通过校企合作、政校合作、地方共建等多种形式建立固定的暑期实践基地。注意实践基地建设的层次和质量,要将暑期社会实践基地与专业教学实习基地、大学生就业创业基地相结合,为大学生毕业后正式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暑期社会实践是学生深入了解社会、充分锻炼自我的有效方式,是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积累社会经验的有效形式,同时也是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重要途径。专业课程融入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实践育人模式,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能够将专业教学服务社会,面向市场。

参考文献

[1]姜建成.论社会实践课程化的价值意蕴[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

[2]焦满金.深化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对策思考[J]. 中国青年研究.2007(7).

基金项目:

湖北省高校学生工作精品立项支持项目“专业班主任特色创新工作申报—四专育人阶梯式培养模式”(2017XGJPB4003)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武汉传媒学院设计学院)

猜你喜欢

实践育人专业课程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双创”教育与实践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
“立德树人”理念下动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进课堂的思考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新工科背景下车辆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究
课程思政视域下信息安全专业课程建设探索
以“耕读会”为依托探索实践育人新思路
基于实践育人理念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究
共青团在地方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