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主义视角下《大街》的解读

2018-11-20王丛林

北方文学 2018年33期
关键词:生态批评大街

王丛林

摘要:小说《大街》是辛克莱·刘易斯的成名之作。运用生态批评的理论对小说《大街》中的自然生态危机、社会生态危机及精神生态危机进行分析,对保护社会生态有所启示,对完善和发展辛克莱·刘易斯作品的生态批评维度研究可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大街》;生态批评;生态启示

一、引言

辛克莱·刘易斯的成名作《大街》以讽刺、细腻的手法描写了美国小城镇形形色色、自我陶醉的中产阶级的生活。主人公年轻姑娘卡萝尔本是城市女孩,大学毕业后嫁给了一个比她年长许多的乡村医生,并在一个叫戈镇的小镇定居。卡萝尔怀抱理想,不甘心在闲适中虚度青春,立志要改造气氛沉闷的乡镇,但却被视为异端。刘易斯通过对女主人公冲破保守势力,愤然出走,到华盛顿独自谋生经历的描述,揭示当时美国社会贫富差距的矛盾、新旧文化的矛盾以及社会意识形态演进过程中的自我矛盾性。小说具有十分明确的思想性,是讽刺文学的杰作。本篇论文旨在从生态批评视角分析《大街》中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及精神生态危机,使读者能够更好理解作品的生态内涵,挖掘出作品中的生态意识。对应对当代人类所面临的种种危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生态批评理论

本文主要运用生态批评及其所包含的精神生态学等批评理论对辛克莱·刘易斯的小说《大街》进行分析和解读。生态批评自诞生之日起,就已经注定要超越文学批评的藩篱,与社会批评、文化批评相互辉映,互相渗透。众多学者和批评家在现实使命感和理想主义的推动下,不断发展并努力完善生态批评理论,使之愈来愈成为当代文学批评和社会生活中一项重要的思想资源。由于不同的学者对生态批评持有不同的立场,因而得出的结论亦各有侧重。

生态文学批评主要研究文学与物质环境之间的关系。生态批评的核心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生态批评反对人类中心主义;第二,生态批评强调“生存整体观”;第三,生态批评关注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在生态文艺学的学科意义上,以鲁枢元和王诺为代表,认为生态文艺学、生态美学、生态批评的学科目的绝不仅仅是为生态而生态,不仅仅是普及和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还应该把生态文艺、生态美学、生态批评定位为思想文化批评。

鲁枢元先生提出了“精神生态”这一概念,试图把精神的维度引入到生态学的领域中来。在他看来,生态学大体可分为三个部分:即“以相對独立的自然界为研究对象的‘自然生态学,以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生态学,以人的内在的情感生活与精神生活为研究对象的‘精神生态学”。鲁枢元在提出生态学“三分法”的同时,还给“精神生态学”下了一个较为合理而完整的定义:“这是一门研究作为精神性存在主体(主要是人)与其生活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一方面关涉到精神主体的健康成长,一方面还关涉到一个生态系统在精神变量协调下的平衡、稳定和演进。”鲁枢元的这些论证既丰富深化了生态学的意蕴,也使生态学拥有了较为浓厚的哲学意味。

三、生态批评理论指导下《大街》的文本分析

(一)精神生态分析

“哪知道满怀期待的青春,就是一出永远叫人苦恼的喜剧。”(辛克莱·刘易斯[美]著,潘庆舲译,2006:3)小说《大街》的开篇非常精彩,卡萝尔似乎就是每一个人年轻时候的样子:不谙世事、天真无邪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期待和幻想,似乎世上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卡萝尔相信自己能干出一番事业,能改变社会,影响他人。她曾经有志于兴建一个美丽的小镇,但后来才发现世界上冥顽不灵的人属绝大多数,生活远比想象的复杂和艰难。

