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音乐风格
2018-11-20刘乘麟
刘乘麟
摘要:莫扎特是著名的奥地利作曲家,他创作了许多经典的音乐作品,并具有独特的音乐风格。莫扎特创作的奏鸣曲见证了他的一生,也成为宝贵的音乐财富。本文首先对莫扎特进行了介绍,而后分析了莫扎特各个创作时期的钢琴奏鸣曲的音乐风格,希望能够帮助同好理解、认识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音乐风格。
关键词:莫扎特;钢琴奏鸣曲;音乐风格;精神内涵
莫扎特作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一个重要代表人物,在其一生中留下了许多不朽的音乐作品,这些音乐作品是人类艺术世上的瑰宝。莫扎特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所创造的作品是当时音乐文化成就的最高表现。在短暂的三十五年中,莫扎特创造了大量优质的钢琴作品,他的钢琴奏鸣曲在其创作作品中具有重要地位。
一、莫扎特简介
莫扎特全名为沃尔冈夫·阿曼德斯·莫扎特,他生于1756年,死于1791年。莫扎特的一生只有短短的三十五年,他就像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颗流星,虽然一瞬即逝,但却留下了璀璨的光芒。莫扎特是奥地利作曲家,出身于奥地利萨尔茨堡,他的父亲是一位宫廷乐师,名为列奥波德·莫扎特(1719-1787)。莫扎特的父亲是一个富有才华和一定声望的作曲家,同时还写出了一部著名的小提琴演奏论著。莫扎特在幼年时期就展现出了非凡的音乐才能,他三岁开始学钢琴,五岁就开始作曲,在他的乐师父亲的带领下,他六岁就开始到慕尼黑、维也纳巡回演出,并获得了成功。为此,莫扎特被称为“音乐神童”。莫扎特是古典主义音乐的典范,对欧洲音乐的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尽管他的一生只有短短的三十五年,但他却涉猎广泛,涉足各种音乐创作领域,作品数量多达七百多部。莫扎特进行音乐创作的原则是“我把欢乐注入音乐,为的是让世界感到欢乐”。为此,莫扎特的音乐被评为“含着眼泪的微笑”。莫扎特的伟大之处在于能够用最简洁的音符和音乐手法表现出最深刻的思想感情、人生经历。
二、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音乐风格
(一)创作初期
1774年到1775年是莫扎特的创作初期,这一时期的莫扎特是充满朝气的,其音乐作品也洋溢着少年气息。1774年,莫扎特才十八岁,具有强烈的求知心理。创作初期,莫扎特创作了六首钢琴奏鸣曲,也就是《家乡奏鸣曲》,分别是[KV.279]-[KV.284]。在旅行演出返回家乡期间,他创作了这六首奏鸣曲。这一时期的莫扎特是是一个刚刚成年的年轻人,乐观开朗,对生活充满希望,他的创作作品也处处显露出年轻人的朝气。
[KV.284]是莫扎特创作初期六首钢琴奏鸣曲的第六首——《D大调奏鸣曲》,这首奏鸣曲是这六首曲子中最辉煌的一首,处处洋溢着青春的活力。这首奏鸣曲的第一乐章的开头很神奇,主题旋律线条表达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副主题和主题一样,带给人积极向上的感觉。22-34小节的副主题时,通常左手采用八度和三度音程,以便能够弹奏出充满气势的音乐。34小节到呈式部更是将辉煌的气势发扬到了极点。右手最开始是双声部的弹奏,还有附点三十二分音符,左手为八度音程上行,这样的演奏方式赋予了乐曲戏剧性、紧张性。52-71小节是展开部,这一部分的曲子没有对呈示部主题进行延伸发展,引入新的乐思,是一段充满幻想和意境的旋律。66小节初始左手音程右手八度,营造出欢快的气氛,波浪式的旋律更是带给听众温暖、兴奮的感觉。展开部的结尾是音阶的快速流动,能够给人一种单纯的美。
第二乐章的主题是波兰舞曲风格的回旋曲,乐章中每一次出现回旋主题,莫扎特都会通过新的装饰让旋律更加丰富多彩。1-8小节为主题,给人的感觉是优美恬静的,展现出端正、高贵的气势。9-16小节对回旋主题进行了第一次装饰,赋予回旋主题更加浓厚的古典韵味。17-24小节是回旋主题的第二次装饰,25-30小节则与展开部连接,使主题音乐更加丰富,这几节的旋律仿佛在倾诉作者内心的感觉。
