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项目牵引的双导师组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研究

2018-11-20陆中会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48期
关键词:学位论文专业学位研究生

陆中会

摘要: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学习成果的一种衡量形式和检验方法,也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的综合检测,更能反映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认知水平和高等学校的培养质量。本文结合学校研究生实际培养,围绕项目牵引提出了组建“四有标准”的双导师组团队、汇聚“优质多元”的教学科研资源、形成“工学交替”的实践机制、注重“应用导向”的选题来源、推行“全过程”的导师指导和实行“全覆盖”的三盲审制等六个学位论文质量提高的对策。

关键词:“特需项目”;项目牵引;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双导师组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8-0219-03

近年来,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规模逐渐扩大。2014年,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数占研究生招生总数的43.7%;2016年,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数占研究生招生总数的47.41%;预计到2020年全国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在招生规模将不断趋于1∶1。如何持续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提高学位论文质量,并能对其进行行之有效的评价,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和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者十分关注的话题。

一、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质量存在问题

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是集中体现研究生学习成果的一种衡量形式和检验方法,也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的综合检测,更能反映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认知水平和高等学校的培养质量。

1.“双导师”制未落实。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通常采用由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的“双导师”制,但调研结果显示很多院校企业导师形同虚设,不能有效地将校内在理论方面的优势与企业导师在实践方面的优势有效地结合起来[1]。

2.选题无指向、开题流于形式。论文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最后的培养考查节点,体现着专业学位培养的实际水平。选题一般化,使论文整体缺乏针对性。而论文选题要能体现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一般化导致论文分析深度不足,出现题目类型大同小异,部分研究生结合自己的专业实践,难以找到合适的题目,或者题目工作量过小、达不到一定的技术难度,使选题工作遇到一些困难。

3.缺乏创新性及应用性。选题深度及广度不够导致一些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处于低水平阶段,内容常常是知识的堆积,没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研究上,没有对研究结果进行加工创新,使学位论文缺乏研究价值。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最根本的核心是突出它的应用性,但是目前仍有很多研究生采用硬套理论,缺乏实际应用价值,或理论过于陈旧、不够深入,对如今的实际情况没有参考研究的价值等[2,3]。

4.素材不足、写作水平不高和表达能力欠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尚属起步发展阶段,部分专业学位研究生不太重视专业实践,难以获取充足的学位论文素材,与学术型研究生相比写作水平要差一些,文学功底欠缺,常出现表达不清、思绪混乱等,不能很好体现作者目的,更不要说论文的实际价值。虽有部分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实践水平都很高,但是论文写作能力不够,又缺少导师的有利引导,无法准确清晰地表述创作思路,从而造成论文质量不高[4]。

二、项目牵引的双导师组提高学位论文质量有效对策

2011年我校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项目”化学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2012年开始招生,目前在校生153人、毕业生64人。几年来,招生数量逐年增加,一志愿报考率大幅上升。项目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助推剂,能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快速成长[5]。在我校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始终以区域盐化工行业和凹土产业的需求为导向,与企业共同选择适合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校企合作项目,根据专业学位研究生自身的特点、知识结构与技能程度情况等来参与不同的项目,在项目开展中不断加强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设计、创新能力的培养,紧密围绕项目严把学位论文选题、开题、中期检查、送审、答辩等环节,不断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逐渐形成了以项目牵引的双导师组培养模式,主要通过下面几个对策。

1.组建了“四有标准”的双导师组团队。学校制订了严格的校内外导师选聘制度,校内导师必须具备副高以上职称和硕士学位,必须有项目、有成果、有经费、有工程经验(简称“四有标准”)。几年来,学校共遴选校内导师124名,校内导师中有教授50名、博士100名,导师中具有博士学位人数所占比例80.6%,校内导师中曾有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和三等奖、教育部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省教学名师、省“333工程”培养对象、省“六大人才高峰”、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骨干教师等。企业导师73名,主要由特聘教授、江苏省产业教授和化学工程领域企业骨干等组成,均有校企合作项目。企业导师中有研究员、研究员级高工22名。在指导过程中,研究生导师实行评聘分离制度。通过导师培训、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导师学术、工程能力和指导水平,实行“校内导师组+企业导师组”的“双导师组制”培养研究生,以省科技创新团队和省产业教授为引领,打造5支双导师组团队。

2.汇聚了“优质多元”的教学科研资源为更好培养研究生的創新能力。以“需求导向”为动力,搭建了地方政府出资、建在工业园区、多方协同的联合培养研究生实践基地。共建了江苏省凹土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岩盐与凹土资源深度利用协同创新中心培育点等省级以上校内科研平台9个,共建了国家级盐化工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江苏省盐化工工程实践教育示范中心等校内教学平台6个,与江苏天士力帝业有限公司、江苏玖川纳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安邦电化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了实习基地42个、实践基地35个、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30个,与江苏省天士力帝益药业有限公司等合作共建了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工作站3个,形成了多元化、多层次、多功能的产学研教学科研平台。学校组织四轮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共建了《岩盐资源开发与利用技术》、《黏土科学与应用技术》、《现代生物技术》等课程、教材、案例库,已有50门课程顺利通过了校内外专家验收,已出版了2部教材,其中《高等化工热力学》和《化学反应工程分析》课程获批为江苏省优秀研究生课程,《现代生物技术》案例库建设获批为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课题。

