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谈《老子》帛书本与传世本之部分差异

2018-11-20潘园园

北方文学 2018年33期
关键词:老子

潘园园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考古发掘工作的大力展开,大量出土文献逐渐面世,其中不乏有一些较高研究价值的竹简和帛书,这些简帛的出土,不仅可以让我们读到与传世本不同的一些古文献,而且还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实证材料,这对我们在文献学上的校勘、辨伪及语言学、史学等方面都将会有很大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老子》;帛书本;传世本

《老子》是中国最早的哲学典籍之一,历代传本众多,对其研究也众说纷纭。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第三号汉墓出土了帛书《老子》,其中将《老子》分为甲、乙本;1993年,在湖北荆门市郭店一号楚墓又出土了竹简《老子》,其中将《老子》分为甲、乙、丙三本,是目前最早的《老子》传抄本。这两种简帛的相继问世,轰动世界,引来了学术界几次国际性研讨会议,学者们对其的分析研究也一度成为热潮。其中,对于简帛本同传世本的差异更是引起了学者们的极大关注,这些差异,不仅可以使我们在研究传世本《老子》中遇到了问题得到解决,而且又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新的研究材料,在学术研究史上都有深远的意义。本文拟以帛书本和传世本相比较,从中找出其部分差异,并对其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其研究意义与价值。

一、关于帛书《老子》

从时间上看,甲本字体介于篆书和隶书之间,加之因其不避刘邦的名讳,故以此推算抄写的年代,至晚在汉高祖时期,约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195年间;乙本字体是隶书,其中又将“邦”字改为“国”字,故其抄写年代可能在惠帝时期,约公元前194年至公元前180年间。帛书本在文字符号、文本排序等方面都不同程度上的与传世本出现差异,本文仅就帛书本与传世本中出现的部分内容差异进行探讨,从中表达出自己的一点见解。

二、《老子》帛书本与传世本部分差异

帛书本的出土,学者们自然都自觉不自觉地拿传世本与之进行对比、参照阅读,至于以谁为蓝本,学者们则各持己见。有人因帛书本为出土本,且年代较传世本早,故主张一切应以帛书本为参照本,用帛书本校勘今本,判别今本的正与误;用帛书本研读今本,审定旧注的是与非。人所共知,帛书并非《老子》原本,它们也只是一种手抄本。作为一种手抄本,它也难免有错字、漏字和衍字的情况发生。而传世本毕竟是经过多人的仔细整理、核对、校勘之后的产物,其中的错误自然较少些。基于此,本文所进行的比较阅读,以王弼本《老子》为参照,以此与帛书本对照,进行分析阅读。

今本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帛书乙本却作“有争”,这显然不符合老子的“不争”思想。有学者却以老子有“柔而有争”思想来加以辩驳,却不知道老子的“有争”是以“不争”为前提的,“不争”是条件,“有争”是归宿。这种逻辑,在《老子》中随处可见。如:“夫惟不争,故无尤。”“以其无争与,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由此可见,“不争”才是老子道之所在,它的思维逻辑是“无争而无不争”,这同“无为而无不为”的思维逻辑是一致的,所以,作“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才合老子本意,作“水善利万物而有争”,则恰恰背离了老子的思想。这是帛书本中错误之处,而帛书本中也有不少处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以订正传世本。如:

今本四十九章:“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帛书乙本作“圣人恒无心”(甲本残损)。“常”字在《老子》中履见,如常道、常名、常无、常有、常足、常无为等,凡《老子》中所用“常”字,除了用以形容道德永恒性或事物的长久性外,专有名词则意指变化中的不变规律。无论它是形容词、副词或名词,无一不是正面的肯定意义。因而四十九章这里,若以“常心”连读,而“无常心”则意指要去除“成心”(即偏心或私心),则“常心”一词竟成为反面的意义,这不仅与全书文律不合,更有违《老子》一书对“常”字的极端肯定的意义。此外,“常心”一词,见于《庄子·德充符》“以其心得其常心”,为道家学派中的一个重要名词。庄子所说的“常心”,常指不起分别作用的心——这是最高境界的状态,因为四十九章这里若以“无常心”连读,则显然与《庄子》一书的意义相矛盾。帛书本作“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有道的人没有私心,以百姓的心为心),从文意看,正合老子思想。这和他主张圣人不积与人的观念,是一致的。由此可见,帛书本的发掘对我们研究老子还是帮助很大的。

三、帛书《老子》的研究意义

帛书本的出土,毋庸置疑,自然利大于弊,它对于我们在研究传世本的基础上,更能进一步研究探讨《老子》,而且由于其抄写年代更接近老子生活年代,对于学者们研究当时的语言、史学等方面都大有帮助。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帛书本毕竟也是传抄本,在抄写、流传的过程中,难免会有遗漏、删减、误传等情况,所以,我们也不能完全依赖帛书本,而是应该辩证的看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正确利用出土文献。

参考文献:

[1]裘锡圭.中国出土古文献十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12.

[2]陳鼓应.老子注释及评介[M].北京:中华书局,1984,5.

猜你喜欢

老子
老子“水几于道”思想解说
浅析老子之道:有与无
《老子》“自”类语词哲学范畴释要
漫画
智者老子
北大簡《老子》釋文指瑕
论老子处世哲学中的智慧
寻找老子【三】
大愚者大智
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