在第三乐章,莫扎特第一次写出了真正的“主题和变奏”,这一乐章具有十二次变奏,充满了幽默的戏剧性,同时也具有莫扎特音乐的一贯风格,给人流畅、干净、清新的感觉,音乐质感无可厚非。第三乐章的主题给人的初始感觉是沉思,但受众同样能从中感受到作者平和的状态,柔和、沉着、质朴的音调拉近了受众与作者的心灵。
(二)创作中期
1777年到1778年是莫扎特的创作中期,这一时期他创作的钢琴奏鸣曲音乐风格复杂多变。经过失恋、丧母这一系列打击,莫扎特逐渐成熟,褪去单纯、稚气,同时对自己的前程也充满了担忧。这一时期的莫扎特经济窘迫,面临着诸多困境,可以说在这一时期莫扎特才真正体会到人生中阴暗的一面。这一时期,莫扎特一共创作了七首钢琴奏鸣曲,包括两首《曼海姆奏鸣曲》([KV.309][KV.311])五首《巴黎奏鸣曲》([KV.310][KV.330][KV.331][KV.332][KV.333])。与创作初期的作品相比,这七首钢琴奏鸣曲的音乐风格变得更加深沉,给人一种哀怨的感觉,让人不由自主的叹息,感受到无法改变命运的无奈。
在母亲离世后,莫扎特创造了这首《a小调奏鸣曲》([KV.310]),这首奏鸣曲充满了悲伤的气息,但受众同样能从中感受到莫扎特丧母后的坚强。这首乐曲充分表现出了莫扎特在这一时期的心理状态和内心情感。第一乐章的开头就充斥着忧伤的情感,无论是急速的、不断重复的低音和弦,还是旋律部分的附点节奏,都充分表现出了压迫感。22-30小节是副主题部分,这一部分的旋律缓慢得流淌出忧伤、痛苦的情感。呈示部结束部分,左手为连续的音阶上下行,右手一次用到附点节奏,还用到音程、和弦,营造出了更加悲壮的气氛。50小节开始是展开部,主题从a小调转入C调,紧张气氛有所缓解。第二乐章表达的情感仍然是负面的,充盈着孤独和凄凉。主题刚开始弱起,创造出一个感人心扉的世界,旋律顺畅的流出,生动中隐藏着伤感。第8小节中的“阿尔贝堤”和“低音重结”使得这一乐章具有了新的动力。31小节仍然是悲伤的、哭泣的音乐,而32小节则拥有一种质朴的乐感。第三乐章为回旋曲式,主题部分的旋律充满了冥想。而27-106小节的B部分,则出现了频繁的转调,从而表现出作者心中的不安。107-142小节的音乐则缓和了不安的气氛,结束部分为a小调,虽然仍然充满着伤心、忧郁的情感,但感情趋于平静。
(三)创作后期
1784年到1789年是莫扎特的创作后期,这一时期莫扎特的境况窘迫,遭受着病痛和死神的威胁,但他的钢琴奏鸣曲中却洋溢着热情和激情。1781年5月,莫扎特定居维也纳。在1788年,莫扎特创作了三首[KV.533][KV.545][KV.547a];在1789年,莫扎特创作了两首钢琴奏鸣曲,分别是[KV.570]和[KV.57]。谈到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就不得不说他的幻想曲[KV.475]和奏鸣曲[KV.457],前者创作于1785年,后者创作于1784年,这两首奏鸣曲是莫扎特钢琴奏鸣曲中最宏伟、热情的两首奏鸣曲。很多的学者都认为这两首奏鸣曲中表现出的热情和激情是莫扎特其他作品中无法比拟的,这两首奏鸣曲预示着贝多芬奏鸣曲的诞生。这一时期的莫扎特遭受着病痛的折磨,生命临近枯竭,但在他的作品中,却能看到坚强的意志。莫扎特将内心的悲愤、忧伤、哭泣都转化成了充满希望的音符。
莫扎特的十九首钢琴奏鸣曲中,《C大调简易钢琴奏鸣曲》[KV.545]是最让人神往的。这首奏鸣曲将莫扎特面临病痛和死亡时坚强、乐观的一面充分的表现了出来。奏鸣曲的一开始是充满稚气的音符,展现莫扎特面对死亡时乐观、积极的态度。第二乐章仿佛是一首田园诗,表达出开朗的情感,表达出对自由的向往。第三乐章展现出了莫扎特的童心,表现出活泼明朗的情感。
三、小结
莫扎特三个创作时期的作品反映出了不同的情感和精神内涵,是莫扎特不同时期的人生经历和内心情感的体现。他每一时期的钢琴奏鸣曲,都在保证“歌唱性”的前提下表达出了莫扎特人生各个阶段的故事和经历。
参考文献:
[1]邱姝婷.海顿和莫扎特钢琴奏鸣曲音乐风格比较[J].中国民族博览,2016 (22):187-188.
[2]顾硕.浅谈莫扎特钢琴奏鸣曲音乐风格的多样性[J].音乐大观,2014 (2):54-54.
[3]王晗.浅谈莫扎特钢琴奏鸣曲演奏技巧[J].当代音乐,2015 (1):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