3.形成了“工学交替”的实践机制。研究生入学后,校企双导师根据双方长期合作的项目为研究生制定个性化的人才培养计划,在基础课程学习中进行企业调研,初步了解一些企业、行业概况;在专业课程阶段有针对性地进入企业,接受企业任课教师开展现场教学、案例教学等;实践环节中,研究生按学位论文课题研究方向进入相应的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或其他研究生实践基地,在企业按计划地开展工程设计、工程创新能力的训练,同时校企双导师会有意识地引导研究生关注工艺改进、产品开发、装备研制等涉及先进技术创新,为后续顺利完成学位论文,增加背景意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注重了“应用导向”的选题来源。根据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规律,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学校制定了《淮阴工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及评价标准(试行)》等文件,明确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包括产品研发、工程设计、应用研究和项目(工程)管理等形式,规定了不同形式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形式界定、内容要求、撰写要求及评价指标。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主要来源于学校与企业签订的合作项目,校企双导师组根据合作项目的进展情况,共同提炼出企业在工程、管理方面需要工艺改进、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管理优化等相关课题供在校研究生选择。据统计,在2012级17名毕业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选题中,来源于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项目6个、江苏省科技厅合作项目3个,江苏省产学研合作项目1个、校企合作企业项目3个,与当地的科研院所合作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个(见图1)。由此可见,学校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来源绝大多数是校企合作的项目。

5.推行了“全过程”的导师指导。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负有对研究生进行学科前沿引导、科研方法指导和学术规范教导的责任。企业导师的质量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学校将严格条件和程序,从是否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和一定的基本理论水平,是否具有重要工程项目、重大技术改造、重要工艺创新的经历等方面对企业导师进行指导资格认定并签订协议、明确责任。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校企双导师除为研究生共同制定个性化的人才培养计划外,在研究生招生初试与复试、入学教育、课程教学、专业实践、学位论文的选题、开题、中期检查以及论文的答辩等环节都均参与,研究生的课题研究可以在企业进行、也可以在学校开展,校企双导师形成双导师组,充分发挥导师组团队的力量和优势,给予研究生即时引导、经常指导和定期督导。

6.实行了“全覆盖”的三盲审制。为了保证研究生培养中学位论文的质量,近年来,不少高校采取匿名的形式对学位论文进行评审。我校全面实行了研究生学位论文全盲审制度,即隐去学位论文单位、学位申请者及导师等信息,简称“三盲审”,并采用随机抽取和重点抽取相结合的方式送往其他拥有相应专业领域的高校、企业及科研院所,旨在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改变学校现行学风浮躁的现状,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学术道德。几年来,我校64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均符合《淮阴工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及评价标准(试行)》的规定,全部实行三盲审。每篇学位论文送审2位校外专家,送审结果全部通过。

三、项目牵引的双导师组培养成效

自我校开展研究生培养以来,三年我校共有64名研究生全部顺利毕业,他们的学位论文绝大部分都是在入学初,根据校企“双导师”共同签订的合作项目来选择课题、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在教学过程中,校企共同开设课程,如企业一线技术骨干现场讲授《化工安全技术》、《高等分离工程》、《化工过程开发与设计》等课程,研究生根据课题项目需要有针对性地进入相关企业进行专业实践,初步形成了项目牵引的双导师组培养模式。以2013级研究生王礼君为例,经师生双选,进入由校内导师陈静教授和中科院盱眙凹土开发与产业化中心郑茂松研究员组成的校企导师组,校企双导师根据凹土晶束解离的合作课题为他制定了培养计划,在课程学习中,他到玖川纳米、盱眙博图凹土等企业进行调研、实习;在实践环节,他入驻盱眙博图凹土参与研究,以第一发明人获授权发明专利1项,获“挑战杯”省竞赛二等奖1项;在学位论文阶段,他实践期间采集的课题“综合力场调控解离凹土的工艺优化”最终被选为学位论文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将溶剂化效应、介质相变能和闪爆巧妙结合,实现了凹土解离—改性—干燥一体化,设计并制造了连续式凹土解离样机,第一作者发表论文3篇;2017年,其学位论文入选江苏省优秀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四、结束语

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作,我校研究生规模小,层次和结构单一,学位论文质量容易监控,但随着招生规模扩大,诸多的问题和矛盾便会突显。今后我们通过加强制度建设、环节监控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譬如加强工程、设计和创新实践基地机制建设;建立健全评阅标准和专家库,深推全盲审制度等。

参考文献:

[1]孔范龙,李悦.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体系研究——以环境工程专业为例[J].高师理科学刊,2013,33(3):113-116.

[2]王丽华,方家银.项目牵引下的研究生培養创新思路[J].继续教育,2013,(07):23-25.

[3]杨静.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浅析[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10):28-31.

Abstract:The thesis of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 student is a kind of measure form and test method of graduate student's study achievement,it is also the comprehensive test of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 student's practice innovation ability.It can reflect the cognitive level of professional graduate students and the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training of graduate students in our school,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o set up a "four have standard" double tutors group team around the project to pool the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resources of "high quality and diversity" and form a practical mechanism of "alternating work and learning".Pay attention to the choice source of "application orientation",carry out "whole process" tutor's instruction and carry out "full coverage" three-blind examination system,etc.An improved response.

Key words:"Special Needs Project";project traction;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 student;degree thesis;double tutor group

猜你喜欢

学位论文专业学位研究生
农业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
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危害控制技术课程创新型教学平台建设研究
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析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利益相关方的角色分析与协调
浅谈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管理体系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