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语篇互文性的课堂写作实践

2018-11-20沈浩芸

北方文学 2018年33期
关键词:文本

沈浩芸

摘要:培养学生的互文性意识,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英语写作课程的兴趣,对其写作能力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在从高中英语新课标出发,引入互文性概念,从文本(text)、话语实践(discourse practice)和社会文化实践(sociocultural practice)三个角度分析写作教学的实践,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互文性理论;文本;话语实践;社会文化实践

一、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教育部,2017)中强调教学过程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依托不同类型的语篇,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学生自身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多元思维发展、价值取向判断和学习策略运用。高中的英语写作教学常常容易陷入背词组,记句式和套模板的框中而显得过于死板,笔者尝试了互文性理论在课堂中的运用,拓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二、互文性理论的基础

互文性理论最早是由法官学者Kristeva在其1969年出版的《符号学》一书中提出的。他认为一个语篇是对一些语篇的重新排列,是一种互文组合;在一个语篇的篇幅内,来自其它语篇的言论相互交叉和中和。

20世纪70年代末西方语言学界兴起的批评话语分析学派(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的先驱人物Fairclough (1995:98)提出的语篇分析方法的三个维度“文本(text)、话语实践(discourse practice)和社会文化实践(sociocultural practice)”同样适用于语篇的互文性分析,他认为“任何話语事件可被同时看作是一个文本、一个话语实践的实例和一个社会文化实践的实例(Fairclough,1992:4)”。由此,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尝试从这三个维度开展写作教学的新视角。

三、互文性理论在高中英语写作课上的实践

(一)以题材互文和体裁互文为轴心推动学生多元思维发展

从文本互文的角度,笔者在写作课中通常采用读写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师先带领学生在阅读语篇时利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语篇,领会语篇在内容及结构上的特点,分析文章的题材和体裁,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技巧等等。同时,笔者注重引导学生整合相关主题的语篇资源,为写作目的语篇建立合理的互文关系。笔者根据学生的所学设计同题材或同体裁的写作任务,学生进行实践和交流,拓宽自己的积累信息,培养用英语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二)以课堂话语实践为线索促进学生语言知识和技能发展

在话语实践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借用篇际互文和语域互文,遵循语言特有的深层结构,培养学生的互文性意识,深化语言运用能力。在课堂交流中,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将一些作品的词句与另一部或多部作品相关联的方法如仿拟,回声,明引和暗引。互文材料很少只是被简单地嵌入某一语篇,而是根据该语篇内部的逻辑关系和语义结构被重新加以利用。因而教学的重点应该是课堂交流在特定的语境中关注互文材料的语义功能和结合的方式与和谐程度。

(三)以社会文化为视角开拓学生文化内涵的理解

教师以社会文化为视角旨在强调学习者参与社会活动过程中的语言使用情况,关注互动对人的语言构建、思维和认知的影响。英语教材的内容涵盖了西方社会的历史、地理、文化、民俗、风情等广泛的文化背景知识。系统功能语言学家Halliday认为,语篇的产生不是孤立的现象,它与情景因素和文化因素息息相关。社会文化的互文性就是将语篇分析与特定的社会文化融合起来,透视语篇所包含的民族习俗、社会事件、价值取向、文化语境,给学生多元化的文化输入。

例如模块三第二单元Body Language介绍各国的习俗、地域风情和文化差异。学生扮演出访他国的使者,在外国的各种场合中体会入乡随俗。在阅读语篇时,学生学会根据当地的习俗和文化差异辨别出语篇描述的民族和地区甚至了解当地人的价值取向等等。

在多种教学方法并存的新教学时代,关注互文性的运用可以注入课堂写作教学更多的活力,有远大的发展前景。这种教学方式给学生留存足够的发展空间,多角度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扩大视野,激发学生的潜能并主动去参与语言活动。因此,关注互文性的课堂写作为外语教学提供了一个立体的思考视角。

参考文献:

[1]辛斌.语篇互文性的语用分析[J].外语研究,2000.(3):14—16.

[2]辛斌,赖彦.篇互文性分析的理论与方法[J].当代修辞学,2010 (3):32—39.

[3]杨慧,张新军.英语教学的互文性视角[J].外语与翻译,2002 (2):61—64.

[4]谢秋思,刘书亮.语篇互文性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 (6):161—162.

猜你喜欢

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重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重点:实用类文本阅读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文化传承与理解”离不开对具体文本的解读与把握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从背景出发还是从文本出发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