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高校节约型后勤管理机制的思考与探索
2018-11-20胡定华
胡定华
摘 要:在大力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构建节约型校园,是实现高校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从高校后勤管理人员的角度出发,论述了构建高校节约型后勤管理机制的重要性,通过介绍发达国家高校后勤管理的先进经验,为高校建设节约型后勤管理机制提出参考性的意见。
关键词:高校后勤;管理机制;节约型
1.构建高校节约型后勤管理机制的重要性
近年来,创建“节约型社会”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基于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基本国情,十九大报告提出“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高校后勤作为校内服务部门,承担着学校基本运转的保障管理工作,因此探索建立高校节约型后勤管理机制对创办节约型校园具有重要影响,这需要相关部门在保证师生生活有序开展的同时,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学校资源,提高各类资源的利用效率。
2.国外高校节约型后勤管理模式
2.1 后勤管理模式类型浅析
发达国家高校的后勤管理机制与我国有较大差异,主要体现在参与程度上。主要分为高校自主管理模式、校外专职机构负责模式以及高校自办与社会引进相结合模式。
(1)高校自主管理模式
以美国为代表的高校,在校内设置了专门管理后勤事务的部门,并有一名或数名副校长管理后勤工作,校方能直接参与后勤事务的运营管理。同时,作为高校自主管理模式的代表,美国高校后勤管理还具有多样化和社会化的特点。美国高校中诸如学生宿舍、食堂这类基础服务设施,可由学校后勤部门直接管理,也可通过契约制度引进校外服务企业,或者由校内校外机构共同经营管理。[1]
(2)校外专职机构负责模式
在德国,高校后勤服务都统一由政府出资设立专门机构来管理,学校不直接参与后勤事务的投资运营。
德国负责高校后勤事务运行的专职机构是大学生服务中心,该机构负责管理全国高校的后勤服务。德国大学生服务中心实行市场化运作机制,但在经济上不追求盈利,以服务学生为原则,经营收入主要用于改善学生生活条件。[2]
(3)高校自办与社会引进相结合模式
部分日本高校后勤事务管理采用高校自办与社会引进相结合的模式。日本各高校还成立了“全国大学生活协同联合会”,简称“生协”。该组织和社会第三产业能全面参与高校后勤事务的管理和服务,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同时政府对高校后勤实施免税或低税的优惠政策,保证“生协”及其它社会企业能为高校师生提供实惠的服务。[1]
2.2国外高校后勤管理特点分析
发达国家的后勤管理模式和我国当前的后勤管理模式还存在较大差异,主要是体现在运行方式、服务性质和方式上。另外社会环境差异也是导致国内外后勤管理模式不同的原因。
国外高校后勤管理大多具备完善的市场机制,通过借助社会力量大大提高高校后勤管理效率。同时政府从法律政策到财政拨款,也能提供极大支持。
从运行方式上来看,发达国家高校后勤借助专职机构或第三产业企业,将高校后勤事务交由社会力量完成,并实行企业化管理,将繁杂的日常工作从高校系统中剥离,既能精简人员,又能提高办事效率和质量,可谓一举两得。
从服务性质和方式上来看,各学校的根本目的都是为学生服务,采取低盈利或者非盈利的管理方式,其中在国家层面上,也给予了税收、基本设备等方面的优惠条件,为高校后勤保障的管理模式多样化提供了保障。
3.国外高校节约型后勤管理模式的启示
3.1 相关政策的支持和引导
高校后勤因其为学生服务的特殊性,本身就不应当以利润、盈利为根本出发点。因此国家相关政策应当予以支持,保证高校后勤的公益性,例如适当减少税收、降低供应商品的单价、提供免费的营运场所和基本设施,从而真正降低物价,降低学生压力,改善学生生活条件。与此同时,学校也应当出台相关政策控制与保障物价,并设置相应的监督与反馈机制,从而切使学生愿意充分利用学校资源,提高各类资源的利用效率。
3.2 后勤改革的“社会化”
我国的学校后勤改革应当从国情出发,充分考虑现阶段的经费投入、高校规模以及市场现状,既不能完全照搬国外的后勤管理模式,又不能安于现状。“社会化”指的是后勤部门需要适当的打开大门,不能过于封闭在自己的体系之中。这需要相关部门适度的开放后勤管理服务,适当引入外部的技术支持与人才,亦可以与企业合作,作为企业推广展示和学校后勤服务双赢的良好平台,从而达到资源高效与合理利用。[5]
3.3 后勤服务的“多样化”
我国的学校后勤现今往往只能满足学生的基本生活需求,例如浴室、食堂、理发店。而国外部分院校提供书店、中介、订票等综合服务,服务范围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后勤服务的“多样化”,不仅充分利用了学校的有限空间进行资源整合,更减少了师生的生活和时间成本,为节约型后勤的建设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林舒翔.节约型高校后勤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创新[D].福建农林大学,2013:16-19.
[2]彭林权.社会化视野下我国高校后勤管理模式的重构[J].法制与社会,2009(01):261-262.
[3]卢杰.国外高校后勤管理模式分析及其启示[J].企业导报,2010(11):252-253.
[4]张慧.国内外高校后勤管理模式比较与分析[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01):106-107+114.
[5]刘卫东.发达国家高校后勤服務管理经验对我国高校的借鉴[J].知识经济,2018(13):149-150.
(作者单位: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