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晏殊《蝶恋花》中的思妇形象

2018-11-20张思

北方文学 2018年33期
关键词:晏殊蝶恋花

张思

摘要:北宋词人晏殊刻画了大量从女性角度出发抒发情感的闺中思妇形象,对后来女性心理的深入挖掘和探索具有积极影响。本文以其《蝶恋花》为例从词句分析以及女性文化视角两个层面浅析晏殊词中的思妇形象,并试图以此初探晏殊的精神世界。

关键词:晏殊;《蝶恋花》;思妇形象

晏殊字同叔,北宋临川人。他一生历任要职,为官期间虽屡遭贬谪,但晚年仍官拜宰相。晏殊主張明哲保身,因而仕途顺遂,并未经历过大灾大难。优越的生活使他的诗作中透露出一种富贵气象,但在这种高雅的审美情趣之下,我们不难发现其对于生活的深刻哲思。令人惊讶的是,晏殊作为男性词人,却存在大量从女性视角出发抒发闺怨的诗作,《宋史》本传称其“文章赡丽,应用不穷,尤工诗,闲雅有情思”。晏殊笔下的思妇形象经常被放置在大的描写景象下,成为优雅景致的一部分,从而使得景语与情语相互交融,传递女子愁思。研究晏殊笔下的闺中思妇形象,有助于我们深入探索晏殊的精神世界,了解当时宋代妇女的生活面貌和精神生活。同时,思妇作为女性形象的具象化,对研究不同历史时期女性地位的变化也具有深刻意义。

一、《蝶恋花》中思妇形象的词句分析

以晏殊的《蝶恋花·帘幕风轻双语燕》为例,诗作上片以暮春之景开篇:帘幕被微风吹动,成对的燕子轻语低喃,似在互诉情意。反观闺中思妇形单影只,与燕子的成双成对形成鲜明对比,反衬其独处之时的愁苦与凄怨。醉酒之后醒来,漫天飞舞的柳絮不知撩动了何人心事。茕茕独立之人不知如何排遣内心抑郁,只能将其满腹愁思寄予酒中,期待能够一醉方休。前两句点明了主人公身处的季节、时间以及状态,明里写景,暗里写人,寥寥数笔,闺中思妇的形象已然跃然纸上。暮春已至,女子心中所念之人过了一个春天之后仍未与其相见。此时在长满青苔的院落之中,连依照时节而晚开的花都已几近凋零。“余花”、“落尽”、“青苔”等词给人以一种寂寥之感,以哀景衬哀情,不免让人心生感慨。整个上片着重写景,通过环境渲染来逐渐展开人物的内心活动。

下片诗人着重深化主人公情感,在情景交织之间思妇的情绪达到高潮。前三句描绘了思妇禁不住相思之苦的折磨,只能高楼远眺以慰其寂寞苦楚之景。因楼有“百尺高”,才能极目远眺,期望能够望到情郎的身影,但她这般简单的愿望都因连绵的细雨和浓密的乌云阻挡其视线而落空。下片“薄雨浓云”与上片“青苔院”相呼应,连日阴雨使得空气极为潮湿,从而催生满院青苔,可见诗人对细节雕琢之精细。然而思妇甚至连百尺高楼上所有的栏杆都倚遍了,却还未曾听闻情人的归期。不知情人何时能够归来,思妇便只能将思念寄予流水,希望能将这份深重的情意能够通过连绵不断的水流传递至爱人身边。此句与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有异曲同工之妙,以水喻愁,显出愁思如春水般倾泻涌动,春水初盛般不舍昼夜,借流水将虚无缥缈的感情实体化,让读者能够从中体味思妇的深深忧虑。

本词全篇写的淡雅、委婉,诗人通过对暮春之景的描写,表现了闺妇对游子的殷殷盼归之情和情郎久久未归的凄苦、幽怨的心绪,反映了封建社会痴情男女悲欢离合的蹉跎人生。

二、《蝶恋花》中的女性文化视角

《蝶恋花·帘幕风轻双语燕》中的闺中思妇是寂寞的、苦楚的、相思无寄的。诗中的妇人将身心完全寄托于远方的情郎,甚至于在愁思不得解之时以醉酒来麻痹自己。纵观历代诗人用女性口吻所创作的诗作,其中的女性形象以闺中思妇、妓女、豆蔻少女等为主。大多数诗人创作这些女性形象目的主要是为了抒发诗人的情志,例如借闺中怨妇之口表现个人怀才不遇的抑郁之情,又或是暗喻对当时仕途的哀怨和愤懑。由此可见,在这些诗词当中,女性作为审美客体的地位并没有改变,封建社会女性依然作为男性的附庸而存在。虽然晏殊的词作也并未摆脱这一局限性,但是,晏殊赋予其词中思妇以感性灵魂,对他们抱有情感关怀,投以真诚的欣赏眼光,减少了物化女性的成分,体现了进步的女性观,同时对研究古代思妇形象的嬗变具有一定意义。这有利于后来宋词题材的扩展,也对后来女性心理的深入挖掘和探索如:南宋女词人李清照、李商隐等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晏殊词中有关思妇形象的描写,在语言表达、审美境界、比兴手法的运用上具有一定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对后代诗词的创作具有借鉴意义。

《蝶恋花·帘幕风轻双语燕》作为一首伤春怀远之作,风格清新雅致,以女性口吻抒情,同时又透露出对生命易逝的深刻哲思,这与当时的文化背景息息相关。北宋朝廷重文轻武,文化的繁荣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种思想的交流与碰撞,儒家、佛教、道教三家在这个时代中圆融至臻,影响了大批文人的诗词创作。他们既有对现实生活的感叹,又不乏超脱世俗的智慧。晏殊作为个中翘楚,其诗作更是别有一番风流韵致。

参考文献:

[1]周成虎.二晏词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延边大学,2009.

[2]单芳.晏殊词的抒情视阈及审美意趣[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8 (1):92-97.

[3]钱鸿瑛.千回百折 哀感无端——晏殊词风格探微[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Vol.49 (1):60-66.

[5]王秋萍.中国古代思妇形象的嬗变[J].知识窗:教师版,2011 (6X):42-44.

[6]黄梦佳.《古诗十九首》中的思妇形象及其艺术[J].文学教育:上,2016 (9):40-41.

[7]李蔚.论晏殊词中的女性形象[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 (06):68.

[8]陈若雯,郭艳华.论晏殊词的“富贵”感伤及其成因[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7,26 (08):64-66.

猜你喜欢

晏殊蝶恋花
蝶恋花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蝶恋花
晏殊《完溪沙》
晏殊树立信誉
晓月落花如梦:蝶恋花与如梦令
晏殊的忠厚