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古民居家具雕刻装饰的影响因素及其传承策略研究
2018-11-20袁海明
袁海明
摘要:徽州古居民家具雕刻装饰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在文化积淀和内涵方面彰显出中国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在家居文化价值理念上的统一与创新性。通过对徽州典型古民居建筑与雕刻装饰家具的例举与分析,结合历史背景和人文内涵对徽州古民居家具雕刻装饰的设计与创新的一系列影响因素进行剖析。在“徽学”艺术设计理念的基础上提出徽州古民居家具雕刻装饰艺术设计的传承策略,为中国现代家居装饰体系构建提出建议。本研究旨在为该领域的艺术设计与创新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徽州古民居 雕刻 装饰 传承
引言
艺术设计的精髓是弘扬精神、展现文化底蕴、释放个性特色。精神、底蕴和特色共同构成艺术作品的灵魂,丧失其一则失去设计的价值和信仰。过度模仿使得艺术作品失去本身的文化内涵。在艺术设计过去的十年中,中国的设计者们为众人展示了一件件“西方脸”作品,在各个设计领域无一没有模仿西方作品的痕迹。“中国元素”在逐渐消退,现代感且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设计少之甚少。如何将具有中国文化鲜明的艺术特点融入现代设计,并以特有的形式传承是中国当代设计者们的共同责任和研究热点之一。
在徽州古民居的范围界定及家具价值方面,我国早有相关的法规条例,法规条例中对古居民历史遗留建筑及相应古民居文物进行了明确的界定。1997年9月21日,第一个中国古民居地方法规于安徽省颁布。法规第三十条:本条例所称古居民构件、附属文物,是指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天井、隔扇、斗拱、雀替、斜撑、梁柱、门罩、匾额、家具及其他木雕件、石雕件、砖雕件、空心砖、画像砖、采画砖、有文字、花纹图案的瓦,以及琉璃件、金属件和水管道等古代建材。由于对古民居建筑与家具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推行较晚,中国的古民居家具相关文献与资料相对较少,仅有的与之相关的记载只有通过记录民间文化与意识形态方面的资料中找到些许雕刻与漆艺方面的内容。然而,徽州古民居文化作为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中浓重的一笔,其家具雕刻装饰特征以及传承策略的研究是不可或缺的。
一、徽州古民居家具雕刻装饰特点概述
徽州古民居文化作为中国古民居文化的核心,不仅反映出清明时期徽州文化的繁荣,也从特有的历史背景映射出独具一格的流派与内涵,以鲜明的特点、独树一帜的风格在古民居文化中占据了关键的地位。徽州古民居的建筑特色彰显了特有的文化底蕴。其楼层大多是两层建筑,外观布局设计为合院式建筑。在住宅中行走会发现空间较为狭小,住宅中天井的作用使得整个家居环境达到天与人建立关系的目的。在中国,古民居的建筑设计观念在一定程度上遵从儒家思想,比如“长幼有序、天人合一”的观念。