戈镇居民的精神生活有时及其庸俗:舞会上,女士们卖弄风骚,暗中争风吃醋。他们还喜欢背后说别人的闲话,欺负新来的人,一如世界上大多数地区的人,狭隘又低级趣味。

“大城市就是靠着他们才得以生存下去,我们这些城里人都是——寄生虫,可我们却自以为比他们优越。”(辛克莱·刘易斯[美]著,潘庆舲译,2006:70)这是卡萝尔的感觉,事实也是如此,全世界几乎都是如此,城里人依靠乡下人辛勤劳动的果实维持生命,同时却在贬低乡下人。由于卡萝尔给女佣的工钱比其他的雇主多一点,又替女佣们说了一些公道话,引起其他女雇主对卡萝尔的极度不满。在她们的心中没有同情和公平,有的只是贪婪和自私,一如大部分的雇主。大多数人想最大限度地占用财富,却很少会去替他人着想,社会的不公平就这样产生了。

卡萝尔在大扫除时发现佣人的居住条件非常不好,忍不住向丈夫哭诉,但并非每一个人都像她这样富有同情之心。因为感觉社会为穷人所做的太少,卡萝尔曾提议将捐赠的衣物缝补修整一下,却遭到大家的反对,从小事中可见许多人的心中没有太多爱心。卡萝尔还提议建立一个像样的农妇休息室,也以失败告终。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人对别人的苦难熟视无睹,疯狂地破坏着社会生态环境,殊不知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环境之中,破坏他人最终也会伤害自己,所有人的命运都是相互关联的。

伯恩斯塔姆的妻子和孩子死于猩红热病,原因是可能喝了不干净的水。因为去取水时水井的主人奥斯卡·埃克龙总是唠唠叨叨,付给他钱又不肯收,却总是找茬嘲弄伯恩斯塔姆。伯恩斯塔姆担心控制不好脾气闹出乱子,只好去另一家取水。不干净的水源导致伯恩斯塔姆的妻子碧霞和孩子染上了猩红热病。奥斯卡·埃克龙冷酷无情,以嘲弄别人为快乐。若不是戈镇不健康的精神生态,碧霞和她的孩子也不会染病去世。最后,伯恩斯塔姆在悲痛中离开了戈镇,残忍的事件源于残忍的心灵。

精神生态危机主要表现在信仰缺失、拜金主义、道德沦丧、精神空虚违法犯罪等之上,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精神生态建设对于整个生态危机问题的解决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生态批评倡导回归人类自己内部的自然,重建对整个生态系统的责任感、使命感,反思人类在文明道路发展中行为上的偏差,塑造生态人格。

(二)自然生态分析

“那照片上是一片砍伐后的森林的景象:树墩植株之间,到处是新近碾过的车辙,显得越发凄凉。”(辛克莱·刘易斯[美]著,潘庆舲译,2006:25)“眼前的两堆羽毛,那么柔软,又没有任何伤痕,简直看不到死亡的影子。”(辛克莱·刘易斯[美]著,潘庆舲译,2006:69)

冬季,戈镇的居民会穿着动物皮毛制作的衣服和皮具,用砍伐的树木取暖,为了自己的利益对自然界进行着无情的破坏。卡萝尔的丈夫肯尼科特用猎枪打落大鸟,看起来悄无声息,其实残忍至极,在动物的死亡中寻找快乐。他有时候还在湖上打野鸭,在树林里打兔子。

“我相信!森林之神至今依然存在!那边的大地该有多美!它和巍峨的群山一样壮丽!妇女读书会,对我来说,又算得了什么呢?”(辛克莱·刘易斯[美]著,潘庆舲译,2006:177)

美丽的大自然能给与人类力量和安慰,卡萝尔沉浸在美丽的景色之中,忘记了尘世的烦忧。只有亲近自然,才能获得内心的宁静,恢复内心的力量,继续面对这个复杂的世界。如果世界一片荒芜,那人类也将无法生存。人与自然是休戚与共的关系,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无法脱离自然界而存在。破坏自然界,就是破坏人类自己,如果继续破坏自然环境,终有一天人类将无法受到惩罚。维护自然生态,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三)社会生态分析

