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生活为蓝本让学生“活”学数学

2018-11-20王龙珍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8年13期
关键词:有效引导实践探究生活化

王龙珍

【内容摘要】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现实生活中蕴藏着许多数学信息,教师应在学生的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之间架设一座桥梁,将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知识生活化。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活化 有效引导 实践探究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新课程提倡数学教学社会化、生活化,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架构桥梁,提升学习兴趣

丰富多彩的生活是数学知识的源头活水,将数学生活化的方式有很多,比如积极创设生活情境、模拟实践体验生活数学等等。

比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百分数》这一单元时,其中就涉及大量的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打折、成数、利率等等。教师在教学时可有意识的引入或者设置相关的生活情境。学习《打折》这一内容时,我设计情境:为了庆祝六一儿童节,老师打算购买书籍作为给全班同学的奖品,因此老师来到新华书店,发现书店正在搞促销活动,少儿读物降价5元;还有一些书是打包销售的,买10本以上(包括10本)可以打八折,如果老师打算花200元购书,你能给老师购买的建议吗?你的方案的优点是什么?创设这样的一个儿童节买书的情境,因为是跟自己息息相关奖品,所以学生会很感兴趣。而把这个题目设计成开放题,学生可能从不同角度去考虑购买的方案,有的学生会根据书的类型喜好买书,有的认为每本降价5元实惠,有的考虑到10本以上团购可能更省钱。这样让学生体会到原来买东西也有大学问,学到的打折知识在生活中能帮助自己买的合算。这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又给学生在交流各种方案的过程中提升了自己表达、思维等数学能力,在听取他人方案的过程中进行优选,使不同层次的同学都有所收获。

如学习了“元、角、分”后,让学生利用周末或节假日去帮助家长购物,在商品的选择中、购物买卖找零中体会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更加深对人民币面值的理解和应用,既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其独立能力,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深切体悟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通过学习,今后面对街上的打折促销、降价信息,都能将所学数学知识应用其中、实惠自己,感受数学的作用,这都将大大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二、精挑素材,合理加工改造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教师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突出表现为对教材的灵活运用,要结合本地区、本学校、本班级实际,特别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对教材内容进行灵活处理。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的“认识小数”这一课时,教材将长度单位的转换作为例题进行教学,而将人民币单位的转换作为巩固习题。这样的编排从逻辑思考入手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对小学学生而言,相对长度单位,学生对生活中常常在超市见到的用小数表示商品价格的标签更有印象,对“用小数表示价钱”也了解的更为深刻。因此我在教学本课时先让学生去超市认真观察观察价格标签上的小数,并可以问爸爸妈妈或者问超市老板这个小数所表示的意义,这样将价钱单位的转换作为主例题,长度单位的转换作为巩固习题更符合学情,也具有现实操作性。

如学习了《按比例分配》后,我举办了一个“班级的美食节”,借助这个真实的生活场景,有意识地让学生用学过的按比例分配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都爱喝奶茶,它是由奶和茶调配而成的。现在要求按奶和茶的比为2:5调配一杯350毫升醇香的奶茶,需要奶和茶各多少毫升?同学们通过讨论、交流、计算,亲手调配奶茶互相品尝,明白了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和数学能力的提高。

三、妙用素材,体验数学乐趣

新课改下的数学课标明确告知我们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习发现规律的方法,通过寓生活素材于实践活动中掌握并发现规律,让学生在繁琐的学习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统计与可能性(三)》时,我让学生通过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中来决定获胜的人玩转盘,然后提问:“这样来决定胜负公平吗?为什么?”在这个司空见惯的游戏中,引导学生用连线的方法找到所有的情况,从而计算出双方获胜的可能性是多少,这样让学生更加清晰地意识到用这种方法来决定胜负是公平的。由于教师对已有的生活素材进行加工创造,采用连线的方法引入,让学生通过观察与分析,使学生最终能够掌握计算方法,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

如在教学重量单位时,教师可以在学生认识国际单位之前,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让学生先去调查农市场、超市等不同場所使用的重量单位一样吗,都有哪些重量单位?从而对各类单位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其次,教师再适时介绍重量单位的发展史、地区性,渗透数学文化,使学生的数学世界和真实的生活世界有了沟通,有效的解决了数学与生活的冲突。最后,让学生感受到现代社会没有统一国际单位带来的不便,使学生学会数学知识、学活数学知识。

总之,在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一定要以数学核心素养为目标,及时更新教学观念,紧密联系生活实例,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体验感受中理解数学知识,从而很好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有效提升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 陆秀芳.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尝试与思考[J]. 广西教育,2017(09).

[2] 周明杰.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生活化实施策略[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01).

(作者单位:甘肃省山丹县位奇镇芦堡小学)

猜你喜欢

有效引导实践探究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高中数学课堂教师有效引导的探索
有效引导开启物理精彩课堂研究
有效引导: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新视角
教师的有效引导与数学教学效益的提高
以分层考核法为基础的初中英语教学模式探索
探究式科学活动的组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