徽州古民居的雕刻文化也为家具艺术设计增添了色彩。在古民居建筑中,雕刻装饰的相关资料和文献甚少,尤其是表现徽州民居建筑雕刻装饰纹样构造、形式等相关内容几乎难以寻见,在描述徽州文化的相关资料和著作中可以找到有关徽州古居民建筑的些许内容。然而,有关具体的徽州古居民家具的描述至今没有发现更为详细的记录。家具雕刻装饰在徽州文化内涵中的记载具体体现在对古民居家居生活特点的记录。木雕的运用在徽州尤其之多,其数目之惊人在全国是名列前茅,徽州的各个县或村庄遍布木雕的踪影,家家户户均可见,在居民住宅中的任何一处目堵木雕的风采。庭院中的栏柱和窗楹,房中的桌、椅、床,甚至是桌案上的文房用品上亦可看到精湛的木雕工艺。在徽州古居民的家具雕刻装饰中,最具继承价值的要属木雕家具上形态丰富多样的雕刻造型和精雕细琢、巧夺天工的纹样设计了。造型和纹样的设计选取是根据近千年来历史文化传承的民族精神、文化内涵以及由此派生的民间传统观念而决定的。如:长期流传的民间祥瑞的观念对人们观念的影响,从而影响了家具雕刻装饰的造型和纹样的选择。徽州宅第木雕题材的选取主要根据民间普遍认可的观念、广为流传的故事以及常见的景色和植物花卉为主。某些居民为重视建筑的观赏性及舒适性亦会邀请艺术家来为家具装饰进行设计与雕刻,在家具的选题与选材上更不惜重金打造经典。尤其是在木雕设计的表现形式和工艺上,层层镂空、错落有致、形象逼真,充分展示了当时能工巧匠的艺术功底,显示了千年来中国艺术技艺传承之深远,也凸显了千年来历史文化的丰富内涵。有关徽州木雕与相关作品图示及文鉴在现代有大量的记载与解释,给现代家具装饰艺术设计者们留下了大量丰富的文献资料。另外,随着收藏业的日渐兴起,人们对技艺精湛的徽州工艺有着较高的研究热情,尤其是做工精益求精的高品质木雕受到收藏者们的青睐,这类精品家具往往被作为艺术品或古董流传后世,如今出现在了公众的视线中,其价值已经逐渐被业内广泛认可,并成为收藏热点(如图1)。
二、徽州古民居家具雕刻装饰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中国民族文化传统对家具雕刻装饰的影响
徽州古民居的木雕装饰传承已久,具有非常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元末至民国初期成为极为流行的一种家具装饰。传统的文化习俗与中国流传千年的儒家思想造就了其有别于其他流派的独特设计风格,使徽州成为中国一代木雕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国著名的明清木质雕刻流派的代表。
徽州木雕的特有风格不仅表现在其显耀的历史背景,从文化底蕴及设计特点上也凸显出异常丰富的内涵。在表现形式上与儒家文化的结合形式可以用水乳交融来形容。首先,以人物题材为主的木雕作品,在设计过程中着重儒家文化中的礼、仪、诗、书等思想的结合,对忠、义、孝等相传甚远的传记故事亦较为流行。中国传统宗教中所提倡的“中庸之道”也成为木雕题材中选材颇多的内容。中国的传统文化习俗中倡导祥和、福禄寿、圆满等民间常有的对生活的愿望和期盼也成为木雕题材的一大亮点。如“百年好合”、“子孫满堂”等。另外,文学戏曲典故也是木雕题材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选题,如“三顾茅庐”、“高山流水”等。由于木雕的题材选择多与儒学思想观念形影不离,故在选取木雕的艺术表现手法时,常选用的是留底浮雕。
徽州木雕在设计与创作风格上体现了古色古香、清新典雅、朴实无华的特点,与其稳重结实的造型设计互相映衬。尤其在雕刻的工艺上巧用刀工。刀法强劲有力,刻画的动植物及人物表情形象深动细致。徽州木雕精雕细琢、复杂繁琐、巧夺天工的雕刻风格一直沿用至清代。清代成为徽派古居民木雕发展的鼎盛时期,而在清之前的明代木雕工艺与雕刻手法均有明显的削弱感,但其所表现的与时代相符的豪放刚劲的风格—直流传下来。由于明代所应用的雕刻手法较为单一,家具成品的表现类型也较少。在古民居家具雕刻收藏中明代的家具雕刻仅仅只有浅浮雕、深浮雕和圆雕。直至清代,雕刻手法由明代仅有的三种形式扩充到七种,分别是凹雕、浅刻、透雕、多层雕。其中,多层雕的艺术手法和风格是颇具特色的,顾名思义,在所雕刻的家具结构上注重层次的多与细,尤其是边框的处理上将以往只注重一面模式扩充到多面模式,在每一层次的边框装饰上多采用花草植物或奇珍异石的设计,由于层次多而密,凸显其较为立体的视觉美感(如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