戈镇比较贫困人家的房子,若想雇佣迈尔斯·伯恩斯塔姆(一个长年打短工的人,手很巧,会干许多活)来干活,不用说是一种奢望了。迈尔斯·伯恩斯塔姆住的矮棚屋也不例外,都是自己用泥巴和畜肥垒成一道墙,一直齐到窗台边沿。(辛克莱·刘易斯[美]著,潘庆舲译,2006:102)

但是现在,夏日里草木葱绿的面具早已给撕掉了,卡罗尔发现了困苦和绝望。在一间屋顶上铺着焦油纸,用薄木板搭成的小房子里,她看见洗衣婆斯坦霍夫太太正在灰蒙蒙的蒸汽里干活。她的儿子才六岁,正在屋外劈木柴。那个孩子身上穿着一件破破烂烂的外套,系着一条有如脱脂乳一般的蓝色围脖。他手上戴着一副红手套,皲裂了的指骨节从手套的破洞里露了出来。(辛克莱·刘易斯[美]著,潘庆舲译.2006.140)

新搬来的一户人家是芬兰人,把一间废置不用的马厩当作自己的家。一个年过八旬的老汉,这会正沿着铁路捡煤渣。(辛克莱·刘易斯[美]著,潘庆舲译,2006:140)

戈镇的贫富差距非常大。冬天,富人们住在温暖舒适的大房子里,衣食无忧。洗衣工却住在薄木板搭成的小房子里,还要在寒冷的天气里洗衣服,她只有六岁的儿子手冻裂了,也没有一副像样的手套,也要在寒冷的天气里劈柴。有些人衣服都不用自己洗,而为他们洗衣服的人却生活得如此悲惨,这是一个非常荒谬的世界。拥有权利和财富的人操纵着这个世界,无情地剥夺他人。社会生态的失衡是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类似自然环境中生存竞争而导致的。但是,不平衡的状态总会有失衡的一天,哪里有压迫,哪里就会有反抗。

从生态批判的角度去看待分析人际关系,我们不得不思考:必须基于自然的美好,人与人之间才能互助友爱。当今世界,工业不断发展,商业化进程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提升,但是人类也遇到了许多的问题,很多人在物质的欲望中丧失了自我,受金钱的腐蚀,没有了自我的精神追求。为了追求物质利益,人们变得更加自私和冷漠,对物质追求陷入茫然之中,这也淡化了人们的亲情与友情。我们应该意识到这些问题,从生态角度去正视问题,完成救赎。生态问题的背后都隐藏着社会因素,因此社会问题的发现是生态危机解决的关键,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反思社会体制中的问题,才能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决定行为,精神生态决定和影响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推动精神生态的改善,才能完善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

四、小说对现实世界的启示

本文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对《大街》中存在的自然生态危机,社会生态危机及精神生态危機进行了揭示和阐释,以唤起读者对自身言行和当前所处社会存在的各种危机的关注,以人类自身的能力营造去更好的生态环境,从而推进社会发展;进一步揭示小说对现实世界的启迪:错误的思想和文化模式是生态危机的根源,人类必须反思在文化上、历史上的惯常行为。走进自然,才能获得生命的不竭动力,保持身心的健康;回归自然和淳朴,才能找回内心的宁静和快乐。人类必须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回归自然天性,改善人类的精神状态,努力改善和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为人类的灵魂寻找一片充满诗意的栖息地,重新构建一个和谐美好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冯梅,王九敏.国内辛克莱·刘易斯《大街》研究综述[J].燕山大学学报,2013 (1).

[2]方明.远方亦或归途:《远大前程》的生态批评[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16 (6).

[3]鲁枢元.文学的跨界研究:文学与生态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2011.

[4]辛克莱·刘易斯[美]著,潘庆舲译.大街.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6.

[5]张艳梅,蒋学杰,吴景明.生态批评[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生态批评大街
逛大街
繁忙的大街
奇怪的大街
科马克?麦卡锡西部小说的生态批评解读
逛大街
大街上捡来的爆笑图
大街上真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