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职业教育精准扶贫路径研究

2018-11-20刘晓飞李莉陈毅佳

世界家苑 2018年11期
关键词:精准扶贫人才培养教育

刘晓飞 李莉 陈毅佳

摘 要:扶贫先要扶智,职业教育在农村脱贫攻坚中起着关键作用,可以阻断贫穷的代际传递。因此,职业教育进行必要的供给侧改革,提供更有效的、高质量的供给,能更好地实现精准扶贫的目标。目前,部分职业院校在精准扶贫工作上进行了有效的尝试,但大部分职业院校精准扶贫的体系化和制度化缺失,导致职业院校教育扶贫作用的发挥极其有限,寻找供给侧改革视角下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路径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精准扶贫;教育;人才培养

教育扶贫,是对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进行教育投入和教育资助,帮助贫困人口掌握脱贫致富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贫困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以促进经济和文化发展,并最终使他们摆脱贫困的一种扶贫方式。26年前,习近平在《摆脱贫困》一书中,初步阐发了“扶贫先要扶智”的思想。199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尽快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把扶贫开发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民素质的轨道上来”,在扶贫开发的内涵上拓展了教育扶贫的功能。十八大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北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专门讲道:“治贫先治愚。要把下一代的教育工作做好,特别是要注重山区贫困地区下一代的成长。”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十分关心贫困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要求到2020年贫困人口必须全部实现脱贫,并将“发展教育脱贫一批”作为五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途径之一。精准扶贫的提出,是对传统粗放扶贫方式的改变,所呈现的是扶贫政策的有效供给,提高供给质量,让各类反贫困供给更契合现代社会的需求。在精准扶贫中,教育是其重要内容。教育的精准扶贫更是广大贫困地区摘掉贫穷帽子的根本和关键。“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职业教育在农村脱贫攻坚中起着关键作用,可以阻断贫穷的代际传递。”2017年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在调研中也认识到这一点。要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扶贫攻坚战中的关键作用,必然要进行供给侧的改革。

新常态经济局势下,“供给侧改革”作为顶层制度设计,旨在提高供给质量,调整供给结构,从需求出发合理配置资源要素,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提高要素生产率,以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职业教育进行必要的供给侧改革,提供更有效的、高质量的供给,能更好地实现精准扶贫的目标。

我们尝试着对两所代表性较强的职业院校在精准扶贫中的成功实践做分析,寻找供给侧改革视角下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路径。这两所学校一所是湖南省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院,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湖南卫视、《湖南日报》等权威媒体多次专题报道学校办学事迹和经验;一所是贵州盛华职业学院,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2015年连续两年接见贵州盛华职业学院举办者王雪红董事长,肯定了该校在教育扶贫中所做的贡献。通过对这两所职业院校教育扶贫实践的分析,我们总结出一些职业院校精准扶贫工作中可以借鉴的经验。

这两所职业院校在精准扶贫实践中最突出的共同特点是追求供给的有效性、高效性。实现供给的有效性和高效性的途径我们总结如下:

一、制度化、体系化

我国实施教育扶贫以来,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对教育扶

贫的需求不断变化,以往的教育扶贫观念也发生转变,扶贫理念从道义扶贫转向制度扶贫,扶贫方式从输血式扶贫转变成造血式扶贫,扶贫重点从贫困地区转向贫困人口。作为贫困人口不少的湖南省,省政府对扶贫工作高度重视,尤其对教育扶贫下了大力气,大手笔地加大了投入。2016年,在湖南的调研让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印象深刻:“湖南省实施‘一家一助学工程,就是帮助一个家庭的一个孩子读中职,在国家中职免除学费政策外,每个贫困学生每年还可获补助2000元。”让政府的扶贫供给有效且高效,产生最大的效益,这无疑是职业院校要思考和努力的目标。纵观各地职业院校尤其是城市职业院校,目前在扶贫工作中更多的是依赖政府部门,在观念上更多的是道义扶贫,在固定的时间,去固定的扶贫点,走访几乎陌生的扶贫对象,给予输血式的帮助;校内的贫困学生也多以国家、地方政府的助学金发放,适当安排勤工俭学为主,几乎谈不上扶贫的体系化和制度化,因此职业院校教育扶贫作用的发挥极其有限。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扶贫工作的体系化和制度化为其他职业院校作出了很好的示范。

1.输血精准。精准扶贫的第一步毋庸置疑依旧是输血,输血不是结束,只是开始。对资助对象的申报实行“问责制”,对资助对象进行“规范化”的建档管理,确保扶贫对象的精准;全面落实国家、地方政府资助政策的同时,大力引进社会和个人的资助,拓展资金筹集渠道,学校提供勤工俭学岗位,确保资助途径的畅通。

2.造血给力。输血是为了恢复造血功能做的准备,而造血功能的恢复是个漫长的过程,这就需要制度化来保证这个过程的有效、不间断的进行。主动探索教育扶貧新模式,最强有力的举措是为来自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学生开设全免费“自强班”,指定教师结对指导帮扶,明确具体内容和任务;制定“宽基础、分层次、差异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职业规划成长档案;实行“专业分方向,课程有选择,学习小组化”分类培养模式,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3.就业成功。脱贫的关键在于就业。采取“订单培养一批,学校推荐一批,自主创业一批,爱心安排一批”的方法,基本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通过这些方法,2017开始招生的“自强班”就已经获得75个就业岗位,相信学生毕业时就业应该不成问题。

4.扶贫立体化。除了资助在校贫困生、创建“自强班”,学校还有社区定点扶贫对象,尤其是充分发挥学校脱贫攻坚培训基地作用,过高效率的短期职业培训、中长期职业教育乃至终身职业教育的方式助力贫困人口在短期、中期和长期阶段中脱贫目标的实现。对社会贫困人口进行精准培训,满意度和就业率都相当高,构建了校内校外、社区社会的立体扶贫体系。

贵州盛华职业学院在上述举措基础上还考虑到了贫困人口中的特殊群体,开设了盲人学院、少数民族女子班,成建制地体系化、制度化地开展对这些贫困对象的精准扶贫,拓展了精准扶贫的深度和广度,大大提高了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有效性。

二、社会化

过去教育部门习惯关起门来办教育,未能凝聚其它部门和社会的

合力,教育在扶贫中的作用未充分发挥出来。充分调动各部门和社会各界支持教育的积极性,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来,无疑可以为提高职业教育扶贫供给有效性加分助力。

1.办学模式社会化。构建职业学校与企业和贫困家庭的利益联动机制,探索 “职业学校+ 企业 + 贫困家庭”的合作模式,把贫困家庭劳动力培养成掌握实用技术的专门人才,实现最大经济效益。

醴陵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院的经验是:引企入校,建“校中厂”,

企业引进校园,人才培养对接企业,对接岗位;校企共建,办“厂中校”,与企业合作,共建现场教学基地。

2.人才培養模式社会化。与知名企业实行订单培养。

3.办学资金社会化。开放社会、民间资金加入职业教育,参与教育扶贫是一条可行之路。贵州盛华职业学院是全国唯一一所公益慈善职业院校,其办学宗旨是“公益兴学,教育扶贫”,办学资金完全由企业、慈善和捐助承担,已经成为社会力量办学中职业教育扶贫助的成功范例。

三、素质化

贫困不只是物质层面的,还有文化层面和心理层面的贫困。教育扶贫不只是扶物质之贫,更重要的是在文化和心理上帮助贫困人口脱贫。美国学者奥斯卡·刘易斯提出了贫困文化理论,主要指贫困地区的人们在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的过程中,逐渐衍生出对自然的服从,安于现实环境,不思改变的一种消极态度,这种文化氛围在人们长期生存过程中,逐渐形成一种习惯,导致贫穷成为一个恶性循环,并不断延续下去。在以往的扶贫中确实存在屡扶屡贫的现象,不断提供物资的帮助却断不了贫困的根,原因就在于贫困人口不仅物质上贫困,文化、心理上也贫困,不能真正摆脱贫困。教育扶贫在文化、心理扶贫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利用学校固有资源进行文化氛围营造和心理介入,能有效的改变贫困人口在文化和心理上的贫困。在这方面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院为每位建档立卡贫困生配备了一个帮扶老师,生活学习全方位实时关注帮助学生。贵州盛华职业学院的做法也值得借鉴:

1.开设品格课。从《认识你真好——七个与人相处的秘诀》到《走适合自己的路——智慧生涯规划》,从医治过去到释放未来,品格课程用生活案例辅导学生,让学生的内心得以强大,并在人生的道路上有规划,少走弯路。

2.培养特长。贫困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几乎没有特长或爱好。特长课的开设让贫困学生接触到了很多他们可能从未了解的领域,让同学们的兴趣变成爱好,爱好变成特长。拥有一门特长,能够增加就业竞争力,也能提高学生今后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四、信息化

1.利用大数据精准招生、精准设置专业。贵州盛华职业学院特别针对贫困县高中,分析精准生源行为特征,进行大数据精准采集储存、挖掘清洗、运营应用,同时运营互联网营销方式,将学校亮点与考生报考需求点进行匹配,引导或推荐贫困县高中考生填报志愿。过去的几年,来自贫困县高中的农村考生比列越来越高,实现了盛华学院“教育扶贫”的精准办学的理念。

职业院校还可以在专业设置上运用大数据,精准把握社会需求趋势,有针对性的更新专业设置,最大化满足社会对职业人才的需要,提高就业率,实现教育扶贫的精准培养和精准就业。

2.慕课资源共享

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使得优秀的师资成为了职业学校发展的瓶颈,近年来风靡全球的MOOC(慕课)在线教育课程,可能将成为打破这个瓶颈的方式。

贵州盛华职业学院与国内最好的综合在线教育服务机构进行合作,为在校学生提供来自全国知名大学、行业领军企业、知名教育培训机构以及行业资深专家、学者的精彩课程。在MOOC课堂中,一些年轻教师充当了助教的角色,极大的帮助了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使教学内容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五、结合传承传统文化

中国尽管幅员辽阔,但历史悠久,因而很多地区都有自己特有的优秀传统技艺,通过职业教育把传承传统技艺与改变贫困人口的命运结合起来,是一条很好的教育扶贫路径。贵州盛华职业学院联合社会力量共同创办了民族文化传承中心,传承和发展贵州少数民族特有的民间工艺,培养年轻的手工艺传承人,并于2012年开始设立“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致力于教产扶贫并同时培养“中国民族民间工艺品实践制作的技能型人才”,让传承中心的学生自尊、自爱、自强,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人与自己的命运。

醴陵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术”传承基地,成为醴陵釉下五彩陶瓷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一个重要平台。

综上所述,职业院校在精准扶贫的供给侧改革中扶贫举措制度化、体系化、社会化;扶贫效果素质化、扶贫手段信息化;扶贫结合传承传统文化都是可行之途径。

参考文献

[1]贵州盛华职业学院扶贫白皮书 2017.

作者简介

刘晓飞,(1972.7-)女,汉族,湖南湘乡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职业教育研究

李莉,(1982.3-)女,汉族,湖南邵阳人,副教授,主要从事职业教育研究

陈毅佳(1984.12-)男,汉族,湖南邵阳人,讲师,主要从事职业教育研究

(作者单位:1.2湖南艺术职业学院;3贵州盛华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精准扶贫人才培养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